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出版社编辑张秀平同志,郑重其事地用挂号邮件寄赠给我一本书——于公介编著的《中国的茶》,嘱我为这本书写篇介绍文字。我一时感到很为难,因为不瞒大家说,我是一个茶盲,对中国的茶和茶文化一无所知,恐怕不能承担她的委托。没法子,我只得抱着从头学起的态度,开始认真地阅读这本书。读完之后,我觉得收获不小,它使我对中国的茶和茶文化,有了一个虽较粗浅但且颇为全面的了解。为此,我决定将这本书介绍给同我一样的茶盲朋友,相信他们也将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胡平 《农业考古》2001,(2):66-70
一、与茶结缘我和茶结缘 ,可从儿时说起。那时 ,我住在江南小镇 ,大人给我一个铜板 ,吩咐我去老炉灶打一瓶开水。老炉灶就设在茶馆里。熙熙攘攘的客人正在泡茶。旁边是点心店 ,热气腾腾的糕团正在上市。晚间也可以看到评弹、说书演员在演出。以上正是江南小镇茶文化的典型写照 ,也是茶文化对我童心的初次熏陶。我的家乡是江南平原地区 ,从来没有见过茶树。直到青年时期到苏州求学 ,在太湖边上 ,第一次走近茶园 ,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对茶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与茶为友 ,是在而立之年以后。那时 ,工作繁忙 ,茶是唯一的好伙伴。茶叶需自备 ,开会时…  相似文献   

3.
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往中 ,茶文化的交流是最为密切 ,也最为人们关注的。今天 ,面对海峡两岸拥流而起的茶文化热潮 ,用“三春花满香如海”的诗句来形容 ,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是从茶书的搜集收藏中 ,不经意地走入茶文化领域 ,在对茶史和陆羽的专题研究中 ,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与同仁 ,给了我指导与帮助。我感到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 ,是海峡两岸同胞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的结果 ,而我自己也正是在这种交流推动下 ,跨入中国茶文化的殿堂。这次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展出的“纪念海峡两岸茶文化再度交流 1 5周年茶书藏书展” ,是我多年收藏茶书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剖析茶在各个时期内功能的演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茶作为一种媒介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所起到的作用,更清晰地理解这种商品的现代化功能和茶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21-123,153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在茶圣陆羽死后69年(公元873年)封藏的,这是陆羽生前没有见过的,也是《茶经》没有记载过的茶具,其规格之高,品种之全,价值之昂贵,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器物的工艺价值之大自不必说,仅就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意义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其煮茶的整个程序,加深了对《茶经.五之煮》有关煮茶过程的理解,也让我们得以想象当年皇宫举行“清明宴”时的豪华气派,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四个组成部分的最高层次“宫廷茶文化”的历…  相似文献   

6.
<玉指冰弦茶艺人>一书不是单一文体的专集,它包容我几年前从品茶赏石开始,对茶文化发生浓厚兴趣以来写的一些东西,有论文、随笔、散文、剧本等. 茶也是很能包容的.我有许多爱好,玩赏奇石、旅游、藏书、读书写作等等,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这些爱好和茶联系起来以后,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更得加有意义,使我曾经有过的许多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我爱茶 ,由来已久。但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 ,喜爱那氤氲的水气缭绕 ,喜爱它给我和朋友聊天的广阔天空 ,一种静谧的宁静 ,让人遐想无止境。而真正接触茶 ,是来到金海岸茶艺馆以后。琳琅满目的茶具 ,形状各异的茶叶 ,颇有前人“伊尹用鼎煮羹 ,陆羽用鼎煮茶”、“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作时的意境。翻着茶书 ,不禁惊叹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 ,茶文化是文化历史上璀璨的明珠。茶 ,不仅是凡夫俗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必需 ,也是名人雅士“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所要。因为“人不可一日无此君” ,“君”不单指茶 ,也指有浓厚文化…  相似文献   

8.
今年三月间,我完完全全为了“茶事”而造访茶的故乡——中国。我先到福建的福安市出席“福安茶文化交流会”,过后继程往湖南常德市,参加“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聆听了中国及其他与会国家的茶艺专家和茶文化大师的精辟演讲,并且有幸当面向他们请教茶学和茶艺之后,深切领悟到“茶”在生活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我庆幸“爱”茶爱对了路,茶的天地竟然是那么辽阔、博大。我因此而矢言将为弘扬茶文化事业尽一份棉力。从神农尝百草,采茶而饮之开始,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喝茶的民族。新加坡开埠不到两百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茶喝。中国华南一带,尤其是福建、广东人下南洋谋生时,胼手胝  相似文献   

9.
茶就是生活     
有一幅茶园的画 ,摆在我的书桌上 ,起初它只是为我醒目提神而已 ,而今却有别样的意义。学茶于我 ,开始于一种心情 ,也许是在走进那古色古香的茶庄时 ,不经意间感受到的那分古朴与厚重吧……几天来 ,一直都在感受茶文化背后蕴藏着的奥妙的禅机 ,那字字句句给人带来些许的清明 ,多少的感悟……忘不了在品味每一盏茶的时候 ,享受到的那分醇美、宁静 ,就是现在仍然也可以感觉与回味的那分甘甜……是谁让我深信 ,茶是有生命的 ,有灵性的 ;是谁让我感受 ,喝茶的趣味不仅在于其味其香 ,更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 ;是谁让我知道 ,茶是一种学问 ,更是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它不仅是宝贵的知识资源,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如何将这一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欣赏、体验、学习茶文化,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及茶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0,(2):46-56,60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范畴,也是最具文化品味与文化含量的一个范畴;说它特殊就特殊在它比其他领域的茶文化有着与“儒释道合一”的更为深刻的内在关联,而要说它的文化品味就更是自不待言的事了。 然而,最重要的是“文人茶”范畴的意义何在──尤其对整个中国文化而言它有何种程度的作用与意义,这也正是笔者深掘文人茶道的用心所在;而笔者反复运用文人茶道一词,并提出应写一部茶文学史,实乃事出有因。 作为中国的茶文化,它曾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这使它比之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毫不逊色。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正1庐山茶文化解读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附带出多种与之相关的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立足于九江深厚茶文化底蕴,集佛家禅茶文化、道家仙茶文化和儒家雅茶文化于一体,融汇贯通,也由此奠定了庐山茶文化的历史文化根基,形成并丰富了"三教一体"的庐山茶文化体系。在庐山"三教一体"庐山特色文化前提下的庐山独有的"好茶、好泉水、好茶具、好人、好环境、好心情"之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1]。  相似文献   

13.
在《茶经》问世一千二百二十八年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在《茶经》的诞生地举办第10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一千二百多年中,研究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茶文化的内涵得到深入的阐发,茶与文化的结合已从诗书画印扩展到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品茶休闲已经从宫廷、豪门走向市民社会,成为社会时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研究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表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传承科学精…  相似文献   

14.
德法问茶记     
德法问茶记深圳商报侯军一、欧式茶与中式茶今年年初的德法之行,使我得到了一次实地考察欧洲茶事的良机。虽说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但毕竟是身临其境去品茗问茶,不仅对西方的茶风茶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东西方茶文化的异同点,也有了鲜明的对比。欧洲人的饮茶历...  相似文献   

15.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07,(5):184-185
我没有听过陈椽教授讲课,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但是我一直是这样在朋友、同事们之间尊称陈椽老师的。由陈椽老师撰写的有关茶文化的20多本书,我几乎都有,而且大都认真地翻看过,并从中受过教育,受过启发,以至于走上了钻研茶文化的道路。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我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在上百个茶场和茶厂度过,我采写过贵州茶、茶场、茶企业和系列报道,以后,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上,一有空就不由自主地到当地名茶基地采风和搜集有关茶的的资料,对于茶的爱好,如果没有陈椽老师撰写的茶书引路,还有庄晚芳老师的引路,很难想象我会对茶产生如此浓厚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隐云迷处名泉沏香茗──访紫笋茶产地顾渚村《文汇报》特约记者蔡小伟读了陆羽《茶经》,一定熟悉这位世界茶圣对顾渚紫笋茶的评价。然而,要真正了解紫笋茶的内涵以及它对茶文化的贡献,却只能是在到过我国第一处贡茶的产地──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之后。车进顾渚...  相似文献   

18.
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清朝:郑板桥 茶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啊,我曾屡次在茶文化史册中读过,也在江南的茶会上见到过表演古代文人雅士"斗茶"的场面……那昂扬的斗志,较真的倔劲,精湛的茶技,让众多的围观者在瞬间里所折服,无疑是在延续着中华茶文化的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9.
周昕 《农业考古》2001,(2):133-134
十年之前 ,对于“茶”我还是一窍不通 ,是《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把我引上了“学茶、话茶、吃茶、饮茶”的道路。什么是“茶”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这是一个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也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十年来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刊发了洋洋几千万言的妙语精文吗 ?多么精美的刊物 ,多少华丽的篇章 ,让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使我学之有得 ,悟之有道。概而论之 :茶 ,不就是茶树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茶树叶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人们将采摘的茶树叶 ,采用适当工…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赖功欧在实体性的文化形态中,茶文化最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茶本自然之物,它来自于大自然。人们在品饮茶的同时,也在品评着山水之灵,自然之美。当茶超越实用层面而进入到艺术层面,进入到精神层面,体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