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镇现有杏树保护地栽培面积1.8 hm2,主要品种为凯特杏、玛瑙杏、金太阳.据1999年春调查,大棚玛瑙杏、金太阳杏的烂果率达23.2%,凯特杏为1.2%;2000年春,由于加强了综合防治,大棚杏(玛瑙杏、金太阳杏)病果率降到4.7%,明显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栽培的杏,生长旺盛,产量高,树体营养消耗大。因此,秋季对大棚杏进行细致有效的管理,提高树体营养水平,是保证大棚杏高产、稳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杏树进行保护地栽培,生产反季果品,其市场价格是露地栽培杏果的4~6倍,效益十分可观。但因其保护地栽培的环境条件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大棚杏烂果病已成为影响生产者经济收入的主要根源。我镇现有杏树保护地栽培面积1.8hm~2。主要品种为凯特杏、玛瑙杏、金太阳。据笔者1999年春调查,大棚玛瑙杏、金太  相似文献   

4.
1 大棚杏的棚架规范 鲜食杏大棚栽培,可以采用冬暖式大棚,即日光温室;也可用春暖式大棚,即大拱棚。由于大拱棚保温性能差,果实成熟晚,本文限于篇幅,不作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冬暖式大棚方面的知识。 冬暖式大棚的设计,应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考虑因素是纬度和当地冬春的气候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大棚杏的棚架结构的主要参数为:棚面角19°,有效南北跨度7米,棚脊高3.5米。后墙高度2.5米。棚长60米左右。这样的棚,每棚有效栽培面积约为400米~2。  相似文献   

5.
大棚杏采果后是其新梢形成和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却因春梢质量差、行间郁闭和树体营养水平低等原因,极易影响花芽分化,从而导致翌年产量下降,故如何搞好采后管理便成为大棚杏稳产高产的前提。笔者就近年实践谈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1正确揭膜揭膜工作可结合采果前的开通风窗透光逐步进行。其方法是逐渐开大通风窗经3~5天放风锻炼,增强杏树对露地环境的适应能力,然后再经2~3天便可揭膜。此时白天若风和日丽、气温较高且稳定,可以揭去部分覆膜,但夜晚必须重新覆盖,以免温差过大造成冻害。2适度修剪大棚杏采后修剪应以调整树体结构、更…  相似文献   

6.
大棚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岳 《落叶果树》1997,29(1):41-42
杏是水果中成熟较早的果树,为了充分利用其早熟特点,早上市,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大棚杏栽培的尝试,于1993年自育苗定植,1995年扣栩。由于大棚栽培改善了杏树叶片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增强,增加了同化产物积累,扣棚当年平均株产即达8.92kg,棚内136株杏总产121  相似文献   

7.
2001~2002年,对4年生邹平水杏品种群中的优良品种鸡爪杏进行了冬暖式大棚栽培试验。通过深翻、增施基肥、合理修剪、降低树高、适时扣棚、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调节棚内光照、花期辅助授粉、及时疏果、叶面喷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666.7m^2产量达725kg,4月中旬果实成熟,较露地栽培提前35~40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杏种质资源圃内的98个杏种质资源的冻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幼果的抗寒性存在差别,龙园黄杏、牡红杏、珍珠油杏、李光杏、油杏10-1和张公园6个品种果实的抗寒性较强,金太阳、大棚王、北寨红、金秀、青蜜沙、香白、宇宙红、甘玉、代金宇和硕光10个品种的果实抗寒性较差。针对不同杏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在今后的杏育种及栽培管理中应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杏塑料大棚栽培试验于2001年进行,建棚2个,经几年的栽培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摸索出一整套成功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了便于大棚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2001-2003年对金太阳杏进行大棚栽培,取得了成功.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早18~20d,2002年10个大棚(占地0.64hm2)总产量为4 300kg,售价为20元/kgg,2003年总产量为9 400kg,平均售价为12元/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2—2013年对山西省阳高县杏疮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杏疮痂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休眠期清除杏园内枯枝、落叶等越冬菌源,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共喷4次,药剂依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平阴县林业局在营子苗圃建设10个金太阳杏春暖式大棚,当年金太阳杏一级果总产4300kg,每kg售价16元,总收入6.98万元,当年总投资8万元,收回成本86%。而且生产的金太阳杏果面光洁、色泽鲜艳、酸甜适度。  相似文献   

13.
红荷包杏结果树春暖式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上旬,对4-7年生荷包杏结果树进行春暖式大棚栽培,扣棚前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扣棚后通过白天通风。夜间生火调节温度,通过通风和喷水调节湿度,花期人工授粉并放风,高产棚每666.7m^2可产杏果1100kg,成熟期提前10-20天。  相似文献   

14.
大棚王杏原产美国,1993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接穗,1995年定植。经过5年观察发现,该品种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120.0g,6月初成熟,最佳授粉品种为甜仁1号。花量大,坐果均匀,定植第二年全部结果,4-5年生树单株产量可达45kg。  相似文献   

15.
杏是我国黄河流域主栽果树品种之一,近几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但是杏往往出现花开满树,坐果甚少、甚至无产的现象,特别是杏大棚生产中更为严重。因而,如何提高杏的坐果率,已成为杏树栽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了防止杏落果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 试验概况试验在泰安市郊区下港乡下里村杏大棚内进行,试验杏树品种为车头杏、麦黄杏,树龄7年。共进行了3项试验,1)车头杏喷激素及微量元素试验,设10个处理,分别为喷25mg/LGA3;15mg/LGA3+0.2%KH2PO4+1%蔗糖;100mg/LB9;100mg/L防落素;300倍防落增…  相似文献   

16.
大棚杏坐果率低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扣棚前管理不到位,花芽发育质量不高;二是扣棚后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大量落花。若要提高其坐果率,必须加强扣棚前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大棚杏的促花措施方面 ,现在多数用多效唑喷洒。但是 ,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 ,使用浓度已由原来的15 %粗品 4 0 0倍提高到 15 0倍 ,效果才较明显。为此 ,我们于 2 0 0 1年应用中国农业大学生产的壮丰安 ,在大棚杏上进行了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材与方法试材为新栽植的金太阳杏 ,2 0 0 0年 12月将当年苗直接栽入大棚 ,株行距为 1.0 m× 1.5 m,于 2 0 0 1年 7月1日、7月 11日和 7月 2 2日喷洒生长抑制剂促花 ,共分3个处理 :(1)喷多效唑 15 0倍液 3次 ;(2 )喷多效唑 15 0倍液 2次 ,第 3次喷壮丰安 30 0倍液 ;(3)…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杏生产采用的品种,多数自花不实,花期晚霜往往造成传粉受精不良,严重影响当年产量,造成“十年九不收”,从而制约杏的生产。红丰及新世纪两个特早熟杏优系,由于具有树冠自然开张、能自花结实、早果性、丰产性强及开花晚(可避开晚霜冻害)等特点,适宜大棚栽培。加之两品系还具有成熟早、果个大、品质优等性状,是早熟杏理想的更新换代品种,发展前景广阔。杏的大棚设施栽培与桃、葡萄、草莓等果树比较,具有设施面积最大、难度最小、市场前景好的特点。目前国内有关杏设施栽培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于1999~2000…  相似文献   

19.
2011—2013年对甘肃省庆阳市杏园杏疔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庆阳市山坡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60.6%92.0%,平原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25.0%92.0%,平原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25.0%37.0%;纯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59.6%37.0%;纯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59.6%97.0%,混栽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7.0%97.0%,混栽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7.0%29.0%;管理粗放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73.0%29.0%;管理粗放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73.0%94.0%,管理较好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2.0%94.0%,管理较好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2.0%17.0%。发病严重的杏园减产30%17.0%。发病严重的杏园减产30%67%,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经3年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甘肃省庆阳市杏园杏疔病的危害现状,分析了杏疔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总结提出了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杏疔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方便人工监控杏冬暖式塑膜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选择早晨7∶00~9∶00和午后12∶00~14∶00时两个时段进行旬平均温度、湿度的测定和计算,获得大棚管理期内各旬的适宜温度、湿度指标和温度调控范围。在正常生长结果情况下,1月下旬花期阶段,早晨7∶00~9∶00时段温度达到9.2℃左右为宜,午后12∶00~14∶00时段温度以22.4℃左右为宜、最高不超过25.0℃;金太阳杏果实发育期早晨时段棚内旬平均温度积温值938.8℃作为预测大棚杏成熟的温度指标可行。1月至4月上旬各旬早晨时段棚内空气相对湿度56.5%~76.3%可做为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