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茬麦田套稻集全免耕、套播、秸秆自然还田于一体,经江都、姜堰等地及我校和仪征市月塘乡试种研究认为:超高茬麦田套稻成苗率较低;与小麦共生旱长期间叶片及稻苗生长量皆为移栽稻秧苗的1/2,麦收后分蘖启动期一般要15天左右;通常I-Ⅱ低位分蘖缺位,旱生水生杂草较多,易形成草荒;分蘖启动后,生育进程快,全生育期推迟2 ̄3天;后期根系活动强,产量略高于常规移栽稻:每hm^2节省用工45 ̄60个,节省秧池田0  相似文献   

2.
分蘖是水稻固有的特性。但受栽培技术影响,分蘖发生有早有晚。早期分蘖,一般是有效分蘖;晚期分蘖多是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是保证有足够穗数的关键。 1、影响因素。水稻分蘖与栽培技  相似文献   

3.
杨艳丽 《云南农业》2005,(10):28-29
水稻免耕栽培是一项全新的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的根本区别在于几年内不用对土壤进行翻耕,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的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秧苗栽后早生快发,生长健壮,低位分蘖多,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高产。2000 ̄2004年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了适合我区农业生产特点的以软盘育秧,全层施肥,适当稀植,合理管理为核心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进行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粳多穗型品种西光和大穗型品种农林286分蘖穗率分别为25.7% ̄93.2%和8.2% ̄90.3%,其分蘖穗率与稻谷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分蘖穗率达70%以上显著增产,其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亩有效穗数虽有减少,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分蘖穗率与亩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穗率高低对稻谷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和垩白  相似文献   

5.
1994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16个地块进行了玉米空秆及其原因的调查,3年中以1994年玉米空秆率为最高,66个点平均为27.3%。分析原因,气象条件是引起年度间玉米空秆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相近性的栽培条件下,土壤、地势的差异玉米空秆率也明显不同,另外栽培技术也直接影响玉米空秆率的高低。可通过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正确选地、深翻深松、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减少玉米空秆。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2.3m,阔6m的大棚,在棚内再用长1.7m,两头插入地下20cm,小拱棚,而成为双膜覆盖,地面再加薄膜覆盖栽培,草莓果实采收期比露地早3 ̄6个月,最早在11月下旬,迟至12月下旬,采收天数在140 ̄200d之间,至次年6月上旬,1hm^2产值在12 ̄19.5万元,比露地高5 ̄6倍。主要栽培技术为:①选用休眠浅的好品种;②培育壮苗,适时定值;③适时保温,防矮化;④防止病虫害及葡萄茎的侧芽发生  相似文献   

7.
“凉蔗2号”抗旱性强,根据其早生快发、出苗率高、分蘖率强、宿根性极强、生长势中等、全生育期生长均匀的特点,拟定其配套栽培技术,需进行及早整地播种,重施基肥,早施分蘖拔节肥,及时上厢,补施壮尾肥等栽培技术措施及相关田间管理,以保证其既高产又高糖。  相似文献   

8.
通过杂交晚稻协优9516抛秧栽培不同节位分蘖成穗情况,干物质积累过程,穗部性状构成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协优9516秧秧栽培主要靠分蘖成穗而获得增产,与移栽相比,抛秧栽培具有3 ̄5节位分蘖多、总的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其生育期干物质日增量高于移栽稻。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阶段生长发育,并有显著的增产效益。移栽前3天,对秧苗施以九二O、KT、NAA等,可促进本田分蘖早生快发,早够苗,早成穗,易形成大穗而增产;抽穗前3天叶面喷施10ppm九二O,可降低分蘖消亡,增力。有效稳,提高成穗率,同期喷施粉锈宁、KH2PO4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而显著增产;齐穗后7天施用CEPA,可增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早成熟3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大兴安岭根河镇剖面的孢粉分析、^14C测年并结合沉积地层岩性等资料,揭示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2.5万年期间,生态环境经历了七次变迁。在晚更新世晚期距今2.5 ̄1.3万年期间有三次亚期演变;在早全新世的1.3 ̄0.9万年间经过早、晚二次变迁;中全新世的0.9 ̄0.4年间经过早、晚二次变迁;晚全新世的0.4万年至今。气候的寒温干湿周期0.4万年左右,0.2万年左右发生次一级变化,生态环境随之变迁。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主茎生育速度对分蘖形成及其成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小麦品种农林61号的3年观察结果表明: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与各生育期的长度有关,生育期长度越长,母茎生育速度就越慢;单株最大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与植株生育期长度及母茎生育速度有关。出苗至拔节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最大分蘖数就多;拔节至抽穗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无效分蘖就少,分蘖成穗率就高;因而出苗至抽穗期的长度越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越慢,有  相似文献   

12.
水稻少免疫耕技术研究:Ⅲ水稻少免耕增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 ̄1992年,从水稻少耕免耕的类型及生产效应比较了不同耕作法间的土壤理化性质,供肥特点,水稻根系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特点,水稻地上部分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生理特性,高产配套技术的特点等,结果表明少免耕的增产是由土壤效应,生理效应和耕作栽培技术效应3者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稻作不同栽培方式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稻直播、抛秧、小苗3种稻作方式与常规栽培比较,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与提高种田效益的作用,只要栽培得法,均可实现高产。3种稻作方式在栽培特性上有其相似性,与常规稻不同特点是:营养生长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分蘖发生节位低,发生量大,够苗期早,整齐度高,高峰苗多,只有一个分蘖高峰;发根量大,分布浅,后根活力强;前期干物质积累少,后期增长快;有效穗数多,穗型小。因此在确保多穗的基础上,争取  相似文献   

14.
早稻塑盘旱育抛栽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塑盘旱育出苗成秧好、发根力强。抛栽后表现为大田期发根力优势贯穿始终,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分蘖发生早、增生快,下降缓慢、成穗率较高;出叶速度快,生育后期绿绿色片多,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高,最终以分蘖穗优势(即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高,分蘖穗穗型大,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高)取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分蘖是水稻固有的特性。但因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分蘖发生有早有晚。早期分蘖,一般多是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在青白江区已有10年历史,通过从试验到推广,总结出一套可获得稳产、高产的实用栽培技术。旱育秧的优点在于:①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分蘖早、分蘖多: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日本水稻旱育秧与本地水育秧栽培技术不同移栽叶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叶移栽的旱育秧亩产368.4kg,比同期移栽的水育秧亩增47.7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矮健,分孽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增加,穗大粒多,成熟期提早1至3天,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奉贤区2003~2005年单季稻苗蘖动态看,三年亩基本苗基本一致,夏至节的总苗数也基本相近,而小暑节的苗数则有较大差异,2005年分蘖发生早,高峰苗出现在小暑节,比前两年提早一个节气。主要原因是2005年5月下旬~6月中旬,直播稻播种出苗阶段,有效积温高(412℃),比2004年增23.5℃,雨量仅27.8mm,是近年来最少的一年,因此早播成苗率高,苗数足,出叶速度快,分蘖出生早;夏至到小暑期间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少,分蘖发生多,故高峰苗提早在小暑节出现,而一般年份高峰卣在大暑节出现(见图)。  相似文献   

20.
乌芽竹适应性广,山地、平原、水湿地、房前屋后均能生长,且发鞭发笋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笋产量15744kg/hm ̄2,留养竹9690株/hm ̄2,平均胸径3.5cm,净收入31960.32元/hm ̄2·a ̄(-1)。新造竹林成林快,投产早,2~3a即可成林,3~4a可产笋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