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级稻品种中早3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早39(国审稻201201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常规早稻超级稻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2011-2014年农业部推介的主导品种。2013年被确认为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中早39在各地种植后,普遍表现早中熟、高产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白叶枯病轻发区的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种植。2013年浙江省种植面积突破3.333万hm2,是目前浙江省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早稻品种。现将中早39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泉农3号是以IR36为母本,781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迟熟早籼稻新品种,1993 ̄1996年在福建省内区试表现良好,1996年作为全省早稻主推品种之一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6942kg/hm^2。该品种生产、急产、品质优良,属抗病品种;适合本省沿海平原和半山区 作双季早稻栽培,闽南地区也可在晚季作“倒种春”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乡的两个百亩示范片示范种植三系籼粳交早稻品种甬优2640,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群体生长整齐,后期转色良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早稻新品种湘辐99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辐994是用辐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12d,米质优,食味好,适应性广,一般产量6975kg/hm^2左右,适宜在湖南及相近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稻结构调整技术对策及主要优质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我国水稻主要栽培类型之一,通常是指双季稻的前季稻,基本上为籼型,从地理生态上可分为华南早稻和长江流域早稻,其中华南早稻的早熟品种可在长江流域作中迟熟早稻种植,华南早稻的中迟熟品种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种植,反之亦可.目前我国早稻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省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早稻品种和提高良种科技贡献率,该研究在南城县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它们均可作为早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7.
温229系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采用复式杂交选育成的早籼中熟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稻品种审定。该该品种熟期适中,株型紧凑适中,株高中等,分蘖中等偏强,穗型较大,千粒重较高,后期转色好,产量水平较高,中抗稻瘟病,稻米加工品质较好。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等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早稻品种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1年到2000年,湖南省早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中熟当家,迟熟比例下降,早熟比例先降后升,杂交早稻发展迅猛;拔尖品种减少,主栽品种主导作用降低;品种数量大量增加,60%以上品种年播种面积低于6.7khm^2。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对今后早稻育种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以中嘉早17和浙40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二者植株中等,结实率高,产量高,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适宜推广种植;晚稻品种浙优12植株中等,抽穗早,产量高,是双季稻搭配种植的首选良种;嘉优2号和绍粳18的熟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表现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杭931属中熟优质早籼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于舟903,熟期较舟903短1.5天,产量较浙852增5%左右。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区作早稻优质米品种种植。高产栽培中要特别重视搁田和稻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培杂泰丰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较优,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华南地区双季稻栽培,作早稻种植生育期平均125天,作晚稻种植生育期平均115天。  相似文献   

12.
早杂V35、V49,V48和汕优399具有熟期适当、抗逆性良好,米质优良等特点。1986年引入新建县后,普遍反映中熟高产,适应性广。在赣中丘陵地区及赣中偏北的滨湖平原均可作为连作早稻种植。1988年已扩种到4.68万亩,平均亩产469.3公斤,较常规稻73~07每亩增产130.1公斤,增产38.35%。1987~1988年我们分别进行了杂交早稻组合对比和栽培特性分析。同时调查分析了全县22个乡(镇)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近的115块田。  相似文献   

13.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93与中组3号杂交选育的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9039),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2015),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湘北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省福清市作早稻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于2021年在当地开展了5个新品种早稻种植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表现等。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以荃优822、甬优4949的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福清市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早稻秋种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个生育期相近的早稻中的早熟和早中熟水稻品种在1996-1997年7月21日至8日每5天一次的分期直播中生育特征表现出了广泛的差异。根据各品种随播期推则产量迅速下降的特点,认为即使最适宜的早稻品种翻秋最迟不应超过7月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实施油-稻-稻不足、一季稻-油菜有余的地区推广早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开展早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具有效分蘖多、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早稻+再生稻+油菜3熟栽培优选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双季稻的比例同时促进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籼稻温229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229系温州市农科院采用复式杂交选育成的早籼中熟新品种,其组合为(嘉早935/浙农943)F3//温451。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稻瘟病,直链淀粒含量高。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省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产中熟早籼嘉育293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熟早籼嘉育293经浙江省4年多点试种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产量水平较我省同熟期主栽品种二九丰有新的突破,对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的抗性基本与二九丰相仿,抗白背飞虱。外观米质优于二九丰。1993年浙江省种植150.81万亩,占全省中熟早籼面积18.22%,1991-1993年3年累计种植237.5万亩,已成为浙江省新一代中熟早籼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王青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94-95
通过开展8个早稻品种的生育期、群体动态及产量等性状对比试验,筛选出生育期适宜、产量表现较好的早稻品种,以改善宣州区早稻生产品种单一退化的现象,促进宣州区早稻生产发展.结果表明,早籼310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宣州区双季稻种植模式下作早稻种植;后茬为蔬菜、中药材等播种时间偏晚的作物可选择种植中早47、中佳早18、早籼009等品种;南陵早2号因其生育期较短,可做灾后生产恢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