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2.
盐棉39 是转基因抗虫中熟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由盐棉114×GK19 杂交后代系选,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统一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农业农村部DUS 测试,2021 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简要介绍了盐棉39 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抗病虫杂交棉新品种湘 S- 26系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由北京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开发.该品种采用当地高产、优质、抗病品系湘 V24选系做母本,国产双价抗虫棉 SGKZ11选系做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杂交育成,在生产上利用杂交一代.该品种于 1998年配组, 1999- 2000年进入课题组田间筛选试验, 2001年参加优系比较试验, 2002- 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004- 2005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在试验中以优质、高产、抗病虫等优良特性提前进入生产试验,是国家" 863"计划项目和湖南省"十五"重大专项科研计划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中棉所6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破格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5.
秦优12是三原县种子公司用不育系5035A和恢复系4021C于2002年配制而成的杂交组合,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2007年参加安徽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直接影响试验的遗传力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以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数据为资料,依据各棉区的试验发展现状和试验遗传力随着试点数量的变化,分析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各棉区试点数量的设置方案。结果表明: (1)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采用3次重复是保证试验效率的充分条件;(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现行的试点数量设置已经可以充分满足试验的遗传力要求,西北内陆棉区的试点数也符合遗传力达到0.75的基本要求;(3)由于棉花区域试验对品种的推荐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试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因田间管理、自然灾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试验报废,为充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长江流域棉区可保持当前20个左右的试点数量,遗传力即可达到0.90的水平;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可以分别将试点数量增加到27个和19个左右,遗传力达到0.90和0.85的水平。该结果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区域试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比强度选择的理想试验环境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点在纤维比强度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黄冈、常德、岳阳和南阳是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纤维比强度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最理想试验环境,而江浙沿海棉区的试验环境(南通、盐城和慈溪)和四川盆地棉区试验环境(简阳和射洪)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纤维比强度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棉区1974年棉花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在1973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试点及参试品种略有调整。试验设计按1972年长江流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协作会议制定的区域试验方案实施。全流域分上、中、下游三片,各片分别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站、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负责组织观摩交流及年终总结。现将各片点的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乃银  张国伟  李健  周治国 《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6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 (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荆州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四川射洪、四川简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新品种选择与推荐环境。理想试验环境都位于长江流域除南襄盆地以外的中下游棉区,而不理想试验环境中的四川射洪和四川简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西边的品种熟期较早且种植密度较高的四川盆地棉区,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北边, 与黄河流域棉区接壤, 霜期较早且晚秋降温快的南襄盆地棉区。本研究充分展示了HA-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沈农10号(沈农95-31)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4年以沈农92-16为母本、沈农9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02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2007年通过辽宁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豫花15 (原郑86036 -26 -1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针对河南麦套花生的生产特点及市场需求,以徐7506 -57为母本、P12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1997~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1999年参加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1998~1999年参加全国 (北方区 )早熟组花生区试,2000年参加全国花生生产试验。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3年26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692.8……  相似文献   

12.
鄂杂棉24号(原名JZHR9999)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丰产、优质、多抗品种鄂抗棉9号为母本,以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GK-19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N419-1-9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2—2003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5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刘艳 《中国种业》2007,(8):27-27
菏豆14号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1989年以菏84-5为母本,美国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经多年单株选择而成,系谱号为8907-6-1-1-1-1-1-1。2001-2002年参加院内新品系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根据一九七二年长江流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协作会议制定的区域试验方案进行的。全流域分上、中、下游三片,上游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站,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由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下游上海、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一市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负责组织观摩交流及年终总结。现将各片点的试验结果汇总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宜油1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6A作母本,优质恢复系03-132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参加四川省地市州农科所油菜联合多点试验,同时参加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引种试验;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6.
垦大6号(原代号农大95-3014)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以农大89-2729为母本,北89-2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1995年出圃,1996-1997参加本所的产量鉴定圃的试验,1998-1999年参加省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垦大6号.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种沈农10号(沈农95—31)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4年以沈农92-16为母本、沈农9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02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九三97F4-1057/九三97F4-255F1为母本、119-54-34-Ⅱ-3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1999-2003年种植F1~F5,于2004年F6稳定决选,代号为九三04-6078.2005-2006年进行所内鉴定试验和异地鉴定试验,2007-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北部区晚熟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9.
焦麦2号是焦作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用D259/9130的F1为母本,以临汾720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16.焦麦2号在历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较对照豫麦18增产.2001-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2.99%,居试验第2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3.92%,居试验第2位.  相似文献   

20.
玉米品种白早9号是白城市农科院玉米所于1997年用自选系白61-393为母本、G30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单交种.1998-1999年参加本院品种产量比较试验;2000-2001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并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虫性人工接种鉴定.200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