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9,19(1):67-72
对4省11只代表性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与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及不同冲泡时间的单因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min,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min或冲泡水温80℃、时间5min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5~6min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制一种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并进行配方工艺优化、冲泡条件优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先以感官审评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工艺最优配比;在最佳组基础上,以感官得分和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冲泡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冲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袋泡茶最佳配方工艺为:绿茶0.5 g,苦荞、木蝴蝶比例3∶1,粒度为10目,每包质量3 g;最佳冲泡方法为:水温93℃、水量120 mL、时间6 min。上述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综合得分为0.909 6分,总黄酮含量为75.8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8.62±0.46)%,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68.42±1.83)%,说明抗氧化活性能力佳。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茶汤香气浓郁、滋味醇爽、回甘明快、澄清不浑浊,该研究为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水质、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等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永川秀芽采用处理A1B3C3(桶装水,90℃(沸水),5分钟)和A2B3C1(纯净水,90℃(沸水),3分钟)冲泡,其感官品质最佳;采用自来水冲泡茶叶时宜进行必要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绿茶三种冲泡方法及其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常温冷泡、80℃热水冲泡和沸水(100℃)对绿茶进行冲泡,分析比较茶汤内含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当冲泡水温较低时,绿茶茶汤游离氨基酸、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多,茶多酚和咖啡碱相对较少,茶汤没有沸水冲泡时出现的苦涩味。常温下冷泡的绿茶不受热泡法最佳饮用时间的限制,不会出现热泡太久出现的水闷气,汤色更绿,滋味更为鲜爽;绿茶以80℃热水冲泡,汤色整体表现较绿,香气比沸水冲泡更显清香,滋味醇爽,叶底保留了嫩绿明亮的特点,且更耐冲泡。固绿茶以桶装水冷水或热水冲泡是值得推广的绿茶冲泡方法。  相似文献   

5.
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浸出比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速率快慢顺序为:卷曲形(以碧螺春为代表)>针形(以雨花茶为代表)>直条形(以信阳毛尖为代表)>单芽形(以竹叶青为代表)>扁形(以西湖龙井为代表)>朵形(以黄山毛峰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茶叶硒的浸出量与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福建安溪精制秋茶“铁观音”,进行了茶叶硒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叶与茶汤之比1:10的条件下,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9466+0.001598logx,R^2=0.9368;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2612e^1.49lx-1,R^2=0.966  相似文献   

7.
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中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夏静 《茶叶科学》1997,17(2):231-234
以烘青成茶为材料,采用不同粉碎细度(不粉碎、0.9mm、0.4mm)、不同浸提水温(80℃、90℃、100℃)和不同浸提时间(30mm、45mm、60mm)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茶叶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浸提方案是:成品茶样经粉碎过40目(0.45mm)筛,称取样品3g茶样用400ml沸蒸馏水冲泡,置于100℃恒温水浴锅中浸提30min后抽滤定容至500ml,而后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定量准确,不仅适用于常规水溶性成分测定,而且适合于游离氨基酸组份分析。  相似文献   

8.
珠峰绿茶冲泡条件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江平 《茶叶》1994,20(2):25-27
本研究对西藏易贡茶场生产的珠峰牌绿条从温度、时间、水量和容器四个因子出发,对其在冲泡过程中茶水的自由离子浓度、水浸出物、多酚类物质、咖啡碱和氨基酸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提出该绿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该绿茶品种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以番茄、胡萝卜、黄瓜为原料的复合蔬菜汁在加工过程中选用0.2%琼脂作为稳定剂,均质压为为15-20MPa,杀菌条件为100℃,20min,烫漂条件为85℃,2min,能较好地保持汁液的稳定性。据分析,复合蔬菜汁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在成分,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冲泡水温对茉莉花茶主要生化成分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泡水温对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呈正相关关系,各冲泡水温处理之间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多酚浸出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冲泡水温在25~100℃条件下,茉莉银毫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均显著高于茉莉银针,而茉莉银针的酚氨比明显高于茉莉银毫。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率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显著高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12.
自明代冲泡饮用法推行以来,一直提倡以开水现泡现饮为佳,但相比于液态茶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此法不能满足常温下随时饮用的便利化需求。为此,以古丈毛尖绿茶为泡饮对象,设计不同的浸泡时间、茶水比,在低温或常温下浸泡,通过感官结合生化鉴定筛选出最佳的浸泡组合,为优质、方便的冷泡饮茶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古丈毛尖绿茶冷水泡饮的最优冲泡方法为:浸泡2 h—茶水比1:40—水温25℃。此外,与习惯的热泡法对比,更长时间的冷水浸泡使古丈毛尖绿茶茶汤品质成分逐渐浸出而在量上与前者差距不大,且其茶汤的鲜度与醇度也较好。因此,绿茶冷泡饮用是值得进一步研发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月玲  龚淑英  邵晓林 《茶叶》2006,32(2):88-92
通过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双因子的正交实验,对碧螺春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浓度及其浸出比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泡时间与各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均呈对数相关,同等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与咖啡碱的浸出比率大于茶多酚。比较不同冲泡次数,各成分在第1泡或第2泡时达最高值,而后迅速下降。经5次冲泡后,氨基酸的浸出比率之和与冲泡5分钟接近,茶多酚与咖啡碱则明显高于冲泡5分钟的处理。酚氨比的变化受冲泡时间影响不显著;受冲泡次数的影响很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夏茶苦涩味化学实质的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同一茶园、同一品种全年采制的33批绿茶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各内含成分与绿茶滋味和苦涩味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茶多酚含量在20—24%左右(儿茶素为105—115毫克/克)是茶汤浓醇鲜爽滋味与苦涩滋味的逆转阈值。文中提出了儿茶素苦涩味指数=(-)-EGCG+(-)-EGC+(-)-ECG+(±)-GC/(-)-EC+(±)-C的经验公式(指数愈大,苦涩味愈重),进一步明确夏季复杂儿茶素增加和简单儿茶素降低是苦涩味产生的实质,并就茶多酚与绿茶滋味的关系和茶汤苦涩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采用13个不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原料制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显著,迎霜、乌龙2号和4号品种原料加工的青砖茶水浸出含量、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  相似文献   

17.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