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消毒制度 用3%苛性钠水溶液,每天对生产区、饲料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各猪舍走廊喷雾消毒1次。  相似文献   

2.
1 猪场内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猪场内最好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隔离,杜绝一切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大门消毒池的消毒液每星期更换1次,生产区道路、装猪台、水泥地面、排污沟等定期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填平低洼地,铲除杂草等.工作人员必须淋浴后,更换消毒过的衣、帽、鞋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如离开猪舍或休假等,返回后要在生活区隔离3天以上才能进入生产区.  相似文献   

3.
李怀旺 《中国猪业》2010,5(7):62-63
<正>1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养殖场一般谢绝参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进入养殖场的  相似文献   

4.
四.消毒制度及常用消毒技术 (一)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养殖场一般谢绝参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必须在场门口更换靴鞋,并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进入生产区域畜舍的人员,更要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笔者通过在农村调研规模猪场养殖情况,发现一些中等规模猪场及农村经济不发达的村中养猪场,场内消毒设施布局和消毒技术很不规范,猪场的许多疾病是由消毒不规范所致,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出如下猪场消毒措施建议。1消毒池设置在猪场大门、生产区人口和各栋猪舍门口各设置一个与门同宽的消毒池,入场人员能自由踩踏到一步以上。池中装消毒液,每周更换消毒药1~2次。在选用消毒剂时,要多种轮换、交叉使用。最常用的是2%~3%的烧  相似文献   

6.
1隔离消毒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应选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如有条件的话,最好周围有2千米左右的天然隔离带。生产区与办公区应有一定的距离且生产区在上风区,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机会。场区与外界严格隔离,凡进入场区的车辆及用具应严格消毒。可在大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液的深度以浸过轮胎为好,池内消毒液要保持一定的浓度且适时更换。车上货物及猪栏等要喷雾消毒,如车辆用具等进入生产区应进行二次消毒,重点对车底盘进行严格地冲洗消毒;进入生产区的接触过其他猪群的人,应隔离至少两天,再经过紫外线消毒、淋浴、换工作服后,经消毒池进…  相似文献   

7.
1 生物安全措施 1.1环境控制所建猪场应远离村庄和其他养猪场,猪场周围须有围墙,防止其他兽类进入场内,猪场生活区外的入口处设置一消毒池,每天或间隔一天换消毒液,供进出场人员和车辆消毒;猪场四周应有排水沟,以保持猪舍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每次出售猪后,  相似文献   

8.
1常用的消毒方法 喷洒法。将配制好的消毒液直接用喷枪喷洒,适用于母猪舍、生长舍、隔离舍等单栏消毒,猪场地,猪舍周边、走道消毒。  相似文献   

9.
1 消毒意识薄弱 猪场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走过场。正确的做法是在场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猪舍时脚踏消毒。  相似文献   

10.
l一般性的预防措施 (l)养猪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有院墙和门,设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等; (2)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当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回生活区时,必须把工作服和工作鞋放回规定地点,不得穿出生产区,以防止污染病原微生物; (3)应当控制人员的频繁出入,非饲养员尽量少进生产区; (4)猪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放消毒液或用消毒液浸湿的锯末。消毒液可以选用来苏水3%水溶液,或2%~3%的火碱水溶液,或3%的克辽林水溶液; (5)不准把任何生肉带进猪场,以防止带入病原微生物。2猪引种时的防疫措…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如:经营者防疫意识淡薄,滥用疫苗,忽略场内消毒工作等。笔者现将多年来所采取的消毒、驱虫、免疫以及无害化处理的相关技术报告如下,以供参考。1消毒1.1猪场设场门、生产区门、猪舍门三道消毒防线。生产区设消毒室,装置外消毒灯。场门、生产区门设消毒池,内置2%~3%的苛性钠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水深10~20cm;猪舍门消毒池用浸泡过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很多规模化猪场采用了水泡粪工艺,在这样的猪舍里必须安装负压通风系统,否则猪只就不能存活。但是,在这样的猪舍里带猪消毒,消毒液会被风力带走。所以,在这样的猪舍里存在着带猪不消毒的养殖观念,只是在厂区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间,以及在赶猪道上消毒。目前,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在这样的猪舍里(水泡粪工艺、负压通风的猪舍)带猪消毒。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在这样的猪舍消毒又需要注意什么呢?1负压通风的猪舍内可否带猪消毒?1.1将风速降到每秒1.5米时,可以喷雾消毒目前,安装在猪舍里的负压通风系统是可以调节的,风速在每秒钟0~6米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进雏之前消毒很关键,一般常用的是甲醛、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舍最少需封闭24小时以上,如果不急于进雏,则可以在进雏前3天~4天打开门窗通气,在进雏前1天~2天再用消毒液对鸡舍喷洒消毒一次,用含碘或含有机氯的消毒液喷雾消毒,如征宇公司的“洁王”1000倍稀释喷雾消毒,每天一次,连用7天,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4.
1猪场建筑和布局猪场要建筑在地势高、气候干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距公路、河道、城镇、工厂、学校500米以外,场周围应筑以土沟或围墙,有条件的在围墙外有防疫沟(宽8米、深2米),沟外为防疫林带(10米宽)。病猪隔离舍应建在场外,地势应低于健康猪舍和人住房并处于下风方向,距离不低于200米。生产区与生活(行政)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生产区人口要建宽于门、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水泥结构的消毒池。猪舍入口建宽于门口、长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须建更衣、消毒室和消毒池。饲料贮存库和母猪舍(包括产仔舍)应建在猪场内上风头。粪便须送到围墙外,在处理池内发酵处理。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区与外界应严格隔离。凡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要更衣、换鞋(有条件的可先沐浴),用0.1%新洁尔灭洗手,紫外线消毒10min后,方可经消毒池进入。消毒池内消毒液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有效浓度,并每天更换。进入生产区内的车辆、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生产区内用具禁止外借。猪肉及其制品一律不准带入生产区内。猪体、圈舍及生产用具等每半月消毒1次,疫病流行季节每星期消毒1次。猪群采取全进全出,每次调拨后空圈舍、走道及时打扫、消毒,圈舍空关一星期后才能进猪饲养。消毒药物可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除菌净等。种猪引进必须经检验、…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防止重大传染病在猪场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须作好如下的防疫工作: 1 猪舍的卫生管理措施 (1)猪场生产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更衣室。 (2)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都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衣裤和胶靴,工作服在场内清洗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7.
4.2.7 饲料应由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猪舍,严禁直接将饲料运到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饲料袋应熏蒸消毒后再装饲料。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免带入病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5):39-39
一、制度1猪场谢绝参观。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 (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关技术人员 )进入生产区前 ,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 ,更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 ,再趟过盛有 2 %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少 2 0cm)才能进入猪舍 ,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 ,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 ,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 ,不准相互串舍。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不准互相借用。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 ,定期消毒。夏、秋季每周用 2 %火碱水或 3 %来苏水消毒三次 ,春、冬季每周…  相似文献   

19.
正合理消毒猪舍,正确使用消毒工具和消毒药品是非常重要的,在消毒过程中,每个猪场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消毒,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做好消毒记录。1旧猪舍消毒的具体操作养殖户在进行消毒前应当先在旧猪舍的大门入口处设立一个消毒池,其中应有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新鲜生石灰,前者每星期要更换一次以保持其有效性。当饲养人员、兽医及其它工作人员等进出旧猪舍时,应当用消毒皂、消毒液等洗手,同时还需要换上专用的服装、胶鞋,随身  相似文献   

20.
<正>1禽场入口消毒1.1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置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上方最好建有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消毒池内放入2%~4%的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3次。有条件的可在生产区出入口设置喷雾装置,喷雾消毒液可采用0.1%的百毒杀溶液、0.1%新洁尔灭或0.5%过氧乙酸。1.2消毒室生产区入口要设置消毒室,人员和用具进入要消毒。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每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