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CMS)和细胞核不育(GMS)为对照,对油菜双重不育系(CCDMS)品系 GCDA - 2 花蕾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CDA - 2 与 CMS 和 GMS 相似,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都有较高的糖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表明花粉败育的同时,营养代谢也发生了紊乱.CMS 与 GMS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CDA 群体则介于二者之间,核不育株 GCDA - 2HA 与 GMS 在糖和蛋白质的表达上是一致的,而与 CMS 有一定差异;GCDA 中质不育株 GCDA- 2BA 与 CMS 相似,而与 GMS 的保持系完全不同;说明在 GCDA 中,当双隐性核不育基因呈杂合状态时,细胞质不育核基因对糖、氮代谢起作用:当两套不育系统的核基因都起作用时,代谢倾向于细胞核不育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及其恢复的分子机理,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1开花前6 d花药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的基因表达谱与其"同核异质"的保持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提示细胞质基因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雄性不育基因引起核基因组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更直接的原因。恢复基因引入到不育系获得F1,其花药的基因表达谱与恢复系基本相同,提示核内恢复基因可以反作用于细胞质不育基因对核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恢复花粉的育性。CMS基因对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恢复基因对这种作用的逆转可能是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的重要原因。另外,还鉴定了36个在恢复系和F1优势表达而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不表达或者微量表达的cD-NA扩增片段,为恢复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 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  相似文献   

5.
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缺点的有效途径。本文报道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GCDA-1和GCDA-2的育成红过及在这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双重不育系的选育模式、育性表现、品质特点和杂种的产量水平以及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理生化等基础理论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机理,采用同核异质两种紫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物质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蕾发育过程中未发生物质亏损,相反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高于保持系,可见物质代谢与紫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败育的关系并不密切,物质代谢只是雄蕊发育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生化反应.Ogura萝卜胞质不育系和改良不育系物质代谢存在一定差别,苗期Ogura萝卜不育系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改良不育系和保持系,分别比改良不育系高49%.比保持系高28%,有可能是它生长势旺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油菜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遗传因素和温度、光照、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油菜CMS的不育性状表现不稳定,不育度降低,出现少量或微量花粉,微粉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正常花粉都有区别;油菜CMS育性的不稳定不但加大了不育系选育难度,而且会降低杂交种的纯度,影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通过大量筛选保持系,选择第二保持系,选育细胞核加细胞质不育系,利用化学杀雄剂,控制制种环境措施等来减少和消除不育系微粉的影响。关健词:油菜CMS;育性不稳定;进展  相似文献   

8.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物质代谢和过氧化物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物质代谢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的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油菜育性基因在不同分离世代的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1对隐性核不育基因和3对隐性核不育基因在不同分离世代的理论分离比,然后以胞质不育系L17A和陕2A、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GCDA-1的多个分离世代为材料,采用卡平方适合性测验方法验算了它们所带的育性基因对数。结果表明,L17A和陕2A为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双重不育系由3对隐性不育基因所控制,但胞质不育基因s1与两个核不育基因m1m2中的一个可能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CMS102及其相应的恢复系ST–8为材料,对其造孢期、小孢子母细胞期、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进行细胞学形态观察,测定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和双核小孢子期发育时期的花蕾中与育性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CMS102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过度膨大挤压四分体,使其不能正常发育成单核小孢子,属于孢子体不育;CMS102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ST–8的,可溶性糖、MDA含量及POD酶活性高于ST–8的;构建F2遗传分离群体并调查其育性,对CMS102的育性进行遗传学分析,CMS102育性恢复由1对显性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Las的致病机理,从Prasad预测的166种分泌蛋白中选取1个在柑橘植株中表达量较高的CLIBASIA–04580基因进行研究。提取感染柑橘黄龙病的柑橘叶片总DNA,经PCR扩增得到CLIBASIA–04580基因,切胶回收PCR产物,双酶切连接到pET–28α载体上,使用菌落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0.5、1.0、1.5、2.0 mmol/L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融合组氨酸标签的CLIBASIA–04580重组蛋白,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再用蛋白纯化镍柱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携带组氨酸标签的CLIBASIA–04580重组蛋白得到表达,且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1.5mmol/L时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通过SDS–PAGE凝胶分析,与未经过镍柱纯化的蛋白原液比较,可知纯化了CLIBASIA–04580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同质异核辣椒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1442A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低于1442B和1442C,但13733C中的含量却明显低于13733A和13733B2;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育发生前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育发生后高;花冠露出之后,不育系花蕾中的MDA含量低于可育系,且随着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性基因控制,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性核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北A’及其保持系‘北B’、恢复系‘B162’和杂种F1为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分析了各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内源IAA、ABA、ZRS和GA3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北A’花蕾中IAA和ABA的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而ZRS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可育材料;GA3的含量在造孢细胞期至四分小孢子期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四分小孢子期显著低于可育材料.不育系花蕾中IAA/ZRS、ABA/ZRS以及IAA/GA3的比值均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初步认为花蕾中较高的IAA和ABA含量及较低的ZRS和GA3含量可能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质+核”不育系ZH7104A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育核不育两型系401AB群体中分离的可育株作核不育基因的供体,用自育的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双低质不育系7104A对应保持系7104B作轮回亲本,通过杂交、连续3代自交-回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质+核"不育系ZH7104A。ZH7104A具有高含油量(44.04%)、高蛋白(29.20%)、高配合力(一般配合力)、低芥酸(0.01%)、低硫甙(18.12μmo·lg-1)等优良性状。且具有不育性彻底、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