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斌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229-229
通过阐明四川省蓬安县水土流失严重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强预防、保护、监督工作;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加强领导,作好协调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流失强度的变化,总结治理经验及成效,提出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要因地制宜,要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明晰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权,与大户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广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及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树种,加强小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洛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洛市坡耕地现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坡耕地治理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商洛市的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商洛市坡耕地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湘西自治州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主要形式有崩岗、滑坡、泥石流等。分析了水土流失现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辅以辅助治理措施,建议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康平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处于我国八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辉煌的成绩,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但风蚀、人为破坏、强度侵蚀现象仍很严重,有些治理措施还不到位。因此今后应将风蚀治理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强化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全方位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督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破坏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案件,把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侵蚀沟的治理除坚持原工程谷坊外,重点加强植物措施。进行动态监测,分别对生态修复、重点治理和重点监督项目布设监测设施。通过监测数据统计,及时为治理配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部分地区过度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易造成生态失衡,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失,严重时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林业技术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经济的措施。基于此,简单介绍了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和危害,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作用,以及林业技术杂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能给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从而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河津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的吕梁山南麓,总土地面积592.3 km2,水土流失面积308 km2,占52%。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50 km2,治理度59%。由于开发建设项目较多,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较严重。今后的水土保持对策:一要明确思路,加强领导;二要明确方向,分区治理;三要依法管理,加强保护;四要推广科技,提高水平;五要培育大户,封禁治理。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大户治理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各重点治理县在扶持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一是完善大户治理的政策机制,二是依法加强治理大户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岩溶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区域。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生态恢复的主体。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是在自然环境与农户行为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部分地区形成石漠化。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提出耕作、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对农户水土流失治理行为的变化原因进行探析,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辽宁省通过第 3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 ,对全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辽宁省水土流失具有水土流失面积大 ,强度以上级水土流失面积增加速度快 ,人为破坏严重 ,风蚀、河海滩地水土流失面积扩延迅速等特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与 1995年遥感调查结果对比 ,5a间净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6 814 6 7km2 ,水土流失强度梯次降低面积 432 4 5 3km2 ,合计有效治理面积 11139 2km2 ,但由于人为水土流失的加剧 ,又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34 78km2 。②强度以下级别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 ,而极强度、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则呈现增加趋势 ,水土流失强度的变化呈现“整体减缓 ,局部恶化”的态势。③与 1995年相比总水土流失量呈下降趋势 ,而水土流失模数则呈上升趋势。针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 ,应采取加强法制宣传 ,提高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 ;加快辽西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 ;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加强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加大水保执法力度 ,遏制人为破坏 ;重视沟壑治理 ,加大治理力度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流域尺度不同水保措施减水效益分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 ,借助流域网格划分的模型计算方法 ,首次在流域尺度内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农业措施在减少地表径流中的作用分割开来 ,从而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计算结果显示 ,在“六五”基础上王东沟小流域以梯田建设、土地平整、沟坡道路防蚀技术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平均减少地表径流 18.1% ,而在“七五”基础上以人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生物措施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的农业措施共减少地表径流 10 .9%。这一结论说明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其治理应以生态、农业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4.
大尺度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趋势分析结果显示 ,河源涧区、风沙区、丘陵区各代表流域年径流量均在 1970年前后发生一致性改变 ,即从 1970年以来开始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平均减流幅度 (与 195 9~ 196 9年径流相比 )以河源涧区 (大理河 )和丘陵区 (小理河 )最大 ,分别为 36 .33%和 36 .2 1% ,风沙区 (海流兔河 )最小 (2 0 .6 1% )。减流幅度的大小是各类型区下垫面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程度、降雨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借助适合于黄土高原降雨 -产流特性的月水量平衡改进模型 ,计算天然状态下降雨应有的产流量与同期实测径流量求得减水效果。结果表明 ,3个地貌类型区 70年代的减水效益没有明显差异 ,而在 80年代减水效果差异显著 ,丘陵区 (小理河 ,2 4.99% ) >风沙区 (海流兔河 ,17.2 8% ) >河源涧区 (大理河 ,13.13% )。上述结论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及水环境演变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瑞金是赣江的源头,为江西省29个严重水土流失县(市)之一。瑞金水土保持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赣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用具体的数据、详细的事实,从水土流失现象入手,分析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产生的无穷危害,从而阐明水土保持工作的迫切性。并提出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切实加强预防监督,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红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2):38-40,62
该文根据大量的水文及监测数据,分析了澜池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澜沧江流域水土流失从总体上看较轻,但局部地区较严重;(2)澜沧江流域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呈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采用“水保法”计算为主,对泾河、北洛河、渭河三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970~1996年,三流域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875亿m3,年均减洪沙0.7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1.239亿m3,年均减洪沙0.9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34.816亿m3,年均减沙1.106亿t。三流域1990~1996年年均减水38.251亿m3,年均减沙1.086亿t。在减水减沙中,水利水保措施居主导地位,降雨变化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江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综合分析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平衡关系。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率概念的由来和内涵,阐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长江流域8个代表性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资料,通过计算对这8个典型区的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1998年7-9月,乌力吉沐沧河流域降了100a不遇的特大暴雨,造成该流域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水过后,在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治理较好的小流域各项水保措施皆发挥了显著作用,蓄水保土和防洪效益明显,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危害的洪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时期古水土流失与古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新世古水土流失与古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实践。借鉴第四纪环境学的研究手段 ,利用古人类活动区域周围的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坡脚堆积物 ,可以获得古水土流失的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 ,沉积物中孢粉数量的减少或草本植被的相对增加、磁化率的增大、迁移能力较弱的元素及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富集 ,或沉积物分选差、粒度增大等 ,都可能指示着古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对辽西大凌河剖面的孢粉分析 ,指出红山文化遗址堆积较薄且分布稀疏 ,可能与古水土流失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