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六、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又称白底板病或出血性肠炎,这种病无论成鳖和幼鳖均可能发生,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患病后死亡速度较快,严重时可能造成全池覆灭,造成较大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鱼类养殖生产现状与发展远景,依据国外学者,尤其是丹麦、美国、英国、日本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重点介绍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危害状况,简要介绍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理组织学研究方廖琼陈昌琼何成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重庆632460)本文作者对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部分组织器官作病理分析,以期对鳖出血性肠炎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实验室水族箱饲养稚鳖,体重50—75克,共4只,3雄...  相似文献   

4.
孔玉霞  陈功哲 《畜禽业》2022,(8):99-101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之一,牛感染后会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往往还未诊治就出现急性死亡,对牛群健康生长和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总结了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病例的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对诊断方法加以阐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旨在为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科学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精准快速检测方法,以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基因组特异保守的糖蛋白基因片段为靶目标,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退火温度等关键反应条件,分别进行灵敏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及重现性试验,构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检测技术体系,同时,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最佳退火温度为58.5℃。灵敏性试验显示,随着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基因组RNA连续10倍稀释,稀释至105倍数时,数字PCR体系仍可以检测到阳性微滴,因此,确定RNA基因组核酸含量19拷贝/μL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的检测低限。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只与目标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有特异性扩增,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牙鲆弹状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锦鲤疱疹病毒、鲤浮肿病毒、真鲷虹彩病毒、淋巴囊肿病毒等10种病毒均无扩增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批内与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具备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甲鱼出血性败血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人工养殖甲鱼在许多地方推行起来。池养甲鱼,由于水质、放养密度、投饲管理不当等原因往往引起疾病,其中以出血性败血症较为普遍,感染率有时可高达25~30%,这对养殖经营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作者对宝成县特种水产养殖场所发生的甲鱼出血性败血症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和鉴定,并作了药物防治试验,以求获得对这种疾病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1980年9月,我们在高密度流水养殖尼罗罗非鱼的试验中,曾观察到鱼感染出血性腐败病,二次造成成批鱼的死亡,后经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在罗非鱼属的鱼类中,因出血性腐败病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不多,笔者借此机会,对该病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共进行10天,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春夏两种类型的白鲢出血性败血病,其症状有显著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鳃和内脏器官的颜色,同时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类型败血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渔工 《海鲜世界》2002,(1):46-47
一、鱼类出血性败血症概况 鱼类出血性败血症始于草鱼、青鱼。1978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首先证实是由病毒引起,属于呼肠弧病毒,并定名草鱼呼肠弧病毒(简称GCRV),武汉病毒研究所和长江水产研究所协作组定名为鱼呼肠弧病毒(简称FRV),两种病毒相似。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鲫鱼出血性败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几年,出血性败血病已成了上海地区池养鲤科鱼类的一种流行病。我们对团头鲂和鲫鱼等的这种出血性败血病作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我们从患病的团头鲂、鲫、鲢、鳙鱼体内分离出了致病菌。对致病菌和组织病理研究所取得的材料表明,此种鱼病系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和非霍乱孤菌所引起。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综合防治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葛继志张颖葛盛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1990年以来,安徽省许多养鳖场都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病鳖体表、腹甲严重斑状充血,体表有些部位出现溃疡、疤痕,剖检见肝脏肿大,脾及肠粘膜充血。该病易传染,加之目前缺少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Viral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VHS)是由弹状病毒引起鲑、鳟、狗鱼和大菱鲆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致死率极高。本病主要流行于欧洲及北美,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申报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初报杨先乐,周剑光,柯福恩,贺路,艾晓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暂名)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不仅来势猛,传染快,而且危害大。由于该病的流行,使不少鳖养殖业者蒙...  相似文献   

14.
<正>猪痢疾(Swine dysentory)是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的猪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诊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又称血痢、黑痢、粘液出血性下痢等。本病常见于7~12周龄之猪群,但是它也能够发生在仔猪及成猪。康复猪带菌时间长达数月,随粪便排菌、致使本病较难消除,缓慢持续流行。疾病爆发初期,可能有突发死亡的病猪。该病具有发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及中草药防治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几年来 ,我国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主要产区普遍暴发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Haemorrhagicintesti nalnecrosis,HIN)的疾病 ,亦称“白底板”。典型症状 :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充血肿大、坏死或衰竭 ,消化道糜烂出血 ,粘膜组织坏死。作者怀疑病鳖存在止血障碍而引起出血症状和多脏器功能障碍。本文检测患HIN鳖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 cularcoagulation ,DIC)参数 ,探讨病鳖的出血机理和致病原因。用喹诺酮类等药物来控制HI…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的发病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办法,作者按常规生理生化反应与啄统鉴定法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和中西药结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表现为急性,主要症状是肠道和实质器官出血;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其产生的外毒素和毒性酶类是病鳖致死的主要原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采用水体消毒,中西药结合内服,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济宁市西关体育场养殖垂钓中心,共有池塘水面 50亩,其中 4个成鱼池 23亩, 3个鱼种池 20亩, 1个垂钓池 7亩。 2000年春,用生石灰彻底干法清塘后,于 3月 15日陆续投放鱼种开始养殖。前 12个月池鱼生长良好,但由于春末夏初干旱少雨,地下水源不足,加之池塘放养密度较大,水质欠佳,用药预防又不及时,至 7月初,垂钓池、主养鲤鱼成鱼池、 3个主养团头鲂二龄鱼种池、主养团头鲂成鱼池,相继发生了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病。先后交替使用百毒杀星、二氧化氯、“ 90”消毒剂,全池泼洒,均未彻底治疗,死亡彭泽鲫、团头鲂成鱼、鱼种、鲤…  相似文献   

18.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为主。由于病原所感染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出现有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症。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如采取措施不当,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动物防疫法》规定禽霍乱属二类疫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梅花鹿出血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于重庆市某养殖场发病的梅花鹿5例,通过临床诊断、病例分析以及微生物学观察,对发病原因作出诊断,同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病的5头梅花鹿,除一头与发病后第四天病死外,其余四头通过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及电解质和多维的补充,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并逐步恢复健康采食;结论:完善的管理制度、干净卫生的饲养场地以及均衡的饲料配方是预防梅花鹿出血性肠炎的关键因素,一旦发病,可以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地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