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2.
3.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4)
本研究探讨了阳光猪肉饲养模式对猪生长性能、死淘率和猪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抗生素饲料可显著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和死淘率;阳光猪舍能将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废气水平以及微生物数量控制在一个有利于猪生长的水平。结果表明,阳光猪肉饲养模式可改善猪舍内环境,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抗病力,适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床冬季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41.08±3.34)kg,杂交猪(大×长×大)54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次重复(5♂4♀).第1组对照组,传统水泥地圈栏;第2组试验组,发酵床圈栏,试验期48天.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提高了8.0%(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6.0%;发病率降低了10.3%;猪肉... 相似文献
5.
6.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过去养猪,习惯说“一种、二料、三管理”,近年来随着猪场疾病的时时暴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猪舍环境对养猪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猪舍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及空气品质、猪舍设计和饲养密度。1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猪的采食量不同。通常春、秋季节猪的采食量较高,夏季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草药超微粉剂与茶多酚配制的复合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5kg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山西白猪的三元杂交猪后代40头进行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A组中草药超微粉0.75%;B组中草药超微粉0.5%+茶多酚0.25%;C组中草药超微粉0.25%十茶多酚0.5%;D组茶多酚0.75%和E组空白对照,并对各组猪生产性能、常规肉质、背最长肌组织学、肌肉化学成分和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各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及胆固醇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显示,B组日增重最高为743g;料重比最低为3.02:1;肉色鲜红及大理石纹评分最好;肌肉保水力强,剪切力值最低,为(1.56±0.22);肌纤维密度最大为349.90根/mm2;肌纤维直径最细,为(44.68±9.36)μm;肌大束间距最大,为(101.45±18.17)μm;干物质及脂肪含量最高;且呈味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并能提高必需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肌肉和脂肪中胆固醇的含量。这表明B组能显著提高生猪生产性能,改善猪肉风味,提高猪肉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三种不同养殖模式下饲养优质肉鸡,分为发酵床立体多层笼养模式组:发酵床立体多层笼养模式,发酵床地面平养模式组:发酵床地面平养模式,发酵床高架平养模式组:发酵床高架平养模式三个组进行饲养.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优质肉鸡的养殖效益及肉品质的差异,以期为不同养殖模式技术在家禽养殖产业中推广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试验将24头杜长大(杜大长)仔猪分成2组,每组12头,分别设一重复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的无公害添加剂,对照组添加4%含抗生素预混料。结果表明:1、日增重情况,在小猪和中猪阶段试验组比对照组略低,差异不显著(P>0.05);在大猪阶段试验组比对照组略高,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养全期,日增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全期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各阶段差异都不显著(P>0.05)。2、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屠宰率、提高眼肌面积、提高瘦肉率、降低背膘厚度、增加胴体长度的趋势。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pH值有明显提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明显降低,肉色评分有明显提高,大理石纹等级评分无明显差异。3、试验组肉质检测结果完全达到NY5029-2001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就目前的生猪饲养状况而言,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首要问题。近年来,我省开展的生猪健康饲养模式将塑料棚猪舍(由塑料膜、天窗、地热等组成,可以利用太阳能的光热资源解决猪舍的温度问题),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和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生猪饲养生产中,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