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用 2例疑似IBD鸡群的病料通过绒毛尿囊膜接种 9日龄IBD阴性鸡胚 ,鸡胚出现死亡和特征性病理变化 ,敏感雏鸡回归试验表现IBD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料和血清 ,均有IBD特异性反应 ,从而确诊是IBD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6.
四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黑龙江省分离的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易感鸡接种,用病理学技术进行了致病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基保H3,H4株毒力高于H1,H2株,且有迅速致法氏囊萎缩的特性;H3,H4株引起试验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下降(P〈0.05),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H3,H4株接种50日龄D78疫苗免疫病,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50%,60%,传统疫苗不能提供以分保护。  相似文献   

7.
无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毒(HBDV)母源抗体不同日龄的鸡,经人工感染强主HBDV,按法氏囊肉眼眼病变判断,3周龄的鸡不易感,而4周龄 ̄10周龄的鸡都易感,不管SPF欢度呈是普通鸡,对强毒BDV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其日龄。  相似文献   

8.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病毒样颗粒(V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比较。分别用VLPs及VLPs+Poly IC对14日龄非免鸡进行免疫,并用IBDV B87株弱毒商品疫苗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置空杆粒蛋白组作阴性对照及PBS对照。免疫前进行颈静脉采血,首免后每隔1周进行3次采血,通过间接ELISA抗体水平检测、中和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进行分析比较。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第7天,在鸡的体内可检测到IBDV特异性抗体的组别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且在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首免后第14天,在3组鸡的体内均检测到高水平的抗IBDV中和抗体,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鸡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动态明显高于接种PBS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P0.01),并且在加强免疫后明显提高(P0.05)。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第2天PBS组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均表现出IBD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在攻毒后第6天全部死亡,VLPs组鸡的存活率为88.7%;VLPs+Poly IC组鸡存活率为80%;B87疫苗组鸡存活率为88.7%。器官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制备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幼龄鸡法氏囊的损伤。该病在新饲养区域流行的初期或发生毒力超强毒株感染(vvIBDv)往往表现典型症状,但老饲养区域使用疫苗免疫后以及弱毒株、变异株的感染则多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针对雏鸡前期3周龄以前发生的非典型IBD展开讨论,虽然非典型IBD不会造成大量鸡只的死亡和淘汰,但是病毒前期感染往往诱发严重的免疫抑制,使鸡只对其他传染性病原易感性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和高度接触性病毒性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呈世界性流行。IBD病毒有两个血清型 ,即血清 1型病毒和血清 2型病毒。血清 1型病毒能使鸡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我国流行的多属血清 1型病毒 ,血清 1型病毒又分不同的变异株或血清亚型。近年来国内有关 IBDV对雏鸭的感染 ,并引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暴发疾病的报道 ,我们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我们在 IBD诊断试剂盒的研制过程中 ,通过雏鸡法氏囊繁殖病毒 ,制备兔抗 IBDV高免血清 ,这样…  相似文献   

11.
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已对生物学诸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MAb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研究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1985年以后,MAb在IBDV结构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位PCR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临床病例鸡的法氏囊制成石蜡切片,经蛋白酶K处理、原位RT-PCR后,用地高辛精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传染性氏囊病病毒(IBDV)。结果10个病例有8个呈阳性,2个阴性。本试验尝试利用具有极高灵敏度的原位PCR方法,从组织中检测低拷贝甚至单拷贝的目标序列,以鉴别隐性感染或混合感染,为IBDV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可快速、特异及敏感地检出实验毒株和病鸡法氏囊内存在的微量病毒核酸。对病鸡、进口种鸡的实测结果表明,本法对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15.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高巍  侯军 《中国家禽》2007,29(12):47-49,52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世界各国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1]。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儿,伴有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2剖检变化头部、下额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20.
法氏囊病从70年代末传人我国以来,在全国形成,几次流行爆发,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沉重的打击,成为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三大疫病。令人欣慰的是从80年代起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种法氏囊疫苗相继开发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中,从而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环境的恶化和IBDV在生存环境和免疫压力的作用下发生选择性的变异,使法氏囊病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增加了防冶的难度,有形成规模性爆发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