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过多的哺乳量和过长的哺乳期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日增重及断奶重,但不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机能锻炼,影响犊牛的健康、体型和以后的生产性能。早期断奶能显著缩短母牛的产后发情间隔时间,使母牛早发情、早配种、早产犊,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终生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今后肉用母牛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早期断乳技术在提高母牛生产效率方面将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技术之一。1优点节约商品乳及代乳料降低犊牛培育成本。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前增加牛肉产量有两种措施,一是提高母牛生产力即增加终生产犊数,一是缩短肉牛肥育期。实行早期断奶可使母牛早日恢复发情,缩短产犊间隔,达到增加终生产犊数的目的,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现就早期断奶对繁殖的影响及早期断奶犊牛的饲养两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红河州广大的山区农村,天然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丰富,母黄牛的养殖已成为农民创收脱贫的重要渠道,牛是单胎动物,任何用途牛的增产都有赖于母牛繁殖性能的提高。在目前尚没有缩短母牛妊娠期的情况下,只有尽量缩短产犊间隔,才能保证在母牛多产犊,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短产犊间隔是养牛业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关键是加大对农民养牛技术的培训力度,从母牛的品种选择、适配年龄、发情鉴定、阶段饲养、犊牛的接生、犊牛的适时断奶等方面,使农民掌握科学的饲养母黄牛的技术方法,从而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母牛繁殖效益,实现一年一胎繁育目标,开展犊牛早期断奶对比试验。[方法]选择杂交改良西门塔尔核心母牛产后7d,母子分离,每日定时供给母乳3次,其余时间,供给犊牛开食颗粒饲料自由采食,试验时间360d。[结果]试验组95%犊牛90d即断奶,比传统带犊断奶提前30天以上;试验组周岁前生长发育与对照组相比,体高、体长、胸围、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母牛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集中出现在16~60d之间。16~45d之间的发情率达31%,较对照组提高9%;46~60d之间的发情率达37.5%,较对照组提高11%。[结论]犊牛补饲开食颗粒料可实现90天断奶,早期断奶不影响犊牛正常生长发育。母牛产后繁育机能恢复快,适时授配,可达到一年繁育一胎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黄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黄牛繁殖力,是促进我国养牛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母牛饲养管理、选优淘劣、增加母牛比例、及时治疗黄牛产科疾病、通过及早对犊牛断奶而促母牛发情、掌握发情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通过提高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等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黄牛的繁殖力,同时对牛繁殖上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对178头牦母牛分别在8月26日(Ⅰ组)和10月6日(Ⅱ)进行犊牛断奶。Ⅰ组发情率为99%,繁殖率89%;Ⅱ组发情率28%,繁殖率33%。Ⅰ组比Ⅱ组的发情率和产犊率分别提高了66%和64%。群体受胎率提高了9.34%。对断奶后的母牛和犊牛进行人工补饲,母牛的膘情和犊牛的生长发育都良好。  相似文献   

8.
草原红牛属于地方优良品种牛。笔者以初生犊牛及其母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断奶犊牛和人工断奶、补饲犊牛进行对比,研究早期补饲对犊牛生长发育及母牛后期发情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断奶补饲犊牛其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腹围等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自然断奶犊牛;体重增长人工断奶补饲犊牛与自然断奶犊牛在4月龄后增长差异极显著;并且后期母牛发情较早,发情率及受胎率均显著提高,体现出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施杂交奶水牛犊牛和后备牛早期培育,可有效缩短后备母牛饲养期,提早进行配种产犊,延长奶水牛使用年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介绍了犊牛早期断奶的优点、方法以及后备牛的培育目标和技术要点及关键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养牛业,熟练掌握繁殖技术,使用先进的繁殖方法是提高黄牛产犊率,缩短产犊间隔的有效手段。1影响黄牛繁殖力的因素1.1繁殖技术1.1.1小母牛过早配种母牛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成熟比性成熟晚得多,小母牛身体机能和生殖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性成熟并不意味着适合配种。小母牛未达到体成熟,其发情持续期短,发情周期不正常,不适宜生产犊牛。过早配种会对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缩短利用年限,导致流产、产死胎等现象,所产犊牛大多是弱犊,体质差、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1.
肉牛繁育场带犊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牛规模化繁育场发展迅速,提高母牛产后复配率、两情期产犊率、犊牛断奶体重,减少犊牛死淘损失是肉牛繁育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标。文章以肉牛繁育场母牛围生期、带犊饲养和犊牛饲养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围生期和带犊哺乳期母牛以及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和饲养工艺,旨在为肉牛繁育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饲料营养对母牛繁殖力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妊娠后期母牛(后142 d)、带犊哺乳母牛的不同阶段饲料营养搭配和犊牛早期补饲、早期断奶试验,研究探讨缩短母牛产后空怀时间,促进母牛产后早期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率的经济有效技术方案。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的选择和分组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年龄3~8岁,产犊2~5岁,且已怀胎4.5~5.2个月的晋南牛母牛36头,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3个不同组合,每组各12头。待母牛产犊后,进入试验阶段,分组不变。1.2试验牛的饲养管理试验牛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最后饲养在1个或相近的2~3个村,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每个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3.
<正>彭阳农村地区肉牛散养户犊牛出生后,一般采用随母哺乳、自然断奶的传统饲养模式。犊牛出生后随着年龄增加,生长发育加快,营养需要也增加,而肉用母牛产后2~3月产乳量逐渐减少,单靠母乳不能满足犊牛营养需要。同时,母牛泌乳和犊牛直接吮吸乳头哺乳所产生的刺激,对母牛的生殖机能恢复产生抑制作用,严重影响母牛发情,造成带犊哺乳的母牛在产后90d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发情。进行隔栏补饲、早期断奶,可限制犊牛吮乳时间和  相似文献   

14.
基础母牛在肉牛养殖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繁殖性能包括配种受胎率、产犊间隔、发情率、犊牛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等方面。母牛围产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与这几方面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较为复杂,也较为繁琐,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成活率,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人们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又期望出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断奶重大,断奶成活率高.那么如何饲养好、管理好母牛呢? 1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1.1 母牛的妊娠诊断 1.1.1 妊娠诊断的意义 在母牛的繁殖管理中,妊娠诊断尤其是早期妊娠诊断,是保胎、减少空怀、增加产奶量和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犊牛补饲早期断奶,对母牛恢复发情、及时配种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意义重大,为此我县在户养奶牛区大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牛只的选择:以胡家、双河、土主、花池四个牛改示范点冷配站参配的牛只为试验对象,登记建卡。母牛产犊后,实行定时人工哺乳;不挤奶杂交母牛和本地母牛实行定时自然哺乳。选择部分带仔牛实行自由哺乳方式作为对照。1.2 断奶方法:犊牛生后3天开始母仔隔离,定时哺乳,8日龄后开始训练补饲精料,16日龄开始训练采食青草,犊牛3月龄适时断奶。(1)定时人…  相似文献   

17.
犊牛实施早断奶,早期补饲,能够显著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犊牛早期补饲是犊牛在出生一定时间后,在继续接受哺乳的同时,开始补充适量的精粗饲料,以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快速成熟,肠道尽快建立正常的菌群,减少犊牛疾病发生,提高犊牛成活率。笔者主要就犊牛早期补饲效果开展试验,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采用犊牛早期断奶能够显著提高断奶牛体重,缩短断奶时间,减少青干草的采食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母牛带犊繁殖技术是由受体母牛哺乳产后犊牛,犊牛断奶后,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受体母牛进行营养调控和繁殖系统护理,尽快恢复母牛的繁殖功能,以继续进行胚胎移植孕育犊牛。采用母牛带犊繁育技术饲养母牛和初生犊牛,对母牛的整个生殖过程及犊牛的生长进行专业的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犊牛饲养成本,降低母牛的难产率和助产率,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效率和犊牛日增重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美系短角牛选育及推广利用工作顺利进行,对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扩繁选育的全日制放牧条件下近三年的短角牛配种、产犊、受胎率和断奶后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增加母牛分群群组,同时使用系谱分析软件避免近亲,公母牛配比1∶20~30是提高受胎率及产犊数量的有效手段;犊牛6~8月龄已逐渐性成熟,应提早断奶,早期断奶后舍饲过渡再放牧,能有效保持犊牛的增重并充分利用草场,提高犊牛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荷斯坦母犊断奶平均日增重的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某奶牛场2017-2019年7 101条犊牛断奶重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以及初乳浓度对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初乳浓度对断奶母犊平均日增重、初生重以及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2月龄及以下时犊牛日增重最高,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断奶体重最高;母牛夏季产犊时犊牛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1);4胎及以上母牛所产犊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母牛初乳浓度Brix值大于等于30%时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初乳浓度的犊牛(P<0.01);犊牛初生重为32~34 kg时日增重最高。该结果为牧场预测犊牛生长发育状态及饲养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