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尚未见有发生的报道。本病易发生于 3~ 2 0日龄的雏鹅 ,发病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 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最早发现本病的雏鹅为 3~ 5日龄 ,2~ 3天内迅速波及全群 ,7~ 1 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 ,一般死亡率为 70 %~ 95% ,最高达 1 0 0 %。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鹅的易感性逐渐下降 ,1 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 0 % ,2 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30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但近年来亦偶…  相似文献   

2.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初生雏鹅的急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在雏鹅中发生,3-20日龄最易感,2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致死率可达70%-95%,甚至达100%。  相似文献   

3.
前言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雏鹅所致的急性败血病,30日龄以内的雏鹅易感性强,特别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后常遭致毁灭性死亡。对本病的研究,我国方定一等自1956年发现并定名小鹅瘟,进行主、被动免疫方法研究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由于鹅的流动性大,开展主被动免疫难以达到全  相似文献   

4.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雏鹅,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发病雏鹅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暴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大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病原体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相似文献   

5.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6.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1~8周龄的鹅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均易感,日龄愈小的雏鹅对本病的易感性愈高。急性型病例主要发生于4~8周龄的雏鹅,8周龄以上的鹅一般较少发病,耐过鹅生长发育不良。本病的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长达1星期左右,即使雏鹅出壳后就感染本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季节,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番鸭和雏鹅发病,传播迅速。5~25日龄的雏番鸭易发此病,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降低。1月龄以上的番鸭也有发生,成年番鸭多不发病而成带毒者。20日龄内的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常高达95%,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而20日龄以上的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临床症状某养殖户于2012年2月买入一批番鸭苗1200多羽,在一水库内饲养,10日龄的雏番鸭发病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10%左右;最大发病日龄为73日龄,病程较长,死亡率低。说明随着雏鹅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之势。小鹅瘟大流行有一定周期性,雏鹅的死亡率均在以上。在大流行之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获得主动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目前除在一更多的地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其死亡率一般在20%~30%,高者达50%以上。饲养方…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不易感染.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 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2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造成本病的垂直传播.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发,在高度集中的孵化地区,呈一定的周期性.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7日龄内死亡率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7日龄后死亡率一般在60%以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其它禽类均无易感性。本文旨在为小鹅瘟病诊治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  相似文献   

11.
正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的雏鹅。根据雏鹅感染的日龄不同,本病可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可引起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全部死亡。本病有严格的年龄相关性,1周龄以内雏鹅感染死亡率达到100%,2~3周龄的雏鹅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死亡率可能低于10%,而4~5周龄雏鹅感染后,造成的损失可能不大,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善,继发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使最终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小肠黏膜有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1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本病后,死亡率70%~90%,甚至达100%,20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率较低,1月龄以上者极少发病。  相似文献   

13.
1 病原 该病原为副粘病毒,能够引起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有较高血凝效价(达210左右),并能被康复鹅血清特异抑制.传代毒株接种鹅胚,可在48小时致死鹅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达210,病毒不能致死鸭胚,但能从病料中回收到病毒.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感染后其病死率可高达100%;11 ~15日龄雏鹅感染后病死率也高达90%以上.随着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产蛋鹅群感染本病后,除了发病死亡外,产蛋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仅雏鹅发病,潜伏期3~4 d,发病后数日内波及全群,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最早1~4日龄开始发病,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下降,2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死亡率也低。本病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1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1.1最急性型通常发生在一周龄内的雏鹅,常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或发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鹅。其规律是:发病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到被病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食槽和饮水器等,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造成该病的垂直传播。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多发,多集中在5~7月份。小鹅瘟的流行呈一定周期性,在流行一次以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能产生主动免疫,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 d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以经卵将疾病传至下一代.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仅对雏鹅(包括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感染发病,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4~5日龄开始,数日内即波及全群,病死率为70%~95%,甚至达到100%,雏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一、小鹅瘟 (一)流行特点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4~30日龄的雏鹅,5~15日龄为该病的高发日龄,3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可达90%~100%.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防治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1~25日龄的雏鹅,45日龄的鹅也可发病,但其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发病多集中在10日龄前后,病鹅死亡率达95%以上.病愈鹅、免疫鹅可获得免疫力,其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不会发生小鹅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19.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  相似文献   

20.
(一)流行特点 该病3~30日龄雏鹅最易感染。雏鹅3日龄以后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日龄以后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25%~75%,甚至100%。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80%的病例在盲肠至十二指肠段出现典型的类似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该病是诸多雏鹅传染病中危害较严重的疫病,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较难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在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型,其共同症状: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叫声不洪亮,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睡,排稀便,夹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