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塔里木垦区野生马鹿资源十分丰富,约2 000余只,早晚出没于垦区边缘及梧桐林边,行人可见。有计划的捕捉野生马鹿进行驯养,既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又可防止驯养鹿群过度亲交,对发展垦区马鹿业有着现实意义。1捕捉捕捉野生仔鹿应以捕早、捕小为好。塔里木马鹿产仔一般在初夏到小暑之间,即从5月上旬开始至7月上旬结束。野麻花(罗布麻)盛开季节,就是塔里木马鹿产仔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母马鹿,多独居或  相似文献   

2.
肃南县人工养殖马鹿生产性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肃南县鹿场捕捉野生马鹿进行人工驯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现有甘肃马鹿500头,是我国最大的马鹿人工养殖种群繁殖场。为了全面掌握人工驯养马鹿生产性能现状,加快养鹿业的发展.笔者对肃南县人工养殖马鹿的品种特点及生产性能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3.
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是宝,尤以鹿茸、鹿角最为贵重。凡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都称为茸用鹿或茸鹿。茸用鹿种类多,分布广,野生资源丰富。现在已经驯养的茸用鹿有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我国驯养的茸鹿主要是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在梅花鹿中,共有6个野生亚种,其中以东北梅花鹿与人工培育成功的双阳梅花鹿称著于世界。在马鹿的各亚种和类型群中,以天山马鹿和叶尔羌马鹿及东北马鹿的品质最好。1东北梅花鹿(梅花鹿或花鹿)1-1养殖地区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其中吉林省最多,约占2/3。1-2外貌形态特征:东北梅花…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白唇鹿的主要产区,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间、林丛、原野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为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自治州从1958年开始,进行了野生白唇鹿的驯化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州已驯养野生鹿1096头(内有部分马鹿),其中玉树州治多县鹿场驯养鹿706头,社队和社员分散饲养390头。现就野生白唇鹿的哺育和驯养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开始,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从附近鹿场引进经过驯养的野生马鹿4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现有甘肃马鹿21头。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马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在新疆境内有北疆亚种C.e.sibiricus Severzov,东疆亚种C.e.songaricus Severtzov与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 Blanford等三个亚种。新疆是我国马鹿的重要产地,丰富的资源为养鹿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由于马鹿驯养管理简单,经济效益显著,新疆的养鹿业得以不断发展;扑捉的仔鹿,一部份就地驯养外,并为其他省(区)提供了大量种源,成为我国马鹿驯养繁殖、鹿茸生产和提供种源的重要基地。一、资源储量估算马鹿作为栖息密度不高的大型兽类,被直接观察到的个体数不多,给数量统计带来困难。为对其资源储量作出估算,我们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保护和利用天山马鹿资源,以昌吉市新疆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CJ)与哈密军马场(HM)两地鹿场圈养的53头天山马鹿为研究对象(CJ,n=31;HM,n =22),8个微卫星位点为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保持圈养天山马鹿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微卫星数据表明,8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3~7个,共检测到37个等位基因;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A=4.625,He=0.6398,Ho=0.5887,PIC=0.5851,Ne=2.8357,Fis=0.0338;哈密军马场马鹿种群为A=4.375,He=0.6888,Ho=0.6818,PIC=0.6238,Ne=3.2078,Fis=-0.0175。两地区马鹿种群没有显著偏离 Hardy-Weinberg平衡。由此可见,圈养天山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丰富,但F统计量结果表明,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圈养种群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因此,现阶段圈养马鹿种群的管理重点是避免近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上。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浑江市大阳岔国营参鹿场工作期间,于1984年春收买一头野生仔马鹿,用奶羊哺活,经10年的驯养,对其生活习性,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天山马鹿冻精,对甘肃肃南鹿场人工驯养的甘肃马鹿进行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结果表明开展马鹿人工授精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初生重、断奶重显著高于本地马鹿,通过人工授精配种,可有效提高马鹿繁殖率。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有人兴办马鹿驯养场,但规模较小,饲养头数少,加之资金不足,设备条件差,生产管理比较粗放,发展非常缓慢。新疆大规模驯养塔里木马鹿始于1958年,迄今已有50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至今布尔津林场农牧综合开发公司在布尔津县城杜乃提乡库尔吉拉村附近成立并建设阿尔泰山马鹿繁育基地进行野生马鹿驯养。根据该场要求,从2005年7月28日,阿勒泰地区动物防疫监督站地方室在该场采集25份马鹿血清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经检验,22份血清为阳性,3份为阴性,阳性率为88%。阳性率之高,实属罕见。按国家相关规定,此病目前无法治疗,需对患有布病动物进行处理,因马鹿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就最终如何处理阳性马鹿,该场再次邀请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布病室对马鹿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并制定处理防控措施。自2005年9月16日总站布病室及时对该场以麻醉方式采集27份马鹿血清,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多阶抽样方法 ,研究了黑龙江省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 ,1 990年该省林区野生马鹿种群数量为 ( 4 430 0± 3972 )头 ,平均分布密度为 0 2 5头 /km2 ,总栖息面积约为1 789 6万hm2 。与 1 975年全省野生马鹿调查结果相比 ,野生马鹿种群数量略呈增长趋势。1 5年间种群数量增长了 1 5 39%,年增长率为 0 95%,而分布区面积减少了 30 %~ 40 %,出现了明显的分布区退缩现象 ,初步形成了新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东北马鹿为父本,甘肃肃南鹿场人工驯养的甘肃马鹿为母本,进行导血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甘肃马鹿导入东北马鹿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和2~3用岁公、鹿产茸量均显著高于本地马鹿。  相似文献   

14.
浑江市某国营参鹿场,从1978年开始用奶山羊哺乳驯养野生仔马鹿.到1990年累计参加配种母马鹿53只,受胎46只,平均受胎率87%。累计产仔成活38只,平均成活率84%,从没发生一例难产。今年5月产仔期,上年参加配种母马鹿11只,受胎10只,受胎率91%,有4只是经助产和截肢取胎才娩出,难产占受胎的36%。成活仔马鹿8只。现  相似文献   

15.
赵从民 《畜牧与兽医》2005,37(10):61-62
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称为茸鹿。我国驯养的茸鹿主要有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黑鹿等。鹿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生精补髓、益血、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其他如鹿胎、鹿血、鹿筋、鹿鞭、鹿骨、鹿肉、鹿心、鹿肝及鹿皮等,均是上等的制药及工业原料。茸鹿的经济价值高,野生资源又稀少,因此养鹿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行业。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马鹿为父本.甘肃肃南鹿场人工驯养的甘肃马鹿为母本.进行导血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甘肃马鹿导入东北马鹿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和2~3周岁公鹿产茸量均显著高于本地马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养护秦岭细鳞鲑这一我国特有的冷水土著鱼类种质资源,本文总结了甘肃省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多年以来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的关键技术,通过相关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和养殖,促使该物种资源量在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索特种经济动物在青海高寒地区养殖的可行性,为当地群众养殖马鹿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途径,经过驯养示范,实践证明在高寒地区人工驯养马鹿是可行的,养殖户与企业均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1基本情况共和县地处北纬36°17’,东经100°17’之间。距省会西  相似文献   

19.
对于鹿的繁殖调控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外开展较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内相关方面报道极少,有对梅花鹿进行的发情调控试验,但效果并不理想。对母鹿情期生殖内分泌的研究报道,国内仅见赵世臻等对梅花鹿。李春旺等对梅花鹿、麋鹿和黇鹿的研究报道,有关对马鹿的发情控制及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应用外源性孕激素对野生驯养的塔里木马鹿进行发情调控,  相似文献   

20.
马鹿,又名赤鹿。。我国的马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地区。马鹿,是草食反刍动物。马鹿的药用价值较高,驯养马鹿经济效益显著,一头成年公鹿,可产茸4~6公斤,多者高达13公斤。驯养马鹿是出口创汇、致富和发展草食牲畜的一项重要产业。一、马鹿的生活习性马鹿多在高山森林草原、稀疏灌木材和沿河地带栖身。其生活有“五大”特点:一是白天活动,喜群居,经常三、五成群活动;二是行动机敏,嗅觉、听觉发达,善奔跑,喜跳跃;三是适应性强。在亚热带或寒带均能生活,甚至在一40℃左右均能适应;四是以草食为主。夏秋采食各种草本科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