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36块野外标准地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I及广义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层厚度,海拔、坡向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因子共构成60个立地类型,参照石灰岩山地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立地划分研究结果。将60个立地类型中的35个划为适于用材林的立地类型。剩余25个为水保林的立地类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将25个水保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并对每个立地类型且的立地特点及生产力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长武县刺槐林选取61块标准地,对其立地、现实生长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树高能反映立地差异显著性;地貌部位是影响刺槐林生长发育的主导性因子。立地要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武县刺槐林立地可归纳为4个立地类型:梁峁—塬坡;台地;沟坡;沟底。两个立地类型组:梁峁—塬坡—台地和沟底—沟坡。根据立地类型间和立地类型组间的林木生长状况差异显著性检测结果,同时考虑目前当地生产经营水平,将长武县刺槐林划分为两个经营类型:(1)梁峁—塬坡刺槐林;(2)沟底—沟坡刺槐林。后者的生产力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刺槐的经营管理和立地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以河南省丘陵低山区106块1~26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样地内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各调查指标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对刺槐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得t=14.96,复相关系数及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此次所构建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适用于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采用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4个主要因子的组合,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80个立地类型。将80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3个立地等级,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河南省丘陵低山地区刺槐人工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中厚(>30 cm)、壤土、小坡度、阴坡。  相似文献   

4.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木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对照(普通种);在21年生时,良种林分杉木大径材株数比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高5.4和7.4倍。立地指数对杉木大径材林分生长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立地指数在20以上(含20)适宜培育大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a;立地指数为18适宜培育大、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100株/ha;立地指数为16适宜培育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200株/ha。【结论】采用杉木良种,在立地指数20以上、保留密度800~900株/ha条件下,可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  相似文献   

6.
按小地貌将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划分为丘陵立地类型小区和丘间平原立地类型小区,在两个小区内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寻找主导立地因子,并分别选择土壤质地,坡位、坡度将两个立地类型小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再在各立地类型组内用主导因子中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子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17个立地类型。对划分出的各个立地类型,采用立地指数为指标,将17个立地类型分为3个生产力等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以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43块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该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在选取的5个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坡向、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该3个立地因子,构建了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16类;16类立地类型按照立地质量得分情况共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研究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反映土壤盐分特征的总盐及Cl-、K++Na+、Mg2+、SO42-、Ca2+、CO32-各盐分离子、碱化指标pH值、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有机质、速效N和度量土壤板结程度的容重是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农业开发区造林地可划分为8种立地类型,即轻盐渍化型、轻盐渍化-碱化型、轻盐渍化-板结型、中盐渍化型、强碱型、盐土型、中盐渍化-钙积型、轻盐渍化-氮丰型;各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279~0.494,属中低水平,其中轻盐渍化-氮丰型评价指数最高,盐土型最低.总体而言,开发区造林地整体处在一种低质水平,而盐碱化、低养分和板结是造成开发区造林地土壤质量差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衡南县各立地条件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的立地质量进行评价,以确定油茶的最适生长环境。【方法】以2017年湖南省衡南县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365个油茶林小班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6个立地因子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主要立地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以冠幅为自变量,选择6个基础模型间接预估油茶果的单株产量,并将其作为油茶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指标,对衡南县油茶林各立地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及立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油茶林生长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为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将其分别作为油茶林三级立地分类因子,可将衡南县油茶林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6个立地类型。6个间接预估油茶果单株产量的基础模型中,Logistic模型拟合的确定系数(R~2=0.868)和预估精度(P=98.57%)最高,均方根误差(RMSE=0.219)和残差平方和(SSE=1.974)最小,故将其作为油茶果产量预估的最佳模型,以其预估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立地质量等级Ⅰ为油茶种植最适宜区,其面积占比0.83%,平均单株产量为3.50 kg;立地质量等级Ⅱ为油茶种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57.46%,平均单株产量为3.07 kg;立地质量等级Ⅲ为油茶种植较适宜区,其面积占比39.75%,平均单株产量为2.95 kg;立地质量等级Ⅳ为油茶种植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1.96%,平均单株产量为2.64 kg。【结论】衡南县大部分地区适宜油茶生长,油菜种植适宜区及以上的面积占比高达58.29%,应作为衡南县油茶种植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78-979,981
以多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取综合多因子和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和逐级控制相联系,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原则和方法,对江淮皇陵进了立地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以地貌、局部地形、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系统.共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小区,7个立地类型组,21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了珠江三角洲95个农田防护林标准地的土壤,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四个造林立地类型,低丘淋溶型(Ⅰ)、平原淡水型(Ⅱ),河网潮灌型(Ⅲ)、和滨海反酸型(Ⅳ),并绘制了分布图。统计出各类型土壤性质指标,其中pH,含盐量和地下水位是立地差异的主导因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6个防护林树种在四类立地上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柠檬桉在ⅠⅡⅢⅣ类型都适生,池杉、落羽杉在Ⅱ类型最适生,木麻黄、新艮合欢在Ⅲ类型最适生,水松也在Ⅲ类型比较适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研究区天然林立地类型分类制图,能够了解南方地区天然森林立地条件以及立地因子与植被的关系,为南方人工林森林恢复、科学种植等林业生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以Landsat8遥感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二类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森林立地因子提取分析,运用数理化方法确定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比了解南方地区天然森林立地条件以及立地因子与植被的关系。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东部季风森林立地区域-中亚热带森林立地带-武夷山戴云山森林立地区-闽中低山森林立地亚区,可划分为6个森林立地类型组,14个森林立地类型,研究区内低山带山坡黄红壤土面积最大,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75%。低山带山洼红壤土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2.36%。结合植被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比较适合森林发育。保护区可在相应的适宜地方进行人工林的种植,大力培育材林,尤其是杉木林。  相似文献   

13.
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同步获取的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依据土壤类型划分立地类型组,分别采用坡位指数、坡向角对坡位、坡向进行赋值,进一步分别对各立地类型组中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枯落物厚度7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立地因子,依据主导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立地可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400个立地类型,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立地分类,可为造林规划、抚育更新、林业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立地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三级分类单位:(1)立地级,(2)立地类型组,(3)立地类型。首先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所有立地因子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主导立地因子为 A 层厚度、石灰反应、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然后用主导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共划分出四个立地级,11个立地类型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分类结果是正确的。依据 Storie 指数(SIR)原理,采用复合法提出了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公式 SP=5(A+B+C+DX)。并计算出不同立地级的立地生产力的变动范围。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又对草甸黑钙土立地类型组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并绘制了立地因子的等值线图和立地类型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粤北3个林场杉木林的立地指数与立地园子的相关,筛选出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坡位、(?)殖层厚度、土层厚度与海拔调试。根据主导因子,定性定量相结合,划分为2种立地类型小区、6种立地类型组、14种立地类型。同时,导出评估杉木林生产力的预测方程,评价不同立地单元的杉木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半干旱区宜林荒山合理利用方式,于2016年7月和8月对兴和县低山丘陵造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通过对38个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质量分数、表土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砾石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取和验证了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最终将研究区荒山荒坡造林地划分出8种立地类型。林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第1级的立地同时适宜油松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第2级的立地较适宜油松生长,但不适宜草本植物生长;第3级的立地较为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油松生长状况略差;第4级的立地不适宜油松生长,但草本植物生长稍好。根据各立地类型情况提出相应的林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和ArcGIS技术结合成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新手段,而准确划分立地类型是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的关键基础步骤。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Arc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冀北山区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以草帽山废弃采石场为试验区,采用数量化理论Ⅰ与ArcGIS空间分析,对废弃采石场的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再得到立地类型分布图,并与实地立地因子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冀北草帽山采石场废弃地划分为9种立地类型,同时根据立地分级结果将试验区立地定量评价为4个等级;与实地立地类型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本研究划分结果精度高达96%。结论无人机遥感影像与ArcGIS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立地类型的高精度划分,还能够为采石场废弃地以期合理规划造林绿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休宁县66块毛竹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的基础,采用科学与实用性兼备,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的原则和方法,对该县毛竹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提出以地形及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三级分类系统,共划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2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一。对红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生长的3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A层厚度和坡向。按主导因子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可划分为3个立地级、13个立地型,即Ⅰ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暗棕壤红松林以及中黑土层阴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3个立地型;Ⅱ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中黑土层阴坡和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阳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5个立地型;Ⅲ立地级下分成厚和中黑土层阳坡白浆土红松林、轻度侵蚀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阴坡和阳坡白浆土红松林5个立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