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田间系统监测、专题调查、试验研究结果及有关历史资料、气象资料 ,分析了庐江县 2 0 0 3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大流行原因 ,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8年聊城市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毛武纯 《农技服务》2008,25(11):79-79
分析了2008年聊城市东昌府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小麦扬花灌浆期 ,六安地区正赶上连续阴雨天气 ,小麦由于受气候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导致小麦赤霉病特大流行。高感病小麦穗发病率平均为 92 .88%,病情指数平均为 64 .3 9,其他较耐病小麦穗发病率 3 0 %左右 ,严重度 1~ 2级。针对病情 ,提出了选用抗病良种 ,做好超前预报和适时开展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6年江苏省常熟市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其流行因子主要包括菌源积累、适宜气候、生育期不平衡、药剂抗性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测报技术、推广综防措施、推进专业化防治、药种抗性监测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开封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分析了2012年开封市小麦赤霉病暴发的原因,并结合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对策,指导生产防治,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并从气候条件、品种以及栽培条件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因素,并从品种选择、农业生态控病、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2010年阜宁县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今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四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57-17558
在田间调查、走访农户及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及气侯因素对沿淮及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为广大小麦种植户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涟水县2010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为揭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学原因,分析了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期间的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结果表明:(1)春季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小麦抽穗开花期多雨、高湿、寡照是造成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气象原因。(2) 500hpa欧亚阻高型、北方大低涡型和北脊两槽型稳定环流形势的交替出现,700hpa切变线的存在,地面准静止锋在长江流域的摆动,850hpa西南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上升、冷暖气流交汇对潜能释放的促进,导致了2003年江苏省小麦抽穗开花期4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中短期潜势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小麦赤霉病在宿迁地区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稻桩和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正> 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blight)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多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时流行发生。病原物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子囊菌亚门赤霉病,无性态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主要引起小麦扬花后的穗腐。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醇等多种对人、畜有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14年大冶市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269-270,272
根据六安市 2 0 0 3年麦类赤霉病系统监测、普查数据 ,结合历年相关测报资料 ,对比分析研究了该病重发特点及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述姜堰市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分析及201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姜堰市2000年以来发病最重,损失严重,并根据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初步探险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巢湖市小麦上的最主要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012年赤霉病在我市偏重流行,少数田块病穗率达95%以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主要原因是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较高、气候适宜、防治不当。防治对策首先是加强病情监测预报,其次是种植抗病良种、加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61-362,388
20 0 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 ,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 8成~ 1.5倍 ,其他地区偏多 1~ 6成 ;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 10~ 16d ,淮河以南地区 17~ 2 1d ,显著偏多 ;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 ,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 ,加上冬春季的低温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 ,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病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发病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 ,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 ,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 ,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 5 0 %以上 ,严重度大多达到 3~ 4级 ,为历史所罕见 ,一般减产 3 0 %以上 ,严重的超过 5 0 % ,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 ,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 ;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 ,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 :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 ,同国际接轨 ,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 ;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 ,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涟水县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原因的分析,提出应采取“推广应用抗病品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对此病防治意识、适时适药防治提高防治水平、加强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