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多年观察和防治,晴普茶区茶树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茶煤烟病、苔藓、地衣等,除茶饼病、炭疽病外,其他病害零星发生,发病程度均在经济阈值以下,对茶树为害轻,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茶饼病,炭疽病每年均在不同茶区域发生,为害重,成为茶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芽粗腿象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和芹  汪荣灶 《江西植保》2004,27(3):104-105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 quadrimaculata Voss)是江西省春茶期发生的一种重要茶叶害虫之一。鉴于茶树品种对该虫的抗性迄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已被众多学者专家所共识。但多少年来贵州茶产业因总量少无名牌未被引起重视,贵州茶在茶界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而贵州高原有好茶,特别是高山风格的口感和香味胜过同内许多名茶正品,贵州特有的茶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则有一定优势,其中历史文化凝重的民族民间茶文化的鲜明特色,是千万年沉积的民族文化之魂,是贵州高原茶文化之精髓,极大地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临沧市凤庆县境内的香竹箐,生长着一株栽培型的古老茶树。这株茶树高10.6米,围粗5.82米,据有关专家考察推断,这株栽培型古老茶树的年龄已经不下3000岁。因此,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世界茶王之母。  相似文献   

5.
马静 《湖北植保》2001,1(2):29-30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规律与症状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发生在气温 1 5~2 0℃ ,空气湿度较大的春季。且芽叶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 ,病菌器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当气温高于 2 9℃时 ,病菌生长受抑制 ,停止发病。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叶和第一至第三片嫩叶 ,叶片初侵染时…  相似文献   

6.
2013年用茂勃艾米乐菌剂在茶园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用微生物菌剂喷浇施相结合、浇施、喷施3种方法处理茶树,茶发芽密度分别较对照增加7.67%、6.67%和4.84%;茶树一芽二叶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46%、5.02%和1.92%;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2.01%、10.27%和4.44%,喷浇施相结合与浇施处理间茶叶产量差异不大,浇施的产量显著高于喷施。  相似文献   

7.
陈珲 《上海茶叶》2005,(3):15-16
一、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一)证明世界上有茶树至少在八千年以上 这颗极其珍贵而难得的世界上最早“茶树种籽”,出土于2001年发掘的跨湖桥遗址T0510探方的第7层中,由于一直未引起考古人员的重视,只当作一般出土种实对待,故消息没有传开。直到2005年4月13日,我在翻阅新购之《跨湖桥》时,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实》彩版页上突然看到一颗茶籽的图片及“茶Camellia sinensis”字样,  相似文献   

8.
黄山毛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茶,由于其色、香、味、形俱佳,品质风味独特,1955年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2年又获商业部“名茶”称号,1983年获外经贸部“荣誉证书”,1986年被外交部定为“礼品茶”。然而多少年来,关于黄山毛峰产地以及创制年代,一直有着不同论述,尤其是黄山毛峰与老谢家茶一段渊源历史更是鲜为人知,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笔者依据有关文献与传说,就此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9.
正茶树具有采摘期长,可以多年、多季和多批采收的特点,关键在于实行合理采摘。鲜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采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抓住季节及时采摘是采好茶的关键新梢萌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趋老熟,如不及时采摘,品质就会下降。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  相似文献   

10.
茶芽粗腿象(OchromeraluadrimaculataVoss.)是婺源茶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茶树害虫,为害十分严重。我们依据该虫幼虫、蛹及初羽化的成虫在土中栖息活动的特点,设计了利用耕作控制茶芽粗腿象的研究方案。经两年多在美源县武口茶场七里亭分场试验,已取得部分成果,现整理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三材料供试对象为茶芽粗腿象。用具为直径32.0cm的搪瓷盘和锄。锄有3种:锄口宽120cm,长13.5cm;锄口宽11.0cm,长ZO.Ocm;锄口宽5.8cm,长280cm。1.2方法选茶芽粗腿象数量较多,分布较均匀,管理条件一致,茶树幅90~110cm的茶园作试…  相似文献   

11.
2013—2015年对贵州省湄潭县茶树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茶树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有44种;其中侵染性病害13种,虫害5个目18个科29种,螨类1个目2个科2种。在茶树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虫有16种,即茶饼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云纹枯病、茶苗根结线虫病、茶煤污病、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铜绿丽金龟、茶毒蛾、茶尺蠖、黑粉刺虱、茶蓑蛾和茶黄螨等。  相似文献   

12.
临安山顶制茶厂位于浙西天目山东麓的临安市高虹镇,虽是一家历史不长的茶厂、但集茶树良种繁育、种植、名优茶生产、市场营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型企业,并注有“山顶”商标的品牌名茶,现有良种茶园面积1063亩,名优茶加工厂和名优茶保鲜冷库。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基地规模,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效益较好,已成为临安茶叶发展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夏英三 《植物医生》1997,10(6):23-25
山东省自1958年冬开始“南茶北引”迄今茶园面积已达10万余亩.特别是近年大棚菜的开发,带来较高经济效益,茶园面积稳中有升,茶树长势喜人.然而,由于茶树引种时将单食性的茶细蛾,寡食性的茶叶瘿螨等带入,本地的茶尺蠖、大豆尺蠖(Bormia selenaria Hubner)、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her von Roslertamm)、刺蛾类、蓑蛾类、蓟马类、潜蝇类等,也逐渐适应茶园生态环境而为害,造成虫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山东茶树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蚜、绿盲蝽、大蓑蛾、茶褐蓑蛾、茶尺蠖、黑刺粉虱等.对茶园害虫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茶蛀梗虫Casmara Patrona Meyrick是我县茶树上的一种重要钻蛀性害虫。1986年在羊舞岭乡调查,老茶园丛丛有被害枝,直径0.8厘米以上的茶茎被害率达23.42%,有虫茎率10.3%,平均每茎损失茶芽百个以上,造成当年减产8—10%。茶树被害后枝枯叶落,树势严重衰退,是茶园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其发生规律,近年采取一次性适时剪梢,除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茶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称茶黄毒蛾、茶斑毒蛾。国内分布范围广,是大部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嚼食茶树叶片,大发生时,将茶树芽叶、嫩梢、树皮咀食殆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同时,其虫体上的毒毛,触及人...  相似文献   

16.
茶蚜在茶树不同部位上刺探行为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EPG)研究表明,茶蚜口针在茶树芽下第1叶、芽头、嫩茎和第4叶韧皮部中分泌(E1)和吸食(E2)的历时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30.6%、22.8%、9.6%和5.4%,差异显著(P<0.05).在第1叶上,多数供试茶蚜的口针第1次刺探就能够深入韧皮部、分泌消化液而产生E1波,第1次在韧皮部中的分泌(E1)就能引发从韧皮部的吸食(E2).但在芽头、嫩茎和第4叶上,只有少数供试茶蚜有这样的刺吸活动.证实茶蚜嗜好第1叶.该习性与第1叶的营养组分和物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2018—2020年广西茶树种植情况和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茶炭疽病和茶小绿叶蝉是目前广西茶树上发生为害最严重的病虫害。马唐、狗牙根、蟋蟀草、胜红蓟和菟丝子是广西发生最普遍和为害最严重的杂草种类。主要的防治措施仍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物理和生物防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茶树叶部内生真菌相互关系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离自健康茶树叶部的主要内生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内生真菌的抗菌性。结果表明:分布普遍、分离频率较高的茶叶内生真菌如芒果球座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条件下的抑菌性不强或者不明显,内生真菌相互之间能有限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即达到平衡而共存于一个生态空间;分离频率低的内生真菌如木霉、菌株FHM等,则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内生真菌菌株FHM和内生木霉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较强,经乙酸乙酯提取的FHM发酵液能对茶芽枯病菌、茶轮斑病菌和茶炭疽病菌等茶树的病原真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咖啡碱是茶叶机能成分之一,一般栽培的茶树品种咖啡碱含量为总干重3—5%,对人有提神、益思、利尿、消毒及助消化等功能。但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会引起失眠、少睡、易醒及心悸等不利作用,不适于老人、小孩、孕妇及神经衰弱者饮用。特别现在对茶叶生化成分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茶叶中许多成分对人体有保健功能,因而茶叶由饮用扩大到食用,茶面条、茶面包、茶糕点、茶糖果、茶酸奶、茶冰激凌等,在市场上正迅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茶叶制成超微粉体加入到食品中,是连茶渣一起吃掉,就必须要求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低,因此,如何降低茶叶咖啡碱含量是茶叶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用化学处理方法可以脱除茶叶咖啡碱,但影响茶叶品质风味。根本的办法是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而目前国内外无论是高新技术育种,还是常规法育种,还没有选出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应用于生产。国外虽有用反义RNA技术,培育抑制咖啡碱合成茶树品种的研究,但尚处于研究阶段。本试验是应用远缘无性杂交法,即利用与茶树同属不同种,不含咖啡碱的油茶为砧木,以茶树为接穗进行嫁接,以砧木影响接穗,从而降低接穗咖啡碱含量,以育成低咖啡碱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