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抓林业基地建设 努力实现山上“再造”张和平上犹县一个山区丘陵县,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山地面积17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人均7亩山地。从1984年到1994年间,上犹县举全县之力,耗资1200多万元,投入劳力140多万个工日,完成各种造林总...  相似文献   

2.
强化林业“三防” 为高效林业保驾护航上犹县林业检察室上犹过去是个重点林业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成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过伐林区。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山区要致富,必须多栽树";"教训在山上,希望在山上,潜力在山...  相似文献   

3.
通过江西省与浙江省林业数据分析对比,探讨浙江林业小资源办出大产业的经验,为安福县“山上做大资源,山腰做特产业,山下做靓景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赣县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山江湖工程""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等一系列重大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6.15%,但由于历史原因,原水土流失区仍存在"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有绿色,没资源"等问题。如何扩大林农参与度、建立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投入的双轨机制、提高低质低效林改造质量和成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兰州新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再造兰州”战略的重大决策。新区建设、生态先行,新区林业要在10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3.33万hm^2,其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资源贫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公共财政对林业支持的不充分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导致我国林业资源禀赋贫瘠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之一。“绿箱”政策是规范一国财政支持农林业发展的国际性规则,在加入WTO后,我们必须依据“绿箱”政策创新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以塑造出崭新的林业新经济。机遇摆在面前,关键在于把握。在简单地讨论了我国林业资源禀赋的贫瘠状况之后,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对林业支持不充分性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运用“绿箱”政策,优化我国林业资源禀赋的一些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发展立体林业繁荣山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治山治水,发展林业生产,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客观要求,是兴黔富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根本大事。 目前,贵州省绝大多数人口依靠山地资源生存,山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开发,也依赖山地商品经济的开发。山地系统各成分之间,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调整山地产业结构,必须着眼于山地系统的整体性。山地资源的全面开发,必须讲求山地与各种生物之间的协调互补,形成合理的结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贵州省高原、山地占全省总面积89%,丘陵占9.6%,而河谷、盆地仅占1.4%。森林都生长在山区,为了繁荣山区经济,合理利用土地和农村资源,必须实行立体开发。 立体林业是农作物(或牧业)和树木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综合体,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相结合的系统。立体林业要求立体开发、立体布局、立体利用,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立体林业应根据宜林地的情况,划分类型,因地制宜,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利用好,综合效益高,再生能力强。 1 发展立体林业的意义 1.1 立体林业是农村获得粮食与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基地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打破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改单一生产结构为多种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利用林地套种间作,生产更多品种的商品,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增加经济收入,为发展加工业打下基础。 1.2 发展立体林业,是以短养长、解决育林资金、扩大林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在幼林地上间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能够以耕代抚,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可以加快林木生长,既可减少营林支出,又可短期内得到较多收益,能较多地积累育林资金。 1.3 发展立体林业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建立立体林业可以改变因树种、作物单一而过分消耗地力的状况。农林混作可使林木的枯枝落叶所含养分归还土壤。在林地上间作的农作物,由于林木保护,既可降低风速,提高空气与土壤湿度,使作物生长更好,又可较好地保持水土。农林多物种构成的系统,食物链更复杂,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 发展立体林业,进行集约经营管理,能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农林牧渔综合经营,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还可利用立体林业的多样产品开展就地加工,这样就需要较多的劳力,可以使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就地“消化”,使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8.
王琳 《山东农业》1997,(1):24-25
五莲县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6%,人均一亩多地、二亩多山。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组织实施了再建“山上五莲”工程,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县外抓流通,县内搞市场”,走培植与合理利用资源的生态经济之路,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一、着眼可持续发展,科学构筑生态农业总体框架。90年代初,县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林业生态市的重要举措;尤其对太原市来讲,山地、林地和荒山较多,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萍 《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42-142
介绍景德镇市板栗生长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利用优种资源、实施"山上再造"工程、繁殖方法、施肥、松土、新法剪枝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充分利用气候、土地资源进行板栗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江西的经济大厦一定要建筑在现代农业这个基础之上”,揭开农业开发总体战的序幕以来,我省的兴农热潮一直在高涨。近年又提出发展“三高农业”、“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令人十分鼓舞。 “三高农业”的内涵,我的体会由三层意义。一是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二是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三是高投入、高科技、高劳力素质。后一个三高,是实现前两个三高的保证。为使我省的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战略目标,这是保障“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农业科技在“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目标实施进程中将大有作为。 一、“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背景与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2):52-53
青山如黛,绿林如海。奉节县是典型的林业大县,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奉节县林业局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让百姓多吸氧、更长寿,又让林农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卢佳 《吉林农业》2011,(12):176-176
吉林是林业大省,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林业地域优势,搞活林业经济产业,是摆在当前林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吉林林业场圃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果树产业的构想,并进行了一定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兴红壤二期项目树山上再造典范——访江西省农业利用外资办公室主任汤庆春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为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贯彻江西省委、省政府在“九五”期间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精神,记者对江西省第一个农业利用外资的项目——红壤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一、新时期我省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997年 8月,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 1998年特大水灾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灾后重建、根治水患”的 32字综合治理措施,又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首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将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十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启动实施一大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其中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家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量也…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四明山镇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做好“山”字文章,竹、笋、茶、果和高山蔬菜有了新的发展。该镇共有山地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山地9亩。镇党委、政府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采取了远期和近期相结合的方式,既抓好现有竹笋菜等老基地的改造,又抓新建的基地。在实施上,他们既抓集体统管山又抓家庭承包山,并把重点放在占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林业大省、旅游大省,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旅游个人碳足迹较大,初步构想以林业碳汇为载体,以中和旅游个人碳足迹为出发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的长效机制,助推我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习习的春风和万物的萌动,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又一次来到齐鲁大地。 也是三年前的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季节里,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山东林业史上一个重大决定:“八五”栽上树,“九五”完善提高,十年绿化全省。 这个决定意味着,从1991年开始,山东“八五”期间必须把1100多万亩荒山荒滩栽上树,九十年代的林木资源增长量,要接近达到建国后40年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沈北新区的林业资源现状,总结了其发展成效,规划了未来将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提出了未来林业发展模式构想,以推动当地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