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参与式乡村评估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地管理项目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该项目的示范区,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9月19日~10月5日进行了准备阶段的PRA调查工作.通过对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社区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化状况,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源利用受限制、经济发展缓慢、野生动物危害、交通不便、基础服务设施差、缺乏农业技术以及退耕还林后未减税是影响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因子,并就此次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调查人员理解偏差;当地居民的认识误区、实践与理论的出人、人为因素干抗、第三方参与不足和资料处理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区村级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参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贵州省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农业资源结构失衡,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贫困省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本研究针对贵州省贫困山区资源利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利用技术和当地社区足够的参与,采用参与性的资源利用管理方法,通过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初步探索出一套实级社区水平上的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机制、技术与方法,在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资源,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做好科研监测规划,使规划更加有利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加有利于对保护区内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更加有利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是林业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以辽宁楼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规划的目标任务,资源调查、科学研究等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祝县生态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祝县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特征、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等开展了较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资源利用较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旅游业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尽充分合理,对生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多次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应把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及社区共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通渭县农村能源资源潜力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通渭县地理环境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村生活能源特点等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实施实际资料调查,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方法)对通渭县农村生活能源潜力进行了估算,对农村能源目前利用状况进行了评析,得出通渭县农村生活能源仍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自产能源资源潜力十分有限,尽管清洁能源、化石能源使用已有一定基础,但生活能源消费及利用方式与当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调查岳西县独山村的药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未加以开发利用且保护意识薄弱,需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栽培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药品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环境意识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识较强的社区,其环境破坏行为通常较少,资源环境保护状况较好。针对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意识,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实现保护发展双赢,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业乡村社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目前支撑乡村社区经济好坏的根本因素取决于当地是否形成高效主导产业和当地区位条件.当地经济能人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决定乡村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与公共福利水平.而远离城郊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丘陵区和山区,金融、科技、市场等网络体系的严重缺失是制约现代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依照现行政策,单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产业,单家独户经营,永远走不出收入低位徘徊的怪圈.社区集体合作经济、规模经营、新兴高效产业、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开发、第三产业是推动乡村社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一些贫困山区境内孕育着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丰富生物种类,非木材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产品、竹和竹制品及山野菜等占有较为重要的经济地位。目前,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为该地区的人们维持生计、增加收入和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在分析云南省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认为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非持续性的采集,导致非木材林产品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非木材林产品营销方式的落后影响了农民的权益;政策扶持不够,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以理顺体制,加强宏观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采集方法,建立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利用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合理布局规划,推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产业集群的形成;组建“龙头企业+林农+基地”的发展模式,提高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建立并完善非木材林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体系等综合发展的路径对策,旨在促进该地区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二手资料收集、参与式调查评估(PRA)方法与技术,对云南金平马鞍底乡的哈尼族村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哈尼族传统自然生态观及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的关系,总结哈尼族对森林资源的认知体系、森林资源的利用管理形式及森林资源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国际森林认证与我国森林食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森林认证是按公认的标准对森林经营进行检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维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着重介绍了森林认证的一个分支--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及其国内外进展和进行国际认证的策略.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大多数被称之为经济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森林认证工作在我国刚起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文章从与国际接轨进行认证的角度,提出我国在森林食品生产方面,要加强有关认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生产森林食品的经济树种的生产标准制定,并开展联合认证的研究工作.表1参9  相似文献   

14.
非木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解决我国天然林区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途径.根据额尔齐斯河河谷天然林区的实际情况,开展黑加仑的栽培试验、四翅滨藜引种试验、林区枯倒木资源栽培香菇试验和盐桦异地保护与组培试验的初步研究,以期为本地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林牧业的协调发展和林区经济持续增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并分析了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对保护社区居民利益、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社区发展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棕榈藤是菲律宾最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之一,在菲律宾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介绍菲律宾的棕榈藤资源状况及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基于菲律宾的林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棕榈藤材的生产及其产品开发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发展棕榈藤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更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为例,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仙居县下属的6个行政村抽取的15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种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相关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非木质林产品投产面积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参加相关培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时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一般显著,但表现为负面影响。可见,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的收入主要依赖其产量,应通过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非木质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增加农户家庭收入。表5参8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歙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的意义,并提出适宜歙县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当地林农致富增收,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陕南地区林业扶贫贡献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林业扶贫贡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林下经济对家庭贡献的收益最高,其次是林业生态工程。使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元回归统计,以受访者年龄、林地面积、是否发展林下经济、是否参与其他林业扶贫项目以及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变量实证分析了林业扶贫贡献中农户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大小和发展林下经济2个因素对林业扶贫贡献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认为国家实施的林下经济政策落实为林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支撑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拥有社会资本的标志之一。长远来看,把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农户现有的林地,可有效提升林业项目产生的效益,增强林业扶贫的贡献,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