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业耕作措施。我省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能促进粮食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作业环节、蓄水保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还具有保护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泾川县是全省率先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先后承担了省级、部级、国家发改委列建的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验示范推广,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万hm2。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我县的推广应用,充分显现了该技术在减少土壤风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扬尘、减少生产工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效果。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当前效益和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保护性耕作是提高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实质是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减少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低耗、保护环境的目地,在西部地区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应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机具推广,实现片区耕作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地带动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实质是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减少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低耗、保护环境的目地,在西部地区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应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机具推广,实现片区耕作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地带动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提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向传统农业耕作的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培肥地力、抑制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如何将二者的优势有机融合,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综合效益,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平凉市农机站通过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与传统耕作不同模式对比试验,探索保护性耕作与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事关社会综合效应的工作。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禁止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列入农业部2009~2015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范围。相对于北方来说,江苏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起步较晚,在技术路线的研究和相应机具的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逐渐恶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低碳农业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缓解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保护性耕作技术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先进农业技术,也是国际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相关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推动土地流转来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性耕作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也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景诚 《湖南农机》2009,(2):20-21,2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辽阳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坚持科学、协调、持续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强化培训,扩大宣传,示范带动,精心组织,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戴伟 《农业工程》2013,3(3):45-46
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县近十几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客观条件的分析,找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总结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年一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辽阳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坚持科学、协调、持续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强化培训,扩大宣传,示范带动,精心组织,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涛  盛国成 《农业工程》2014,4(3):17-18
针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和河西地区保护性耕作特点,分析了技术模式、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措施等,对大力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及辽宁省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之一。针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模式、农艺方式、配套机具、推广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破解常规机具耕整难题,提高水稻机械穴直播和机插秧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耕整效率,降低耕作成本,提出稻田机械耕整地新技术。论述了机械耕整地新技术的技术内容、特点、作业质量要求、主要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采用机械耕整地新技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好、地表秸秆残茬少,能够满足作业要求。机械耕整地新技术同时能够提高耕整效率30%,降低耕作成本30%,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农区间的交错带,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旱区发展的重要出路.目前,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为此,就冀西北面临的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