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岩溶的形成机理及国内外治理途径、研究方向,在全面分析云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通过国家重大草业项目"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总结20多年来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综合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确立了云南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模式,即滇东、滇北采用"退、改、复"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绵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中、滇西采用"封、围、建"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奶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南采用"除、替、引"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奶水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国家要明确岩溶地区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创新实用技术等对策措施,全面揭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实现生态、生活的双改善.  相似文献   

2.
郭昭君 《中国饲料》2021,1(19):133-136
本文以秸秆饲料在农业生态资源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秸秆饲料综合应用相关文献,发现并总结秸秆饲料在农业生态资源应用中存在着加工技术不成熟、推广力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从加强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加大秸秆饲料推广、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本文对于加强秸秆饲料在农业生态资源中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秸秆饲料|农业生态资源|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回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殊 ,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由于长期不适宜的开发 ,生态破坏严重 ,面临严峻的脱贫致富任务 ,但该地区同时蕴藏丰富的资源 ,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后 ,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有关省区的规划研究部门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积累了可观的资料 ,为岩溶地区科学适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模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较早介入我国南方草地的开发研究 ,尤其是岩溶地区的开发研究。文章系统总结 2 0年来 ,主要是“六五”至“八五”期间 ,以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为主的科研力量在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开发研究中 ,探索成功模式和经验 ,在分析岩溶地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今后研究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山西实际,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一、草地资源丰富1.草原情况。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农区草地面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博湖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促进畜牧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农区舍饲圈养的科技示范实施力度,缓解山区草场的草畜矛盾,保护草场生态,减轻草场压力,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养畜,达到  相似文献   

6.
曾燕蓉 《广西蚕业》2019,56(1):39-46
运用SWOT法分析,发现广西生态桑产业具有桑树资源丰富、桑树生长优势明显、蚕桑产业优势强大、产业产品安全性优势突出等特点,同时也面临蚕桑产业发展地区农业生产力落后且科技推广难度大、生态桑研究起步较晚等方面的挑战。认为广西应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加大科技部门在生态桑方面的研究投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与利用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最大限度提升生态桑发展潜力,促进生态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南方地区粮食短缺的原因,以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地区粮食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22000万t左右,口粮消费量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3850万t减少到2009年的10677万t,因此口粮需求不是导致南方地区粮食供不应求的原因。2009年,南方地区饲料用粮7991.6万t,占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的33.9%;工业用粮6234.1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26.8%。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构成了南方地区粮食总需求的三大部分,其中非食用粮约占据粮食总需求的57.3%,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2009年粮食供需差额至少为1419.3万t,这意味着2009年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至少调运了1419.3万t粮食,存在巨大的运输成本和机会成本,同时浪费了283.9万m3的虚拟水资源。而以“大粮食,大资源,集约型”为理念的草地农业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节约饲料用粮、补充口粮,降低粮食需求的同时增加粮食供给,且南方地区光照差、多山地,有发展草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南方地区发展适宜的草地农业模式是解决南方地区粮食短缺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草业科学》2008,25(9)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工程院主办的"西南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科技论坛".这次论坛汇聚国内知名的专家、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同志,交流经验,献计献策,探讨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是中国工程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我代表农业部畜牧业司和草原监理中心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具有范围广、程度深、分布区域生态地位重要的特点.经过30年的治理,已形成各种成功的治理模式.石漠化治理要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治理模式、和技术管理措施,提高综合治理成效,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将岩溶地区划分为桂东北山地丘陵治理区、桂中桂南岩溶盆地治理区、桂西北岩溶山地治理区、桂西南岩溶丘陵治理区4个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为主线,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工程及农业耕作三大措施,使有限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采取"养殖-沼气-种植"、"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植树种草-养殖"生态治理模式,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和人工育草,发展畜牧业,不仅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还要促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鄂州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郊型农业定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促进了鄂州市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资源丰富 ,有适宜发展饲用植物的生物气候资源 ,有一定的家畜基础和技术储备 ,有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有建成畜牧产业带的基础。现阶段虽然起点低 ,但潜力巨大 ,可以发展以林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畜牧业、农耕地区的畜牧业、景观农业中的畜牧业、城郊畜牧业和山地畜牧业。畜牧业产业化应遵守 5项原则 ,并具备 8个方面的特色 ,可以考虑建立 1个产业中心群 ,2个产业带的设想。最后提出国家设立专项畜牧产业带的发展基金、组建省际协调组织、大力发展每个畜牧产业带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等 5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很高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大型多功能生态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将对控制该区域湿地萎缩、减轻草地生态压力、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对黄河水资源的补给产生巨大作用,对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亲历了草原最华美的风光,领悟到草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是不可取代的.草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力,是北方各民族发展的文化摇篮,是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北国疆土的生态瑰宝.国务院近年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草原地区在今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生态安全地带.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区情实际,遵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北方草原地带的景观生态多样性与资源禀赋,使草原生态-产业-文化复合系统可以发挥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的耦合效应及多项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草原-畜牧”成为简单的思维定式,单纯地把草原视为天然牧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此,一定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草原文化的精髓,走向草原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地治理草原退化,实行休牧与轮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也要进行草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适宜的土地,建设节水的人工草地与饲料地.还要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建立草原保育及生态补助的激励机制.总之,要发挥系统耦合效应,构建草原新型农牧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完善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依靠科学技术,严格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草原地区实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休牧轮牧,建设草地,夏牧冬饲,异地育肥,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改善管理,确保安全,系统开放,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农牧产业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保护好草原生态安全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红河州建水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喀斯特地区,是国家“十三五”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近年来,以种草、养羊为模式的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提高效益,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在建水县面甸镇五里冲建设了奶山羊种草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的建设模式对于缓解当地的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为今后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黄河滩区农牧业生态区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 《家畜生态》2002,23(2):53-57
本文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畜牧业发展现状等特点,探讨了目前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且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黄河滩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草业工程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农牧业生态区的具体建设措施,研究结果将有利于黄河滩区合理化开发与利用,也有利于当地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发展草业具有土地、气候、生物和劳力优势。根据4个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讨论了草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牧区生态保护与草业开发和草地畜牧业的产业更新;河西农区草畜产品生产和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河东黄土高原区保持水土与草畜产业链延伸;特别是甘肃省陇南山区最适于发展包括生物柴油的新型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根据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尤其是水、热条件的相似性 )、草地类型和景观的相似性、草业系统生产层的结构和生产内涵的趋同性、草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涵与外延的相似性、草业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的相似性和草业生产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的空间可操作性 (即一定级别上行政区划界限的完整性 )等 6项原则 ,我国可划分为 7个草业生态经济区 :蒙宁干旱草原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青藏高寒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北森林草业生态经济区、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和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以自然条件和草业生产现状为基础 ,分区提出草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吴杨  唐亚  许宇慧  付磊 《草业科学》2009,26(4):59-63
坡耕地是泥沙的主要策源地,虽然25°以上的坡耕地属于国家政策明令退耕区,但由于多数山地农业种植区存在耕地面积不足、农业燃料、饲料紧缺等问题,致使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活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资源竞争的矛盾。基于此,提出采用等高固氮植物篱综合技术体系应对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小流域在进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草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植物篱技术进行退耕能够有效地促进山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牧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有利  王生林 《草业科学》2007,24(12):67-71
我国牧区多处陆地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草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超载过牧严重;水资源日益短缺;采矿采药加剧生态恶化.牧区生态产业为研究和解决我国牧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发展迟滞并存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探索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牧区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牧区生态产业分为牧区生态牧业、牧区生态工业、牧区生态服务业.我国牧区交通通讯不便,科教文卫落后,牧区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需求巨大,牧区生态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应该采取科教推动、旅游带动、商贸促进、交通拉动、文化推进等策略加快牧区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牧区的三产化水平,争取早日建成现代化的牧区.  相似文献   

20.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草地是保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石漠化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喀斯特的分布,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草地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存在草畜配套不合理、草地使用不合理、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草地配水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耐旱耐瘠草种选择、草地配水措施、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低成本建植人工草地、灾害预报与控制等研究,是喀斯特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