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奉新县竹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数、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8.3%和110.0%,亩收益比对照增107.1%,明显地提高了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设置固定样地逐日观测了金佛山方竹的出笋规律,出笋始于9月上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日最大发笋量为1.30枚/m^2,年发笋株数变动在3.50-17.0枚/m^2,发笋规律受出笋竹径级,立竹度的影响明显,海拔高度对出笋规律的主导作用明显。为金佛山方竹的年度经营措施制订和采笋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光箨篌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量显提高光箨篌竹的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N,P,K3种肥料对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的影响顺序为: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最佳施肥处理组合为每0.07hm^2,施尿素13.33kg,硫酸钾6.67kg,过磷酸钙6.67kg,3要素比例为N:P:K:=1:0.14:0.6,其最佳处理组合每0.07hm^2能增加收入123.23%。  相似文献   

4.
雷竹笋“一早两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雷竹林分进行调整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除草松土、分期施肥、人工灌溉及冬季林地覆盖共5项技术措施,使雷竹笋获得高产、早产和高效益;8种不同覆盖物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均提早始笋期41d,延长产笋期24~97d,增加竹林笋平均产量33.6t/hm2,产值34.23万元/hm2;经综合评定,砻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笋产量、笋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投入与产出比为1:8。  相似文献   

5.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a观察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1)出笋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历时25d左右。(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979,全林退笋率为80%,且随时间和持续逐渐上升。退笋高度在50cm以下均有发生,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3)成竹数与出笋数变化趋势一致。(4)成竹高生长历时45d左右,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75,23.78cm。  相似文献   

6.
经过连续四年的试验研究,对更新幼竹施用激素后,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对照竹的笋-幼竹总生物量、发笋数、高和基径分别提高1.47-1.52倍、13-18%、24-55.8%和30%。1-3度幼竹生物量占74.71%,高对照27.76%。有显著作用的措施是激素种类和浓度,最佳综合施用措施是-萘乙酸或2-4-D-50PPM,施3次和施尿素。在经济困难地区可用-萘乙酸或2.4-D20PPM,施2次和施碳酸  相似文献   

7.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错海林木良种基地小区试验和中试结果认为:喷施稀土、满果粉对提高球果、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均有明显的效果;在小试的4种剂型和中试的3种剂型中,均以满果粉和农乐效果最好,产种量比对照有提高:樟子松22.1%~47.0%、长白落叶松13.4%~50.5%;在樟子松种子园中,出种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8.7%、13.9%、27.0%、30.3%;在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中,出种率、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2.4%、28.3%、7.7%和6.3%;在促进结实提高产种量上,最佳浓度均为0.05%。经测算,樟子松种子园和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中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和1∶8,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光肥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2.5%,1%和0.5%浓度的光肥溶液及清水对照处理对长白落叶松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浸种时间分别为48小时和72小时,结果表明:经10%和2.5%的光肥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平均发芽天数较对照明显延迟;经1%光肥溶液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较对照提高4%(48小时),13%(72小时),发芽势较对照提高4.5%(48小时),12.%(72小时)经0.5%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35种激素处理和不同喷施次数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选择出春季根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A3、B4两种处理效果好,平均苗高生长量、平均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1.1%和14.9%;夏季以A4、E2两种处理为好,当年苗高、地径、次年苗高生长量、次年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3%和35.5%、25.3%和6.5%、39.3%和23.0%、31.9%和19.1%;秋季以A3、B4两种处理为好,平均苗高生长量、平均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2.8%和19.1%。育苗成本比普通容器苗提高0.5%~4.0%,不同季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根外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连续对21种不同施肥配比浓度及不同喷施时间的根外施肥试验,筛选出最佳喷施肥处理:夏季为C3、A3,其苗高、地径、次年高、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3.9%~37.1%、8.2%~18.2%、29.5%~31.1%和23.4%~31.9%;春、秋季为C4、A4,苗高、地径生长量较对照提高29.5%~31.1%和12.8%~27.7%。育苗成本比普通容器育苗提高1.0%~2.0%。试验表明掌握好时机的秋季施肥育苗措施是可行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秋季不予施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沟叶结缕草施钾试验,采用每株施钾量为0.25g、0.5g、1g和2g4种,另不施钾为对照。施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河叶结缕草的生长,当施钾量为2g/株时,处理株的株高、分蘖数、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为对照的1.2倍、1.9倍、2.6倍和2.5倍,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施钾还使沟叶结缕草地上部分钾、锰含量和全株总糖量增加,但地上部分氮、钙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采穗母株药剂处理促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快速扩繁增殖杉木优良无性系,应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KMnO4等化学药剂处理杉木采穗母株根颈试验,探讨促萌机理。结果表明,0.2%KMnO4液,10×10-62.4-D和5×10-6三十烷醇三个处理有促萌效果,萌条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6.2%,25.8%和14.0%。  相似文献   

14.
日本落叶松菌根苗培育及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日本落叶松外菌根真菌单一固体菌剂改良为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剂,研究证明,复合菌剂最佳施用量为22.5g/m^2,促使播种苗、移植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及一级苗率比对照提高26.0%和40.1%、37.1%和40.0%、41.0%和35.7%和12.5%和12.6%,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1.9%和14.5%,1~4年生幼树高、地径比对照提高18.5%~28.3%,13.9%~33.9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2.5%、1%和0.5%浓度的光肥溶液及清水对照处理对长白落叶松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浸种时间分别为48小时和72小时。结果表明:经10%和2.5%的光肥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平均的发芽天数较对照明显延迟;经1%光肥溶液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较对照提高4%(48小时)、13%(72小时),发芽势较对照提高4.5%<48小时)‘12.5%<72小时);经0.5%光肥溶液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较对照提高7%(48小时)、16.5%(72小时),发芽势较对照提高3.5%(48小时)、13.5%(72小时)。  相似文献   

16.
AET1号生根粉500ppm溶液与同浓度溶液与黄泥拌浆,不同浓度浴液与黄泥拌浆及不同季节处理扦插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重复,两种处理杉木插穗扦插对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以500ppm溶液拌黄泥浆比该溶液不拌黄泥浆更好:平均成活率78.57%,分别比纯液和对照高6.53个百分点和9.25个百分点;平均苗高61cm,分别比纯液和对照高20.1%和70.39%;平均地径0.64m,分别比纯液和对照高36.2%和72.97%;其根长、根数也比纯液和对照的长和多。AHT生根粉不同浓度溶液拌黄泥共处理杉穗扦插以500ppm浓度的成活率最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金红苹果苗用浓度0.25%的吸水剂溶液蘸根栽植,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1.1%;用浓度0.5%的吸水剂溶液蘸根栽植,5cm长以上枝条数比对照增加48.0%,平均枝长增加23.6%。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本底与毛白杨幼林施肥效应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定州市毛白杨幼林施肥试区土壤本底分析及4年的施肥效应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肥力低下,富钾、少磷、氮素尤缺;施肥效应与土壤本底密切相关;单施氮肥,林木材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即N1<N2<N3,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26.5%、149.0%、171.4%;单施磷肥,材积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即P1<P2,材积分别是对照的142.9%和157.1%;单施钾肥无效;氮磷配合差异显著,N1·P1和N2·P1处理,毛白杨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46.9%和149.0%;氮钾配合等同单施氮肥效果。  相似文献   

20.
据抽样调查:在造林密度420-630株/hm^2及常规培育管理条件下,雷竹造林第4年郁闭成林并形成经济产量,第6年转入盛产笋期,第7年每公顷平均产笋19.7t,产值5.11万元,当年投产比1:4.7。造林7年中,投资年平均效益数K=0.30元,年平均投产比R为1:1.73,投资回收期T=4.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