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鹅胸腺细胞自然凋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鹅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经历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其中,细胞核的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染色质凝集、边集,呈现为新月形、C字形、花瓣状、圆环状或圆斑状。部分凋亡胸腺细胞可见线粒体轻度增生现象。至凋亡后期,胸腺细胞由其膜性结构分隔、包裹表成凋亡小体;最后,凋亡小体或凋亡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相似文献   

2.
探讨牛磺胆酸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影响的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牛磺胆酸对凋亡过程中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牛磺胆酸对凋亡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9、Caspase-3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剂量牛磺胆酸可显著抑制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抑制细胞凋亡,而低剂量牛磺胆酸则可显著提高caspase-9、cas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牛磺胆酸对小鼠胸腺细胞早期凋亡呈现抑制作用,而在凋亡中后期则呈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鸭肝炎病毒诱导雏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鸭肝炎病毒(DHV)病毒株背部皮下接种7日龄健康雏鸭,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DHV能引起试验鸭淋巴细胞明显凋亡,维持时间较短,在36h达到高峰。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除淋巴细胞外,肝、肾、脑等器官的细胞凋亡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首次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加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肌幼虫ES抗原做刺激物,通过(AO/EB)双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鼠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水平的检测,进而证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能够诱导鼠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人工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病毒雏鸡胸腺细胞凋亡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对人工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病毒雏鸡的胸腺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鸡包涵体肝炎可引发胸腺细胞的凋亡,多数凋亡阳性细胞核结构完整,核内有数量不等的阳性颗粒,少部分凋亡阳性细胞核破碎或核浓缩;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数坏死的胸腺细胞属细胞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可检测到早期的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首次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加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肌幼虫ES抗原做刺激物,通过对鼠胸腺淋巴细胞DNA损伤、凋亡水平的检测,进而证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能够诱导鼠胸腺淋巴细胞发生调亡。掌握这种免疫细胞凋亡(apoptosis)发生的过程,对分析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控,以及探索旋毛虫病(Trichinosis)的发病机制和提供防治对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硒的毒理机制,选择健康雏鸭做试验动物,通过人工方法复制硒中毒病模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氧自由基的含量,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研究肝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加,肝细胞凋亡增强,并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说明,硒中毒通过自由基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10日龄健康番鸭,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番鸭多种组织的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对死亡因子FasL的表达进行研究。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显示,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表明番鸭呼肠孤感染可引起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后,肝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等多种组织中可观察到FasL表达,且各种组织FasL表达的强弱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和自然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固始鸡17日龄胚胎、4周龄和19周龄固始鸡正常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始鸡胚胎胸腺和法氏囊超微结构不同于4周龄和19周龄固始鸡;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存在着自然凋亡现象,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其次是线粒体增生。核质凝集为新月形、C字形、圆环形、花瓣状等多种形态,凋亡细胞裂解为凋亡小体,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鸭胚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在室温至少可保存11天,在4℃可保存254天。经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0000头剂,均安全有效,颇受用户欢迎,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鸭胚组织培养液酶活性进行蛋鸭早期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亲代产蛋性能,将10个家系320个13日龄的鸭胚分成Ⅰ和Ⅱ两组,进行活组织培养,测定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结果:AKP活性与其亲代产蛋指数、半同胞姐妹鸭的开产日龄和500日龄产蛋数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6、-0.6616和0.7954;GOT活性与上述性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7、0.4331和-0.9024。AKP活性高、GOT活性低的Ⅰ组比AKP活性低、GOT活性高的Ⅱ组,其半同胞姐妹鸭开产日龄提早18.8天(P<0.01);500日龄产蛋数多21.8个(P<0.05)。AKP和GOT活性的遗传力分别为0.7993和0.3410,它们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1。根据鸭胚组织培养液中的AKP和GOT的活性,对蛋鸭进行早期选种,比常规选种法可提早半年。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褐马鸡、白马鸡、绿孔雀、珍珠鸡和白腹锦鸡体上的5种羽虱形态的亚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证实各种羽虱卵卵壳的凹孔大小、凹孔间脊突的排列方向、间脊突表面所具有的微孔和微刺、卵前端卵体周缘的结构及指状突的有无,5种羽虱卵各有差异,这些特征均可作为种间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椒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森林草原地带由于水蚀,风蚀和过度放徼形成的一类次生草原群落-地椒群落6、7月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椒群落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7.7g/m^2和77.13g/m^2地下生物量是236.45g/m^2和160g/m^2。7月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偏低。这与地椒生长发育节律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肉眼观察10例北京鸭小脑。6例小脑连续切片,Nissl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脑核。25例在北京鸭小脑皮层及小脑内、外侧核内注HRP,10例在脊髓注入HRP,追踪脑干和小脑的标记细胞。明确小脑皮层及核的脑干传入神经元及小脑向脊髓投射的神经元。北京鸭小脑较小,占全脑长的40%。仅蚓部发达,没有小脑半球,而有一对小脑耳。小脑的分叶与鸡的相似。首裂前有舌,中央小叶,山顶三个部分;首裂与锥前裂间有山坡、蚓小叶与蚓结节;锥前裂后方有蚓锥,蚓垂和小结。蚓锥与蚓垂不十分后凸。用HRP追踪实验,在小脑皮层、蚓结节及蚓锥部注HRP,在桥核,F橄榄,螺旋内侧核,内侧网状核,中缝核等出现标记细胞。小脑耳部注HRP则在左右前庭核,被盖背侧核,F橄榄及内侧纵束核出现标记细胞。用HRP注入小脑内侧核在前庭各核,桥核,双侧螺旋内侧核,外侧网状核及F橄榄,Ⅵ、Ⅶ、Ⅷ内侧1/3蒲金野氏细胞出现标记。在外侧核注HRP则在前庭各核,双侧螺旋内侧核,桥核,双侧蓝斑,F橄榄及三叉神经脊束核,Ⅳ,Ⅴ,Ⅵ,Ⅶ叶小脑外侧部皮层出现标记。在颈中段脊髓注入HRP,在小脑皮层蒲金野氏细胞及小脑内侧核出现标记。本文讨论了视觉与小脑联系的结构,明确桥核在禽类是视顶盖传向小脑的中继站。小脑耳不仅有前庭的传入,还有视觉的通路。明确北京鸭小脑的皮层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扫描电镜检查了肉鸡小肠表面附着的分节丝状菌、细菌长短不一,较短的细胞长约2 ̄5μm,直径约1 ̄1.5μm;较长的细胞在150μm以上,多数细菌长度约100μm,所有细菌的一端都插入肠上皮的杯状细胞孔中。细菌的肠壁附着端较细,直径约1 ̄1.5μm,游离端较粗,串珠状分节明显,直径3μm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鸡胸腺、胰腺和小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采用不同生大豆含量日粮分4组饲喂2周龄雏鸡,对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鸡胸腺、胰腺和小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验线欢庆 不同时期胸腺皮质和髓质及其淋巴细胞数量和分布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病理学损害。(2)各试验组鸡胰腺重量增加,在第8、13周龄13%生大豆日粮组怀4%、对照组差异显著、9组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第18周龄13%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镜检各试验组鸡胰腺细胞体积增大和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奉贤株(FX2010)的结构蛋白E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将其转化受体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结果表明,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且可与抗DTMUV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基因的成功表达为DTMUV的诊断试剂盒、疫苗等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套式RT-PCR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坦布苏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可引起鸭产蛋下降、生长迟缓和死亡的黄病毒。目前尚无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用于该病毒的检测。本研究根据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重叠引物P1、P2和P3、P4,建立了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套式RT-PCR方法,该套式RT-PCR比一般PCR敏感性高10倍。采用该方法对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发病鸭场的63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8/63(76.2%),而病毒分离率仅为13/63(20.6%)。由此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优点,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然病例,采用分组(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对比的方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各组奶牛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从低磷酸盐因症发展至溶血,红细胞的形态经过了由正常的圆盘状→棘状→球形→溶破的演变过程;补磷制剂可明显改善红细胞形态,使之逐渐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