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国.由于该病是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防治难度较大,至今尚无特效的防治药剂,只能依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但是,我国目前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只能达到抗至耐病水平,致使该病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连续流行为害.控制该病的猖獗为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系统阐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萎病是由土传病原真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最严重的棉花病害之一,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着重阐述棉花黄萎病的病害流行学,以及病害如何影响棉花的物候、产量和品质。同时提出一个作物综合管理系统(ICMS)设想模型。Frisbie和我对“  相似文献   

4.
李文占 《植物检疫》1994,8(5):305-306
种植棉花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李文占(湖北省钟祥市植检站431900)棉花枯,黄萎病,俗称“两萎病”,每年造成损失十分严重。钟祥市属“两萎病”混发区。自1963年首次在0.3hm2棉田内发现枯萎病128株以来,虽年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仍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3个木霉菌株的剂型、施用方法和复配可能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盆栽和大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麦麸制剂和PD制剂之间的防病效果差别不大;生防菌之间复配不能增强防病作用;三种生防菌制剂及其与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相结合的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明显,尤以T3-4与营养钵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并且其防治效果都以第一次发病高峰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6.
《湖北植保》2007,(4):6-6
无病者喷施,一般很难发病虫害,防早衰、一叶1~2铃,可增产50%以上,已发病者喷施,轻者一般不减产,严重者只要苗没死喷后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北疆棉区发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棉花的生产和产量。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笔者现介绍该病的发生现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病的传播途径很广,土壤一经染病后病菌生活时间长,传播蔓延快,危害重,尤其黄萎病菌寄主范围广,给防治带来更大的困难。从1967~1972五年间,我们通过室内、田间、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属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它是棉花病害中致病性强、危害损失较重,“健身栽培”是提高棉花抗病力的重要措施,限制棉花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何谓“健身栽培”?就是从栽培技术方面着手,采用一系列农业综合措施来培育壮苗,增强抗性,从促进根系发育入手,改良土壤环境;降解有害物质,促进有益生物的活动,为根系生长发育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培育强个体,健群体,提高体质,增强抗逆性,抵抗外来不良环境侵袭,而达到抗病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的要求,自1971—1981年在东至县,选水源近、排灌方便的几块枯、黄萎病重病田,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定点调查,结果证明:稻、棉轮作防治棉枯、黄萎病效果显著。 一、试验 选沙壤土、壤土,麦棉套种、连作,枯萎病重病田34亩,进行稻、棉轮作一、二、三、四、五年试验,对照为连作棉田。棉花  相似文献   

11.
吴传德 《植物保护》1980,6(5):21-22
胶东棉区有用棉株整修打下的枝叶沤制绿肥的习惯,沤肥时加水加土,如果沤肥枝叶采自枯、黄萎病田,则有利于棉花拈萎病菌、黄萎病菌繁殖孽生。1973年,在高密县田家庄大队无病地试验,施用枯萎病病株枝叶沤制的绿肥,病株率92.8%,死苗率88.7%,不施用这种肥料的则不发病。调查研究证明,利用病株枝叶沤肥,是昌潍棉区枯、黄萎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为了寻找既能防止病害传播,又不影响病株枝叶处理的方法,自197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高温堆肥的试验。 一、棉花枯、黄萎病菌致死温度测定 枯萎病菌种:第一次试验用1973年从高密县田家庄大队病株上分离,石蜡封存于冰箱中的LF_2菌种(全省统一编号);第二次试验用该菌种回接棉株发病后又重新分离的菌种。两者均有菌丝和较多的大、小分生孢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黄萎病[Fusariumoxysporumf.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Verticiliumalbo-atrumReinke&Berthold]从1935年起,随引进斯字棉而进入我国各个主要棉区,成为棉花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VL-1和VL-2。平板对峙法表明,VL-1和VL-2生长速度快,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有效地抑制黄萎病的生长;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VL-1和VL-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7.9%和66.4%。安全性测试证明,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高峰时,VL-1和VL-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分别为51.5%和45.4%。  相似文献   

14.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马存,简桂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枯萎病、黄萎病是两种为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70~80年代枯萎病在全国各主产棉区严重为害,从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推广了高抗枯萎病品种8...  相似文献   

15.
根据試驗結果,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均有较好的效果。药剂消毒的有效距离与用药量成正相关,用药量每穴5毫升,其水平方向的有效距离为10—20厘米,10毫升为20—30厘米,作用范围可达土深30—40厘米。施药后覆盖土面,可以消灭土表的病菌,不覆盖则对土面的病菌无效。田間防治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应用氯化苦进行成片的土壤消毒,处理区黄、枯萎病株均低于前一年的发病基数及同年的对照区。用氧化苦消灭大田零星发病地点,效果可达89.3%。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总结赵建军(新疆石河子植保植检站832000棉花黄萎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它是由大丽轮枝孢菌(Verticiliumdahliaekleb)引起的。此病害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已列为我国植物病害检疫对象。笔...  相似文献   

17.
吴桥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徐本庆,李超(河北省吴桥县棉花研究所061800)1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吴桥县常年植棉1.67万hm2,是冀东南主要高产植棉县。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高产的主要障碍。1964年我县只有赵楼棉花原种场...  相似文献   

18.
姜生林  马骏 《植物保护》2007,33(3):138-140
随着敦煌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的年限加长,棉花黄萎病在普遍应用抗枯萎病棉花品种后,发生危害加剧,已成为威胁敦煌棉区的主要病害。通过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轻病田改造等措施的落实,基本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试验研究证明,应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异地繁种、病区种植是保证品种抗(耐)性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龚汉生 《植物保护》1986,12(6):37-38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800万亩左右。1963年以前,有3个县零星发生棉花枯黄萎病,1964年从美国引进带病的光叶棉种,造成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迅速传播蔓延,1965年调查,有29个县的棉区发病,面积2.3万亩,到1980年传播到36个县42万亩,1982年发病79万亩,1984年71万亩。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棉花面积扩大,抗虫棉的推广,枯黄萎病传播快、发病重,特别是老棉区,连茬3 a以上的棉田,成片成片早期枯死,收成甚微,给棉花生产造成障碍.2004年夏县植棉面积6 667 hm2,发病面积5 333 hm2,受害重的达2 000hm2,减产超过60%~80%,成为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