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Sitta 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 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两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种间竞争会导致鸟类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多方面调整,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不同鸟类的同域共存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2011年的3-7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以悬挂人工巢箱的方法招引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和大山雀(Parus major),通过比较这两种鸟类在繁殖时间、繁殖参数和巢址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其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及繁殖对策,探讨这两种鸟类同域共存的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位的部分分离是大山雀和杂色山雀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两者都是在繁殖期到来立即开始繁殖,均出现两次繁殖高峰,采用消减窝卵数的对策来适应环境质量的下降.对繁殖参数的分析表明,两种鸟类的繁殖对策都为k-选择,但大山雀略偏向r端,大山雀倾向高窝卵数、低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杂色山雀倾向低窝卵数、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两种鸟类都选择在林龄较长的森林中筑巢,但是大山雀较注重巢址的安全性能,巢距地面较高,周围乔木密集;杂色山雀较为注重植被类型的选择,巢址多选择在植被多样、灌木生长茂盛的针阔混交林中,推测可能与杂色山雀的食物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鸡出壳后不同日龄嗉囊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统计各取材日龄相应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和结论】1日龄时,CD3+、CD4+和CD8+细胞即已出现,Bu-1b+细胞于出壳后4日龄时出现.定位分布上,CD3+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基底层及固有层中,7日龄首次出现以CD3+细胞为中心的淋巴聚集物;CD4+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中;CD8+细胞最初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随日龄增长逐渐向上皮方向突入,最终形成含有CD8+细胞浸润的淋巴上皮;Bu-1b+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于35日龄观察到以Bu-1b+细胞为中心的生发中心.在数量变化上,CD3+、CD4+、CD8+细胞数量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部分阳性细胞数量在14和21日龄时稍有下降,35~56日龄时阳性细胞数量缓慢增加,基本达到成熟水平.Bu-1b+细胞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持续增多,且后期的增长速率大于T细胞的增长速率.结果表明,嗉囊作为鸡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由淋巴细胞和淋巴聚集物构成的免疫防线,为肠相关淋巴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桂林户外探险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系统、监管机构、专业人才、精品路线、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桂林探险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资源优势的分析,探究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及保障措施,以推进河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限制开发区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其发展与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息息相关,在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要求下,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关系到这类区域主体功能落实和区域经济发展。以邵阳市为例,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分析邵阳市及所辖县市产业发展动态,探讨其优势产业发展。结果表明,2001年邵阳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5.8∶25.2∶39.0,2014年转变为21.8∶38.2∶40.0,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上升较快,第三产业呈动态波动。邵阳市各县市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最具比较优势,其中种植业有一定优势县市为邵阳县、隆回县和新宁县;林业优势突出县市为绥宁县,有较大优势的县市为城步县,有一定优势的县市为洞口县;牧业有一定优势县市包括新邵县、邵阳县、洞口县、城步县和武冈市;农业服务业有一定优势县市为新邵县。研究表明,邵阳市各县市要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同时提出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精确农业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国家重视农业科技发展的导向。文章简明介绍了精确农业的多种技术支持方法以及我国精确农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广西水资源、耕地状况、农业机械化水平、肥料施用量,探索精确农业的发展,结合精确农业实际技术要求,提出广西发展精确农业的5项建议,为广西发展精确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从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及其对革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果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榨汁后的猕猴桃果渣、玉米粉、麸皮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猕猴桃果醋的生产工艺。猕猴桃鲜果渣与淀粉质原料以质量比1:1混合,添加3g/kg混合发酵剂和1g/kg醋酸菌,在30℃-35℃下酒精发酵6—9d,然后在35℃-45℃下醋酸发酵10—12d,酿制出色泽棕红、果香突出、口味柔和协调的猕猴桃保健果醋。  相似文献   

14.
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作为一种适应时代的农业形式已深入人心,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类型等理论基础上对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益和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于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绍兴麻鸭胚后期腺胃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P细胞)的形态及其分布,分别计数每个周龄阶段的腺胃腺叶和表面上皮中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数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细胞形态多样,以卵圆形、多面体形为主,并且有胞质突起。P细胞多分散分布于腺叶的中间与内侧区,个别分布在表面上皮中。腺叶P细胞的生长峰期为0~6周龄,以后下降,表面上皮P细胞生长峰期为0~10周龄,以后迅速下降。各周龄腺叶P细胞数明显多于表面上皮P细胞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毛颚类的研究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次级生产者的代表,通过捕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它也被高层海洋动物捕食,因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毛颚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一个主要类群,种类尽管只有70余种,但其数量比例却仅次于桡足类而居浮游动物各大类群的第二位。毛颚类不仅是其他游泳生物的优质饵料,而且本身可供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分布广、个体大,对海洋环境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对海流、水团的依存性强,因而常被用来作为识别海流或水团的生物指标种;同时,毛颚动物因其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特性而常作为污染生态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省永年县、曲周县以及山东省寿光市的几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比较研究发现影响农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发育的因素很多,如外部市场消费需求、自然生产条件、地方政府的作用、生产技术水平等.这些因素的作用在不同阶段并不相同,但地方政府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其他因素,进而最终影响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发育进程.这与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都是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职能必须向"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文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永年县、曲周县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存在问题,借鉴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次级生产者的代表,通过捕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它也被高层海洋动物捕食,因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毛颚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一个主要类群,种类尽管只有70余种,但其数量比例却仅次于桡足类而居浮游动物各大类群的第二位。毛颚类不仅是其他游泳生物的优质饵料,而且本身可供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分布广、个体大,对海洋环境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对海流、水团的依存性强,因而常被用来作为识别海流或水团的生物指标种;同时,毛颚动物因其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特性而常作为污染生态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其潜在优势是不可估量的.文章针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进而提出了发展和推广农业电子商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中,主要是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农业技术科研、推广、扩散为纽带,提出有效措施以解决农业技术供给、推广、需求之间矛盾。在农业技术供给的研究中,并未对农业技术进行分类,也没有明确提出哪些农业技术应该由哪些主体来提供。对农技推广问题研究,仍然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个单向的技术流动形式,还没有把其看成供求双方的有效沟通手段,一些非正式推广形式的研究很少。在农业技术需求的研究中,没有研究农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技术,也缺乏对农业企业技术需求的研究。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中,缺乏从制度设计上对农业技术供给者、推广者、需求者进行激励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