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为了明确苹果蠹蛾对苹果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科学评估苹果蠹蛾对苹果树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挽回损失,本文针对苹果蠹蛾疫情的形势,监测,检疫进行分析,保证运城果业的生产安全。1、认识苹果蠹蛾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属鳞翅目、小卷蛾科,主要为害苹果和梨,也零星为害桃、杏等。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般一头幼虫蛀食3-4个果实,  相似文献   

2.
苹果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不仅降低了果实品质,而且造成大量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在阐述苹果蠹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苹果蠹蛾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苹果蠹蛾是全国性检疫对象,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2006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我省东宁县,而后迅速扩展,目前已在我省11个市县发生疫情。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5月17日在佳木斯郊区四丰乡监测点发现了苹果蠹蛾成虫。为此,对苹果蠹蛾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迫在屑睫。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是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品的一种检疫性害虫,于1994年传入肃州区,当时仅在城西局部果园内零星发生,为害较轻,果园被害率为9.50%,蛀果率1.95%,为害最重的果园蛀果率仅为3.35%。经过10a的传播蔓延,目前全区各乡(镇)的果园普遍发生,2006年普查时,全区苹果蠹蛾发生面积达5813hm^2,平均蛀果率达11.49%,为害严重的果园蛀果率高达75.00^。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树的蛀果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我国东侵的势头愈加严峻,为害程度不断加重。苹果蠹蛾一旦传入河北省,势必将对河北省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详细介绍了苹果蠹蛾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为促进河北省苹果、梨等优势水果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树的蛀果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我国东侵的势头愈加严峻,为害程度不断加重。苹果蠹蛾一旦传入河北省,势必将对河北省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详细介绍了苹果蠹蛾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为促进河北省苹果、梨等优势水果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主要为害苹果果实,寄主有苹果、梨、杏、桃、沙果、山楂等多种果树,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为害果实后,造成大量果实被害脱落。因此,研究识别及防治方法,控制苹果蠹蛾的危害,对发展果树生产,保护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innaeus)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被我国列为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苹果、梨、沙果、杏等,通常以幼虫钻蛀取食,导致一些细菌、真菌类病害进入果实内,造成果实不可食用,给生产上造成很大损失。2005年7月我们首次在民乐县南古镇黑崖头村发现苹果蠹蛾,经当年普查,全县发生面积为4667hm^2。2006年苹果蠹蛾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六坝、南古、新天、三堡、民联、丰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的幼虫,低龄期(1~3龄)取食叶片后转至果实为害,幼虫危害核桃果实时,由外果皮蛀不规则虫道向核仁蛀入,第1代幼虫于4龄开始转果,第2代于3龄末期开始转果,后持续在外果皮为害并多次转果,至幼虫发育完成后脱果,脱果幼虫多自上而下转移至树干60~120 cm范围内结茧化蛹,幼虫存在滞育现象。【结论】苹果蠹蛾共经历6个龄期,不同世代和龄期的幼虫为害习性有所差异,其为害习性受着卵位置、幼虫龄期和果实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荔枝爻纹细蝗又称荔枝蒂蛀虫、俗称蛀果虫,是严重为害荔枝、龙眼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为害荔枝、龙眼的果实、嫩梢、嫩叶。以为害果实造成的损失最重。幼虫为害幼果时,蛀食核的基部及果皮内层,引起落果;为害近成熟果实时,在果蒂与果核间蛀食,里面积聚粉状虫粪,严重降低果实品质。害虫大发生的年份,如防治效果不好,常出现“十果九蛀”现象。损失其次的是幼虫的为害嫩梢,由梢端蛀入食害髓部,秋梢被害严重时造成翌年花量锐减,是出现结果小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在酒泉市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实的一种检疫性害虫。1989年由新疆传入甘肃省酒泉市,2006年全市发生面积100hm^2,占果树发生面积的80.8%,平均被害株率为51.2%,平均蛀果率15.50%,为了有效控制其为害,酒泉市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技术研究,2006—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不仅降低了果实品质.而且造成大量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在阐述苹果蠹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苹果蠹蛾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防治苹果蠹蛾的几种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是蛀果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等。其幼虫蛀食果肉、果心、种子,造成大量落果、虫蛀果。该虫除幼虫孵化初期时在果外活动外,终生都在隐蔽场所,世代重叠,有滞育性,防治困难。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果园里的草丛中,甚至在土壤里越冬。自有机磷农药问世以来,化学防治苹果蠹蛾成为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年发生3-4代的地区,防治次数可达6—7次,  相似文献   

14.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危害症状苹果蠹蛾为林果业主要害虫,危害苹果、沙果、香梨、桃、杏等果树的果实,孵化的幼虫蛀入时不吞食果皮碎屑,而将其排出蛀孔外。在苹果上大多从果面蛀入,在香梨上  相似文献   

15.
桃蛀螟又叫桃蛀虫、桃实螟、桃蛀野螟等,可为害桃、石榴、柿、苹果、李、杏等多种果实。初孵幼虫先于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食害嫩仁、果肉,有转果为害习性。在我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旬,幼虫盛期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卵盛期在7月上旬,幼虫盛期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卵盛期在8月上  相似文献   

16.
苹果蠹蛾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有时可达70%~100%,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为此,农业部在2009年6月4日第1216号公告中将苹果蠹蛾列为我国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山东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阻截有害生物名单中也将苹果蠹蛾列为首位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17.
桃小食心虫是为害苹果、枣、山楂、海棠、桃、酸枣等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在我省为害苹果、枣的果实最重,对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虫果率一般为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已成为我省当前果品生产的严重威胁。根据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应采用以下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8.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是全球温带地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现已分布6大洲几乎所有苹果产区。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重者可达70%~100%,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有时可达70%~100%,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为此,农业部在2009年6月4日第1216号公告中将苹果蠹蛾列为我国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山东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阻截有害生物名单中也将苹果蠹蛾列为首位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6,(20)
正苹果蠹蛾是果树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其幼虫蛀果危害,使果实品质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并造成大量落果,对水果产量、质量和果品贸易构成严重威胁。1症状识别与危害特点苹果蠹蛾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樱桃、杏等。苹果蠹蛾成虫前翅外缘臀角处有一明显的圆形深褐色大斑块,内有三条青铜色条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