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淘汰或分蜂换出的老王放入2块重叠的铁纱内盖空隙内,再放在蜂群上保存,蜜蜂会经铁纱饲喂蜂王。自然分蜂时趁飞出的蜜蜂结团之前把存有老王的铁纱盖取出放在蜂群飞舞密集处,也可手托有王铁纱盖站在蜜蜂飞舞密集处,这样飞舞的蜜蜂会很快聚集在铁纱盖上,避免了上树收捕的劳累。如蜜蜂已结团在较高的树上,人又上不去,可在长竹竿巾,将“风油精”洒在毛巾上伸入蜂团驱顶端绑上小毛巾,将“风油精”洒在毛巾上伸入蜂团驱散蜜蜂,按照前法把存有老王的铁纱盖放在蜜蜂飞舞的地方招引蜜蜂结团。收捕自然分蜂又一法——活王诱捕@张绪林!贵州省岑巩县水…  相似文献   

2.
巧收中蜂     
我的收蜂办法是:当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时,先任其飞出,待蜂群基本选定结团地址并约有半数蜜蜂开始结团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块长约二尺、宽约尺许的木板,以一头从蜂团顶部接近蜂群,等有部分蜜蜂在木板下面攀附时,逐步将木板慢慢插入,取代原址,这样蜜蜂便会在木板下结团。待蜂王上板后,将木板轻轻撤离,以一手托板,一手持短棍,将仍在其它地方结团的蜜蜂赶散。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蜜蜂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每年春季都要发生自然分蜂或者是人工分蜂。那么在自然分蜂时,我们能做的工作只是减少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次数,在自然分蜂后提高蜜蜂的收捕效率。在发生分蜂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采取哪些收蜂方式?既然分蜂受遗传和环境影响,我们要了解自然分蜂结团的地点有哪些?哪些地点人能靠近?根据不同的结团地点选择收捕方式、收捕工具。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08,59(7)
简便收捕蜂团法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  相似文献   

5.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蜂群在12℃时开始结团,这时蜂团松散;0℃以下蜂团紧密。越冬蜂团内部温度在24℃左右,蜂团外围保持在7℃左右。蜜蜂吃蜜产热,蜂团内部热量向外传递,通过蜂团外围蜂与内部蜜蜂互相拥挤换位活动来实现,随着饲料消耗蜂团也随之移动。越冬蜂群的蜂脾关系很重要,小群蜂多于脾,强群蜂脾相称,否则越冬期间会出现剥皮死蜂。大雪前后冷空气来临前做最后一次紧脾,将王笼向蜂团中央移位或放出蜂王。越冬蜂在半蜜脾上结  相似文献   

7.
中蜂飞逃的原因有多种 ,大致可有4种主要原因 :保留分蜂意念的飞逃、缺蜜飞逃、敌害干扰飞逃和环境不适飞逃。首先谈保留分蜂意念引起的飞逃 ,这种飞逃发生于自然分蜂收捕群 ,第一次分蜂飞出的是老蜂王 ,分蜂前数天 ,侦查蜂已将要去的地方找好了 ,只等待王台的进一步成熟和适当的天气 ,这两样条件具备了便发生分蜂。蜂群被收捕安置后没有经过第二次起飞 ,数天内还存在着分蜂暂时结团意念 ,如没有子脾作恋巢诱引 ,蜂群一般都要另投新居 ,这就是老乡们常说的他们接的蜂“不坐家”的原因。蜂群发生第二次分蜂与第一次分蜂情况不同 ,天气好蜜蜂…  相似文献   

8.
在蜂群的周年生活中,分蜂是最为壮观的群体行为。与意蜂相比,中蜂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自然分蜂性强。春夏分蜂之季对新分群的收捕不仅可以壮大自己的养蜂场,也是养蜂的一大乐趣。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几种收捕方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1震落法新分蜂群通常集结于附近的小树、低矮的房檐上形成蜂团、如果此时蜂团集结近似椭球状。表明蜂王已经集结在蜂群中了。准备好收蜂笼(草帽也可),所准备的收蜂笼或草帽应使其顶部不透光、开口较大。把收蜂笼置于椭球状蜂团的正下方,开口向上。出其不意地震动树枝,或用手刮下房檐上的蜂团,使其落在下方的收蜂笼里,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倒转收蜂笼。此时,蜜蜂就会结团在收蜂笼中了。呆在原地不动,等待一些时间,待大部分的蜜蜂上了收蜂笼后,就可以过箱饲养了。这种方法省时、方便、易于操作。2驱赶法如果新分群在小溪旁、小河旁或水搪边的小树上结团时,收捕应尽量避免蜜蜂落入水中被淹死。这时,可以把收蜂笼用铁丝或钉子固定在蜂群的上方,使其一边挨着有蜜蜂的树枝,采来几根带叶子的小树枝,轻轻地用它拨动蜂团,不时地用石头或小木棍震动有蜜蜂的树枝。这样,蜜蜂就会沿着收蜂笼的一边向上移动。待大部分的蜜蜂入了收蜂笼形成蜂团时,就可以移...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与蜜蜂结缘有50多年。记得在1962年春末夏初,笔者去寻野菜,在一田埂下面一株荆条枝下见到一群已结团的野生中锋,就脱下长裤,将两只裤脚打结,然后用裤头套住蜂团,慢慢一拉,蜂团全落在裤内。回家后,找来一只烂木桶,将蜂抖于木桶内,蜜蜂慢慢地结团于桶内一角,然后将其吊于屋檐下。几个月后,蜂群发展到大半桶,当年立冬时节,我割了蜜还分了3群蜂。1964年,有一安化过来的"四清"干部对我说,  相似文献   

10.
蜂群的自然分蜂是蜜蜂家族传宗接代的一种本能,尽管养蜂者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控制,然而却终难如愿。如果分蜂团集结在大树的高枝上或高建筑物上,那么养蜂者就只能是望“蜂”兴叹。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和反复试验,发明了一项让分蜂团自行返巢的新技术,使分蜂团自行返巢率几...  相似文献   

11.
简旭东 《蜜蜂杂志》2018,(11):34-34
我发现蜂农新法饲养的中蜂,均套用意蜂的保温方法。蜂箱内空隙均用谷草塞满,蜂箱外面用谷草包扎严实,而忽视“顶温”的保护。冬天,霜天雪地,寒风凛列,大多数动物都要靠“冬眠”度过气候不良时期进入“冬眠”。蜜蜂也不例外,同样要进入“冬眠期”,若对其过度保温,会造成越冬蜂不易“结团”或“散团”,使蜜蜂活动增加,饲料增多,这样一来,既“增加饲料的消耗,又缩短了蜜蜂的寿命,不利于蜂群繁殖”。  相似文献   

12.
问题征答     
我们所在的城区 ,活框饲养的中蜂蜂群发展较慢。2 0 0 2年 6月初 ,已是零星蜜源时节 ,因事外出数日 ,回家后发现 ,一个 8框强群分迁了一半蜜蜂 ,可是不到两个月又繁殖为一个 8框群。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自然分蜂对分出群和原群都有强烈的激励性。这“双面”激励性是蜜蜂繁衍自己种族的本能和生物学特性。野生蜂和旧法桶养蜂 ,每年都能分出两三群 ,留下的“碗碗蜂”仍然可以发展成强群。我们养蜂人可以利用这种“双面”激励性来发展蜂群 ,扩大蜂场。但是 ,控制自然分蜂的确有些麻烦。由于分出群常常在高高的树枝上或屋檐下结团 ,收捕不但…  相似文献   

13.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12):33-34
很多蜂友都会摆放诱蜂桶诱捕蜂群,但每个蜂农诱捕的蜂群多少不一,即使同一个人于不同区域摆放的诱蜂桶。有的区域蜂桶几乎被放烂了也诱不来一群蜜蜂,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1附近蜜蜂种群的多少每个地区蜜蜂的养殖密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村寨房前屋后,经常可以见到分蜂团,蜜蜂甚至飞到农户的陶罐、家具内营巢;有的村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个分蜂团。若周边几千米内,没什么蜜蜂种群的地方,就尽量避开,不去设置诱蜂桶。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物理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处于静止状态的蜂团一旦受到物理干扰,蜂团中的蜜蜂会改变蜂团形状,即使这意味着蜜蜂个体会做出一些牺牲。众所周知,蜜蜂会表现出各种集体行为,这种行为以群体利益为先而不是个体利益为重。欧洲蜜蜂通过分蜂形成新的蜂群。分蜂时,蜂王会率领工蜂离开原先的蜂巢,另建一个新蜂巢。在侦察蜂寻找合适筑巢地点的同时,剩下的蜂团会聚集在附近的树上,通常保持一个倒锥形。蜂  相似文献   

15.
中蜂在每年的“春分”和“清明节”前后 ,正是中蜂分蜂的季节。经常看到中蜂从空中飞过或飞来 ,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收到 ,可与本场蜂群进行杂交 ,改良蜂种 ,提高经济效益。本人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有所收获。现将具体做法简单介绍给各位蜂友仅供参考。1、收捕正在飞逃的蜂团。只要蜂团从上空飞过 ,可立即抓一把泥砂向蜂团撒去 ,撒去的泥砂有可能击中蜂王 ,蜂王受到泥砂的击中 ,就会落于附近的树上 ,没有树木便落于草丛中 ,飞行的蜜蜂便会停止飞行 ,而结团于蜂王处 ,这时便可用收蜂笼或草帽等将蜂团收捕放到蜂箱中。这是一位农村老太太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16.
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就中蜂而言,野生蜂群分蜂行为是按其自然习性进行的;人工饲养的蜂群,则受人为操作影响,如果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偏差,那么,蜂群在自然习性和人为操控的双重作用下,分蜂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一、正常分蜂1.自然分蜂蜂群的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天气温和,蜜源丰富的春、秋两季。此时,适宜的温湿度促使工蜂采集兴奋,蜂王大量产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蜂猛增,群势迅速增大。在满足分蜂条件时,蜂群会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蜂。分出的蜂飞离原巢,通常在100m范围内的较矮附着物上结团,蜂量约占原群的3/5左右。少数蜂群还会进行第二次分蜂。  相似文献   

17.
蜂业短讯     
王时明 《蜜蜂杂志》2006,26(3):38-38
据多年来寒地越冬实践,越冬蜂在窖内或室内下痢有如下几种原因,分析如下供蜂友们参考。1入室早我地越冬期近6个月,进入10月份后天渐变冷,蜂群开始结团。但冷暖气流交替频繁,遇有暖天,蜜蜂仍能爽身飞翔。记得2004年11月21 ̄22日,气温升高,大量蜜蜂出巢飞翔排泄,然后重新结团。有的蜂友怕蜂群“剥皮”(即外层蜂被冻死),在10月中下旬就将蜂群入室(窖),以后虽遇有好天气,因怕麻烦,便不再搬出排泄,引起下痢。2不关王我地喂饲越冬饲料时没有关王习惯,导致越冬饲料喂完了,还有大片子脾没有羽化出房,等这批幼蜂出房时天气已寒冷,蜂群已结团,使这批蜂…  相似文献   

18.
更正     
刘文锁 《蜜蜂杂志》2005,25(12):27-27
每年冬天气温降到7℃以下,蜜蜂就开始结团,随着气温下降,蜂团越来越紧,蜜蜂完全失去了自卫能力。这时候外面田地里的庄稼全被农民收回归仓了,田鼠无处觅食,饥饿所迫逃进蜂场采食,结团的蜜蜂就会遭受田鼠侵害。田鼠不但吞噬蜜蜂,还咬坏巢脾、覆布,咬破蜂箱,干扰蜜蜂正常越冬。春繁到来了,养蜂人抱着喜悦的心情揭开蜂箱一看,事与愿违,蜂尸成堆,霉气扑鼻,蜜蜂所剩无几,有的全军覆没。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心血被老鼠毁得付之东流,让养蜂人叫苦连天。自从养了猫之后,猫自觉地履行着保护蜜蜂的义务,经常在蜂场走来走去。一旦见到蜜蜂的敌人——老…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寒冷地区的蜜蜂越冬包装问题,仍是目前发展养蜂事业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如何找到越冬包装的最佳方案,不能停留在研究怎样包装的方法上,而必须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包装的原理,搞清蜜蜂越冬的生物学特性。一、控制温度是关键蜜蜂越冬期是以结团的形式而存在,在外观上是蜜蜂紧密衔接的蜂球,表层密集中间松散。表层的厚薄和蜂团的大小取决于蜂数的多少,蜂团靠中间松散区蜜蜂活动产生热和表层的收缩与  相似文献   

20.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6,26(8):32-32
实践证明,流蜜期到来,蜂群出现了强烈的“分蜂热”靠多次毁台保住群势夺高产是徒劳的。因为分蜂不得逞的工蜂吃饱蜜后结团静止于箱内或巢门踏板,不采蜜、不造脾,很快体色变黑、衰老。笔者认为像这样的蜂群养蜂人应顺其自然,让其分蜂飞出后再收捕,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下面谈谈本蜂场使用的中蜂自然分蜂后收捕三法,供有兴趣的蜂友参考。1中蜂自然分蜂飞出蜂团的收捕法1.1人能靠近蜂团的收捕法中蜂自然分蜂时,飞出来的蜂一般是在树上、屋檐下结团。如人能靠近蜂团,则先给蜂团用清水喷雾,使蜂团安静,然后拿来草帽一顶,草帽内涂些蜜更好,紧靠在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