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力丰是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2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抗病、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我镇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大部分土质为壤土.油菜栽培80%面积为移栽油菜,2001年我地引进江苏省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的新品种"史力丰",面积3.5亩,平均亩产达210kg.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史力丰"是由多个不同地理生态型的优质油菜经复合杂交而成的甘蓝型多系"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县2000年秋引进,在大冈、北龙港等镇进行了两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品质较优,产量较高,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及耐肥性较强,适宜在我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史力丰油菜的种植效益,加快其应用步伐,2000年秋我市开始了“史力丰油菜稻田套播轻型栽培”项目的研究。通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逐步搞清了稻田套播史力丰油菜的生育特性,掌握了配套栽培技术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2002年全市史力丰油菜稻田套播面积  相似文献   

6.
"浙双72"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双72"系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与"马努"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已通过品种审定.平湖市1995年冬种引进,经4年品比、3年大田对比试验,于1998年冬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获得种植户一致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示范面积2.29万亩,2000年扩大到9.1万亩,2001年全市达11.5万亩,已成为我市油菜主栽品种,也是目前生产上唯一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7.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8.
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育成适合简便农作方式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其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2.20kg/hm2,比"苏油1号"增产10.34%,比"史力丰"增产8.64%。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19.50kg/hm2,比"苏油1号"增产7.49%,比"史力佳"增产11.89%。该品种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简便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9.
史力丰油菜原名苏油158,是南京绿江种苗中心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3月被农业部列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我市从2000年秋播引入试种,盐城市农科所“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种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全市示范种植面积0.2万亩,平均亩产225.4公斤,其中盐都县大冈镇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260.8公斤。1 主要特征特性1.1 生育期适宜。据品比试验生育进程记载,该品种9月15日播种,10月25日移栽,3月初抽苔,4月初始花,4月底终花,5月23日成熟;抽苔期比秦油二号迟5天,始花迟3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两种速生、高产优质牧草--"健宝"和"牧特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公司与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合作,独家引进高产优质的牧草新品种"健宝"(Jumbo)和"牧特利"(Nutrifeed),以供种养之需,其中"健宝"牧草已于2002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牧特利2002各比较大面积种植表现良好,2002年全国种植5万亩.  相似文献   

11.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市在1999年引种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0年示范面积扩大到0.2万亩,2001年示范推广面积达5.5万亩,2002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70%左右,成为我市双低油菜主栽品种.现就1999~2001年"沪油15"引种示范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粳120"是原上海市青浦区农科所利用"青香粳×92-12"杂交,经海南异地加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新品种.2000年本单位进行品种观察,2001年青浦区华新镇进行生产对比试验,表现为产量高、增产明显,综合性状突出.2002年参加市区域试验,产量名列第三.2003年继续参加市区域试验,名列第二,比对照"秀水110"增产5.2%,达极显著水平,与"花育1号"亩产588.5kg基本持平.2002年青浦区西岑镇种植500亩,2003年扩大种植2500亩.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年实践,系统地观察了双低油菜新品种史力丰的物候期,同时还根据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在面上推广应用7条高产栽培技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4.
史力丰是南京绿江种苗中心1999年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3月被农业部列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2年7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和江苏省认定.  相似文献   

15.
松江区于1999年引进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香型中粳"2369",该品种在与晚粳同期(5月21日前后)直播条件下,9月底前成熟,新米可在国庆节期间上市,其米质香郁、米饭软糯,深受消费者青睐.10月份米价是一般晚粳米的1.5倍左右,且稻谷产量与一般晚粳相近;另因出茬早,后茬宜直播油菜或早种其他作物,综合效益高.我镇是松江区推广"2369"新品种面积最大的单位,2000年试种53亩,2001年扩大至1032亩,2002年推广至2058亩.我们通过近三年种植"2369",在认识生育特点的前提下,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油菜新品种——史力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品质油菜史力丰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系江苏省重点推广品种之一,2002年我县的芦蒲、陈集、板湖等镇示范2.2万亩,均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平均亩产195.7kg,其中芦蒲镇南李丰产方亩产314kg.我县2003年秋播时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  相似文献   

17.
"秀水110"是嘉兴市农科院作物所用"天杂59×丙591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引入我市,在我市试种两年来,表现优质、高产等优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达到21万亩.为明确"秀水110"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2002年我们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烟农19是山东省烟台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1年秋播时,我场引进示范种植1万亩,平均单产573.1kg.2002年种植3万亩,平均单产560.5kg.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性能好,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是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地区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现将其特征特性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菜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20.
"苏油1号"系我所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高产新品种,于1999年8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同年秋已在本省淮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同时被沪、皖、浙等地引种进入生产种植.为配合各地对该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在生产中实行因种栽培技术,以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与增产潜力,我们于1998~1999年选用本地区油菜生产中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