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春以来,我县周边地区陆续发生几起牛、猪冷痛病症,经及时治疗,均已康复。现将一例较重病例报告如下:2008年3月10日,我县宝清镇和平村马某一头2岁公牛突然卧地不起,经驱赶站立后不久,出现全身抖擞,后腿打颤,畜主疑是风湿症,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第3d到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叶炎是其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个疗程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奶牛蹄壁真皮服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1病因1.1饲养不当畜主为了提高产奶量,长期饲喂过多的精料或饲料骤变,运动缺乏,引起消化障碍,产生毒物质吸收后造成血液循环紊乱,使真皮瘀血而发炎。1.2蹄形不正高蹄、低蹄、过长蹄等使蹄机受到严重障碍,影响蹄的血液循环面易诱发本病。2症状患病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紧张,蹄部动脉博亢进,蹄温增高,用蹄钳敲打或钳压蹄壁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当两后肢患病时,两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关节屈曲稍向…  相似文献   

4.
2001年本乡银川村庙庄组马某从安集乡亲戚家去借骡子打算伏耕,到家门口要渡银川河、因天气炎热带汗渡水又卧湿地,夜间拴到一个空房子,早上准备犁地发现没吃一根草,卧地不起,起时四肢疼痛,行走困难,有时发抖。请乡站兽医治疗诊为感冒,打青霉素、安乃近针医治2天无显效,病情更重了,邀我诊治。筋骨痛者,乃肝肾双亏所没。由于带汗渡水又卧湿地,夜间拴于空房,风湿乘虚而人,则肌腠闭涩、涩则经络不疏,肾气不和,湿邪侵袭肝肾,内外袭击,而成本病。诊为风湿筋骨痛。  相似文献   

5.
马趴窝病是指妊娠母马产前、产后出现站立和运步困难,严重的趴卧地不起疾病的俗称。 笔者从事临床诊疗20多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40多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治愈率达到92%以上,现将治疗该病的体会简要的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6.
牛腮腺炎在我地时有发生,轻者腮腺肿大压迫血管、食道,导致患牛呼吸、食草、饮水、反刍困难,重者腮腺化脓、破溃,形成腮腺瘘,经久不愈,甚至引起全身性败血症。笔者6年来治疗患牛24例,治愈率达95%;1例因医治无效,改用手术摘除。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 ,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 ,卵细胞死亡 ,卵泡液未被吸收或增生而形成 ;黄体囊肿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黄体化而形成 ,或排卵后由于黄体化不足 ,在黄体内形成空腔 ,腔内积聚液体而形成 ,其一部分黄体组织突出于卵巢表面。高产奶牛在泌乳盛期多发此病。笔者采用穿刺疗法辅以大七气汤治疗该病 4例 ,全部治愈。1 病因母牛内分泌失调 ,引起促黄体素不足 ,促卵泡素过多 ;饲料中精料过多 ,维生素 A不足又缺乏运动 ,应用雌激素过多 ,长期发情而失配 ,可使卵泡变为囊肿 ;另卵巢…  相似文献   

8.
牛便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以粪便带血和大量泻血为主要特征。几年来,我站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具体治法介绍如下,以供同道者参考。1 病因 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久渴失饮,重剧使役或烈日暴晒等,使热毒郁结胃肠,引起脾虚胃弱,脾虚不能统摄血液,迫血妄行而致此病,也就是说,多因饲养管理不善,劳役不当致使胃肠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胃肠粘膜发生炎症,而在临床表现出消化紊乱,血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2 临床症状 患畜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口色红,口腔干燥,部…  相似文献   

9.
尹懋 《兽医导刊》2020,(5):76-76
在兽医临床上母牛产后卧地十分常见,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母牛产后瘫痪,对于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影响很大,该病是母牛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是因为养殖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本文就结合作者的实际临床经验,简要的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6头发病母猪食欲不振,均表现出精神沉郁,病猪卧地不起,畜主以为是感冒,遂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3 d无效。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母猪产后瘫痪,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7 d后,病猪食欲恢复正常,能站立走动,10d后病猪痊愈。  相似文献   

11.
牛子宫脱垂是指牛的子宫全部或部分脱垂于阴道外,此症多见于分娩之后,孕牛饲养不良、运动不足、体质虚弱、产前使役过重、经产老龄母年,以及分娩时间过长、胎儿过大、胎水过多等,均可发生本病。另外,母牛努责过强,或助产、剥离胎衣时术者操作不慎,用力过猛,都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性感冒是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南方,本病多流行于5~8月多雨潮湿、气候炎热的季节。虽然本病大部分呈良性经过,但其流行季节适逢水稻耕种期,此时需要大量的畜力投入使用,故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自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累计达1 500多例,治愈率达到97%。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扶余县部分地方发生了以母牛为多,也有部分公牛后肢不能站立、卧地不起的"爬卧病"。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自2009年以来,共计治疗"爬卧病"病牛39例,治  相似文献   

14.
牛的瘫痪可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 ,中兽医俗称产前胎气 ,产后风 ,在我区兽医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据临床资料记载 ,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奶牛和体质瘦弱的耕牛和羊多发 ,常在产后 1~ 4天发病 ,最快者产后几小时即可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 15天左右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畜机体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妊娠期饲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钙磷以及长期缺乏运动所致。发病年龄一般在 4~ 7岁的牛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奶牛以夏季较为多见 ,黄牛冬季多见。临床上发病较急 ,多呈慢性经过 ,要注意观…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是奶牛在分娩后和泌乳开始,对钙离子突然大量需求,从肠道吸收的和从骨骼中动用的钙不能完全补充从血液中动用的钙时发生的一种急性营养代谢障碍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精神沉郁,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闭目昏睡,体温降低.本病在黑龙江省萝北地区近几年成为常见多发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188例患牛采用了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治愈率为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有人称之为乳热症。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牛表现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该病多发生在3-7胎次膘情好的高产奶牛,奶牛分娩前后72 h以内是本病的高发期,通常情况下奶产  相似文献   

17.
<正>1症状产后很快出现病症,以严重的子宫炎、腹膜炎及败血症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重,体温高达40℃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率加快,在每分钟120次以上。病牛磨牙、拱背、不愿活动或卧地不起,常发出呻吟声,不断举尾努责,但恶露不能正常排出。直肠检查:子宫体不收缩,严重肿胀、敏感,可听到捻发音,有时可触诊到子宫外壁的脓肿。  相似文献   

18.
冬季天气寒冷,或牛只被雪淋,或使役过后饮冷水,或喂以冰冻、变质的草料时。都易发生冷痛症。牛患冷痛症不可拍。只要我们注意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牛冷痛症发生的,即便牛发生了冷痛症。只要及时发现。对症治疗。一般不会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9.
马五攒痛多发生于两前蹄或后蹄,亦有四蹄同时发病者。2009年3月,三都县塘州乡农户的1匹5岁龄马突然发病,表现为跛行,开始时左前肢提起,不能着地,后发展成不愿站立,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为马五攒痛。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 2009年1月下旬,贵德县河西镇贺尔加村宋某饲养的152头母猪,其中有5头在产后1星期内发病,1头在泌乳高峰期内发病。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病猪卧地不起,宋某以为是感冒,遂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3d无效,到笔者去就诊时已是发病的第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