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长恩 《茶业通报》1993,15(4):9-11
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饮料,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茶叶单产不高,质量下降,致使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很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加速茶树繁殖、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与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东明 《茶业通报》1995,17(2):26-26
坚持科技兴茶的南湖茶林场王东明(安徽南湖茶林场)我场现有茶园面积500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贯彻"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茶叶产量稳定增长,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一、强化肥培,抓好茶园管理改善茶园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种茶面积大,茶叶品种多,种茶、制茶经验丰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劳动就业,改善茶农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一、目前在茶叶产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园单产低。我国除少数新式茶园外,大部分茶园管理差,单产低。全国茶园总面积有一千五百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5%,而茶叶产量仅占世界茶叶产量三千五百万担  相似文献   

4.
李长和 《茶业通报》1995,17(2):20-21
老茶园改造与茶叶生产李长和(湖北兴山县茶叶项目办公室)茶叶是兴山县主要特产作物之一,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000亩,采摘面积10000亩,历史最高产量(1993年)300吨,平均单产只有30公斤,亩产值均在300~500元之间,低于全省和宜昌市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5.
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挖掘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栽培技术,明确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四川省1981—2010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2001—2010年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结果表明,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整体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连续10年徘徊不前。说明现阶段单靠品种更新已不能实现水稻单产的显著提高,推测良种良法配套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可能是限制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施肥技术>良种选择>灌溉方式>栽插密度>病虫害防治>化控措施>育秧方式,施肥技术、育秧方式与化控措施的指标中各指标对水稻单产的权重差异较小,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对于这些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来应加强这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县山区多经生产的拳头产品。全县共有茶园五五万七千亩,开采面积二万七干亩,83年产干毛茶10,904担,产值112万元。比解放初期面积和产量虽都增加三倍多。但第亩干毛茶产量仅40斤,每担均价1.03元,单产、均价均低于一般县的水平。其根本原  相似文献   

7.
虎邱公社萍州大队千亩茶园亩产跨百斤、总产超千担、持续五年增产增收是我县第一个年产茶叶超千担的大队。现茶叶单产、总产均居全县首位。 1977年全大队茶叶总产仅有839担,平均单产也只有8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以来,茶叶产量、产值稳定上升,连续五年增产增收。今年茶叶总产1840担,比1977年839担增长了一倍多;茶叶单产也由1977年82.3斤增至180.3斤,提高119%,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280亩的茶园单产在300斤以上,主要经验是:政策落实,科学种茶。  相似文献   

8.
陈立杰  陈旭晖 《耕作与栽培》1997,(3):64-64,F003,F004
该文通过试验示范和调查后,提出贵州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于茶树的生长,是茶叶原产地和我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但目前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数四分之一以上。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低产茶园面积大,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是影响茶叶增产的主要原因;今后茶叶生产的重点应放在地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上。深耕改土、培肥茶园是提高茶园单产的基础;在此同时采用更新树冠,复壮树势、增施肥料、合理定型修剪、适时采摘、  相似文献   

9.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联村民组现有68户,茶园总面积213亩。其中有条栽,也有丛栽,树势衰老,缺棵严重,土壤瘠薄,单产较低的中、低产茶园占全组茶园面积的68%,对全组茶叶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能改造得好,全组茶叶产量和效益就能显著增加。为此,我们先后召开干部会和农户会,通过协商,制定方案,决定进行连续五年的改造以提高全组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近2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的变化和成因,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剖析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油菜发展的科技对策.结果表明,四川油菜产量呈整体增长趋势,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对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6.4%和43.6%,种植面积扩大主要由效益拉动"缩麦增油"变化引起,单产变化与优质多抗高...  相似文献   

12.
孙振 《种子科技》2014,(3):33-37
概括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的特点,统计分析了山西省粮食生产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贡献率,查证了山西省不同历史阶段种业标志性成果的产生原因,证明国内外粮食总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单产提高与各历史阶段突破性种业科技成果关系密切,种业创新有赖于特异种质资源的创制利用和选育技术创新,现阶段品种对山西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为39.75%。  相似文献   

13.
玉米育苗移栽作为调节作物茬口,提高复种指数和趋利避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都是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不同的育苗移栽方式在提高玉米单产中的作用,以便选择最佳育苗方法用于大面积生产,促进我区玉米单产上一个新台阶,于1990年作本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仁怀县银水乡尧坝村肖三勤家责任地中进行,海拔1180米,冬季空闲,土壤属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麦总产量的途径一是扩大麦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在小麦总产的增长方面,单产提高的作用明显高于扩大面积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全国主要麦区大体上进行了4~6次较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不仅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小麦的产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总产量已不可能。因此选育“超级小麦品种”,带动小麦生产大幅度或“超越性”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祁门县是“祁红”的主要产区。1988年全县出口“祁红”2858吨,创汇447.5万美元,茶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38.9%。但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茶叶单产很低,增产潜力很大。因此,加强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对持续稳定地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在如何进行科学地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后播茬的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上一个主攻的课题。本试验企图采用不同数量的稻草秸秆直接还田,以探索最佳用量和方法对有助提高大麦单产的适宜范围及使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和中央关于加快改革开放速度和力度的精神传达后,全国又掀起再一次的改革浪潮。安徽茶叶怎么办?目前,安徽茶园面积在全国居第三位(1990年),茶叶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五位,面积大,单产低,流通不活,效益不高。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尽快振兴安徽茶叶经济,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很多,1990年初,我们在《茶业通报》第一期上也曾撰文就形势和生产指导方面谈了些意见。本文不想重复,主要根据改革开放以后我省茶叶产销发生的变化和在对国家改革农产品购销政策精神理想的基础上,着重就进一步深化茶叶经济体制改革谈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有机茶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现有一大批生产、加工和经销单位获得了我中心的有机茶认证 ,有机茶园面积 (含有机转换面积 )达到 2 667hm2 ,有机茶产量 (含转换期产品 ) 1 30 0多t,有机茶园专用肥2 0 0 0多t,有机茶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结构调整 ,无公害生产的发展和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 ,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和产品档次 ,帮助茶农增加收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有机茶生产技术和信息的需求 ,帮助茶叶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全面了解国内外有机食品和有机茶生产、认证、贸易方面的最新动态 ,帮助茶…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遵义县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经济型作物面积逐步扩大,粮食型作物面积不断缩小.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力推广"紧凑型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为摸索其规范化栽培,1998年选择了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掖单13号紧凑型杂交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以总结其650kg/667m2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宣城地区现有茶园面积16467hm2,可采面积12733hm2。1998年产茶5907t,产值1.111亿元;其中名优茶2007t,产值7497万元。近年来在“以市场为导向,名优茶为龙头,科技为动力,效益为目标大力调整茶叶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思想指导下,全区名优茶产量、产值和机制率提高较快,对稳定茶农收入与推动生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制约点,如无性良种面积小(133hm2),低产园面积大(8933hm2),单产低(463.5kghm2),产值低(8715元hm2),茶农资金匮乏,乡、村茶场茶园承包期短,不愿投入,区域内城乡茶叶集贸市场少、规模小,名优茶在市场上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