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高寒冷凉地区,素有“马铃薯之乡”之称。近年来,在水川区种植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马铃薯每667m^2产量1620kg,收入2460元;大白菜每667m2产量6800kg,收入2720元,总收入5180元。 相似文献
3.
4.
5.
7.
8.
大白菜软腐病又叫“烂葫芦”、“烂疙瘩”、“水烂”等。植株苗期较抗病,一般在莲座期就有个别植株开始发病,包心期至采收前后达到高峰。遇高温多湿年份发病偏重,大白菜成片腐烂,甚至全田绝收。如遇夏秋雨水大、温度高的年份,必须做好软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10.
11.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面积逐渐减少。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从牡丹江市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地膜早熟马铃薯复种秋白菜这项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筛选白菜软腐病安全、经济、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药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3.5%喹啉酮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3次药后,4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5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均在88%以上;其次为2 000、1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2 500、1 25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防效均在84%以上。5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250 mg/L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在80%以上;25%氨基·乙蒜素微乳剂的防效较差,极显著低于其他各药剂处理。[结论]本着安全经济有效原则,生产上田间推荐使用剂量是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2 000 mg/L;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000~1 250 mg/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250 mg/L。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因为吉林省无霜期不长,年有效积温只有不到2 700℃,多数地区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土地单位产量不高,经济收入不理想。而近些年经过栽培实验,采取在豌豆完成收获后再于原地种植秋白菜的方式,实现一年两季作物种植。种植工艺简单、经济效益较为理想,很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钾肥在抗大白菜软腐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德高秋丰王和北京新三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个施钾水平下(0、200、400 kg/hm~2K_2O)德高秋丰王和北京新三号大白菜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施钾量为200 kg/hm~2时显著提高德高秋丰王的产量,而北京新三号产量在施钾量达到400 kg/hm2时显著提高;随施钾量的提高,两品种大白菜软腐病病情指数都呈现降低的趋势,施钾量在400 kg/hm~2时,病情指数最低;两品种的PPO和POD的活性都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强。[结论]施钾对大白菜产量的效应因品种不同而异,增施钾肥可以通过提高保护酶的活性降低大白菜软腐病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9.
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菜霜霉病在单株病斑数20的15个地块中均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单株病斑数的增多,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在单株病斑数3 000的4个地块中为均匀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也会导致集聚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有接近均匀分布的趋势。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正>临洮县高寒旱区海拔2 000~2 500 m,降水量402~497 mm,年平均气温3.2~4.0℃,日照时数2 550 h。该区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夏季凉爽,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发生较少,具有发展绿色蔬菜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利用小流域沟坝积水、地下水和121水窖工程等水利条件种植早熟甘蓝和复种娃娃菜,与种植马铃薯相比,两茬作物净产值22 50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