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白菜软腐病俗称“烂疙瘩“,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之一,高发年份常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我们以药剂防治为重点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高寒冷凉地区,素有“马铃薯之乡”之称。近年来,在水川区种植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马铃薯每667m^2产量1620kg,收入2460元;大白菜每667m2产量6800kg,收入2720元,总收入5180元。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疙瘩,国内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田间发生可成片绝收,在贮藏窖内,常引起烂窖,收后损失很大.另外,该病还危害萝卜、甘蓝、芫菁、番茄、辣椒、莴苣、芹菜等蔬菜,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疙瘩、脱帮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生普遍,危害时间长,从田间生长期到收后贮藏期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软腐病,又叫烂疙瘩、烂葫芦、水烂、腐烂病、脱帮等,大白菜从包心开始至收获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留心观察,发现叶面上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斑点时,可能要发生软腐病,最初植株外围叶片在中午烈日下萎垂,早晚恢复,露出叶球,随着病情发展,植株结球小,整株萎蔫,外叶平贴地面,内叶或叶球外露(即脱帮),叶柄  相似文献   

6.
7.
软腐病是大白菜的三大病害之一,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以上,自幼芽期到贮运期均能发病. 1 病害症状 1.1 萎蔫状 初期植株外围叶片在中午烈日下表现萎蔫,早晚恢复常态,数日后严重时基部腐烂外叶不再恢复,平瘫倒在地面露出心叶或叶球,后期叶柄基部和根茎部心髓组织变褐色完全腐烂,充满并流出灰黄色粘稠物,结球部极易脱落,稍触病株即倒,称之"脱帮"或"脱大褂".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软腐病又叫“烂葫芦”、“烂疙瘩”、“水烂”等。植株苗期较抗病,一般在莲座期就有个别植株开始发病,包心期至采收前后达到高峰。遇高温多湿年份发病偏重,大白菜成片腐烂,甚至全田绝收。如遇夏秋雨水大、温度高的年份,必须做好软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白菜软腐病,也称烂疙瘩、脱帮子,全国普遍发生,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尤以白菜和包心菜发生严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1症状软腐病多发生在大白菜包心期,开始在菜帮基部或短缩茎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由外向内扩展,有时短缩茎腐烂后由内向外蔓延。发病初期,外叶萎蔫,早晚尚能恢复正常。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面积逐渐减少。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从牡丹江市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地膜早熟马铃薯复种秋白菜这项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抗、感软腐病的大白菜材料为亲本,以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AFLP分析技术结合BSA分组法,以E2M3引物组合筛选出一个150 bp的与感病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与抗性鉴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证实了所筛选出的标记基因应用于抗性鉴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复播夏大白菜一年两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长治县平川镇地平水浅,交通便利,水浇地面积0.27万hm2左右,一直有种植小麦和蔬菜的习惯。小麦收获后复播粮食作物(以大豆为主)或蔬菜。复播粮食作物,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低;复播早熟甘蓝收益不显著,复播白萝卜、胡萝卜、秋冬大白菜虽然经济效益高,但因生育期长,耽误下茬小麦的正常播种,不利于年年麦菜复播种植。为了保证小麦年年正常种植,而又能提高麦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韩凤英  杨慧  杨向黎  秦永梅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25-126,140
[目的]筛选白菜软腐病安全、经济、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药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3.5%喹啉酮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3次药后,4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5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均在88%以上;其次为2 000、1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2 500、1 25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防效均在84%以上。5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250 mg/L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在80%以上;25%氨基·乙蒜素微乳剂的防效较差,极显著低于其他各药剂处理。[结论]本着安全经济有效原则,生产上田间推荐使用剂量是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2 000 mg/L;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000~1 250 mg/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250 mg/L。  相似文献   

15.
从种子处理、地膜覆盖、合理轮作、深翻整地、科学施肥等方面介绍了花生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为花生种植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钾施肥量对复种白菜绿萝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复种白菜、绿萝卜增施氯化钾后产量分别提高5.3%—17.5%、1.7%—22%,说明施用氯化钾可使蔬菜增产。  相似文献   

17.
因为吉林省无霜期不长,年有效积温只有不到2 700℃,多数地区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土地单位产量不高,经济收入不理想。而近些年经过栽培实验,采取在豌豆完成收获后再于原地种植秋白菜的方式,实现一年两季作物种植。种植工艺简单、经济效益较为理想,很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钾肥在抗大白菜软腐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德高秋丰王和北京新三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个施钾水平下(0、200、400 kg/hm~2K_2O)德高秋丰王和北京新三号大白菜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施钾量为200 kg/hm~2时显著提高德高秋丰王的产量,而北京新三号产量在施钾量达到400 kg/hm2时显著提高;随施钾量的提高,两品种大白菜软腐病病情指数都呈现降低的趋势,施钾量在400 kg/hm~2时,病情指数最低;两品种的PPO和POD的活性都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强。[结论]施钾对大白菜产量的效应因品种不同而异,增施钾肥可以通过提高保护酶的活性降低大白菜软腐病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9.
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菜霜霉病在单株病斑数20的15个地块中均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单株病斑数的增多,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在单株病斑数3 000的4个地块中为均匀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也会导致集聚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有接近均匀分布的趋势。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正>临洮县高寒旱区海拔2 000~2 500 m,降水量402~497 mm,年平均气温3.2~4.0℃,日照时数2 550 h。该区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夏季凉爽,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发生较少,具有发展绿色蔬菜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利用小流域沟坝积水、地下水和121水窖工程等水利条件种植早熟甘蓝和复种娃娃菜,与种植马铃薯相比,两茬作物净产值22 50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