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航天育种"是伴随航天事业发展被命名的新辞语。有学者称"航天育种"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重大进展;有商家随之爆炒"太空种子"为获取商机。其实,把农作物种子置入太空仅是辐射育种的一种方法,混淆了科学概念,就会扰乱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6,(11):51-51
2006年9月9日15:00,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3.
种业科技     
《种子世界》2006,(11):52-53
中国航天育种发展的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987-1995年。1987年8月5日,随着中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农作物种子、菌种和昆虫等地球生物被送向了遥远的天际,开启了中国农作物种子首次太空之旅。此后,中国又连续发射了5颗返回式卫星,除了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藻类、昆虫、鱼、动物细胞外,还搭载了部分测试仪器,中国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航天育种发展概况及其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航天育种的概念、机理、特点、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信息.并就航天育种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育种,又称航天生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等多门类技术交叉综合的新兴技术,也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的生物学技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农业产业,航天育种是其产业高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依托陕西航天工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构建了从太空到地面一体化的产业体系。2008年兴建的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06,(11):24-24
随着“神六”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市场上出现许多贴着“太空”、“航天”标签的农业种子,说种植“航天种子”可以增产增收。日前,有关农业专家提醒,要科学地看待航天育种,不要神化和迷信,更不能乱贴“太空”标签。农业专家介绍,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空间磁场、失重、辐射等环境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在返回地面后,通过育种专家的精心培育从中挖掘优良丰产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山东鲁花集团公司提供的104克花生种子搭乘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遨游18天后,2004年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从而翻开了中国花生航天育种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1.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作物品种关系到农产品的数量、质量问题,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等问题,品种始终是农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7,(12):4-4
航天育种准确来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通过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从1987年到现在进行的21次航天育种试验表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种较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法,属新兴的育种技术。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搭载作物种子等以来,人们对此议论增多。现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相关情况及近年来的实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科学种养》2008,(9):50-50
黑皮黑肉的“黑美人”马铃薯的研发培育者兰州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经过1年多时间培育成功红皮红肉的红马铃薯,被命名为“赤情郎”,而且已正式申请了商标保护。据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所长郑兴虎介绍,“赤情郎”含有的红色花青素是构成其红色体表的重要原因,就算把它们进行日常加工或做成天然薯片,其色泽依然鲜艳。由于其肉质细腻,所以口感比常见的普通马铃薯要更可口。与“黑美人”马铃薯相比,“赤情郎”马铃薯虽然目前的种植面积不算大,但其生长性状稳定。该研究所还将对其进行进一步选育,条件成熟后将扩大面积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4.
郑麦3596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2003年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郑麦366,经太空突变后连续6年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优质强筋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200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稳产性好,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种子世界》2006,(8):3-3
据悉,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将于2006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飞行15天后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6.
航天育种,双被称为太空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航天器(卫星或飞船),将作物种子、苗木带到200~400km的太空、大交变磁场等特殊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苗木的作用,诱使作物种子或苗木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经地面种植,筛选出发生有益变异(如籽粒或  相似文献   

17.
甘肃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我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2005年8月上旬,该基地“航豇2号”豇豆、“航椒3号”辣椒、“航遗2号”番茄3种航天新品种蔬菜成功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甘肃天水系列“航天菜”的成功培育,不仅标志着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科学家在厦门宣布,我国首次进行的水产太空育种航天卫星搭载试验获得成功。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吃上“太空紫菜”、“太空虾”等高产而又美味的“太空水产”。  相似文献   

19.
工程化育种是现代育种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作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对我国作物育种工程化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分析,认为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化思想改进我国育种学科及研发体系是必要与可行的。以系统工程科学理论为指导,发展作物育种工程学理论,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思想和能力;推进生物技术、装备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在育种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有利于加快我国作物育种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学科互鉴,有利于培养新型育种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丁旻  刘波  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6):110-115
为进一步加强云闪分布特征分析,增强对雷暴云内物理过程的认识,利用2015—2017 年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贵州省闪电特征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云闪还是地闪,均以负闪为主;闪电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闪电最少,闪电月际分布主要为单峰型,仅冬季Z比率大于1;闪电主要发生时段为16 时至次日凌晨2 时,Z比率与全闪频数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8;全省闪电密度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年均闪电密度为5.07 次/(a ·km2);云闪主要发生在高度2k~7 km,全年云闪高度呈下降趋势;雷电强度主要分布在5k~45 kA,平均陡度为7.34 kA/μs。本研究有利于对闪电特征开展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同时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警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