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高产构成因素分析,结合育种实践,着重探讨了高产、高配合力中早熟玉米自交系选育问题,明确指出:(1)玉米种质基础的拓宽是玉米选系材料创新的基础;(2)籽粒排列紧密程度是选育高配合力自交系的关键;(3)组配组合时,结合杂优模式,不为杂种优势模式所束缚,广配组合,进行杂交种产量比较观察,多点鉴定,慎重“破格升级”,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2.
枣2044是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选育的高产、中早熟、紧凑型玉米新品种。2007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中地1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杂交种中地168是由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和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1]520号。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玉米杂交种中地168是由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于2007年冬以F8913为母本,以X891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F8913是由辽宁省风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H712是以自选系V23为母本,以自选系B2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于2021年5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境内≥10℃有效积温在3000℃以上的晚熟类型区种植。对H712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以期为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产玉米杂交种模式化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7,23(2):226-231
对31个高产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穗部性状,抗病害性状以及这些性状之间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根据山东的生态条件和玉米杂交种的现状,优化了每公倾1500 ̄16500kg的杂交种模型。探讨了各类性状间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协调发展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万川130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西玉米目前生产中主要推广应用的杂交种是正大619、迪卡007、迪卡008等品种。广西玉米生产条件恶劣,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复杂,形成了众多的农业生态类型,常年需要推广11~16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才能满足各地玉米生产的需要。为了适应品种更新换代要求,满足市场对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品种的需要,选育出适应我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提高产量,以满足广西不同玉米生态栽培区域的需要,为广西的粮食增产和农民的增收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广西杂交玉米生产的发展,广西万川种  相似文献   

7.
宁研518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在2010年以自选系J16作母本、JN0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等特点,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系统地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思路、技术路线、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等。同时,在多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宁研51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8.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石德权,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0%上下,比水稻(7%~9%)高,比小麦(13~14%)低,但玉米蛋白质总量中醇溶性蛋白(玉米胶蛋白)占到50%~60%,这秆蛋白质缺少人或……  相似文献   

9.
成单19是四川省“九五”更换区试对照种为川单9号、成单14后,第一个达到突破性杂交种产量指标的新育成品种。199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该杂交种选育上突破了现有杂种优势群及配对模式的局限,两个亲本分别为热导自育系成687、地方种质自……  相似文献   

10.
连禾18号是辽宁省庄河市新玉种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冬在海南岛以LR06为母本,LH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原参试代号LH602.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11]537号.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连禾18号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龙江省第一生态区农业的生态特点,结合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综合效益高等指标为育种目标,定向选育适应我省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需要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选育专家系统”是在总结我国著名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李竞雄教授等玉米育种家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知识工程方法和专家系统技术建立的。系统由主控模块和数据库管理、杂交组合选配模块及6个库文件组成,用以确定骨干自交系、匹配自交系选择和杂交组合配置,以清单方式提供咨询结果,给出骨干自交系和相应组合,并作出适当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单2996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1991年用多黄29和金黄96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黄29为二环系,选自先锋种子公司杂交种78599,金黄96是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这两个自交系均为作物所自选系。1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北京春播全生育期117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从播种至拔节约50天,拔节至抽雄21天,抽雄到成熟46天,全生育期需有效积温2600℃。属半紧凑株型,在北京春播一般株高2.5m左右,穗位高约1.1m,植株叶片总数为19片,茎秆韧性好,茎粗2.3cm,支持根发达。穗长21cm,穗行数16~18行,子粒黄色……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嫩单2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生态类型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利用自选系N7923为母本、自选系1064为父本组配而成玉米新品种嫩单29。该品种适应性广、耐密性好、抗性突出、产量稳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50℃区域种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00099。对嫩单2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玉米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甜玉10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2004年4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甜玉10号.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宁研5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研518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在2010年以自选系J16作母本、JN0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等特点,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对该品种的选育思路、技术路线、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在多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宁研51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尖玉999系2004年冬在海南三亚用玉米自交系QA 287和金竹106组配而成的单交种,通过各级试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单 14号 (豫玉 18号 )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增产 17 6 %和 12 4 % ,均居首位 ,在其他省区试中及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 ,比当地对照增产 9 1%~ 53 3% ,多居一、二位。该品种已通过 4个省和国家审定 ,成为河南第一大、全国六大玉米主栽品种 ,已累计种植 333 33多万hm2 。该品种中上部叶片夹角小、叶向值大 ,群体叶面积变化为前快中稳后慢的理想曲线 ,干物质积累快 ,总量大 ,分配合理。叶片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高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高 ,丙二醛 (MDA)积累少 ,功能强 ,衰老慢。高抗多种病害 ,抗倒、抗旱 ,竖叶大穗 ,综合性状优良 ,品质好 ,适应性广 ,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同玉609品种是四川同路种业选用R62作母本、S909作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近年来先后在张掖市、武威市等区域进行制种,生产的种子深受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等西南市场欢迎。但该品种父母本播期较大,种子成熟期推迟,生产过程中存在冻害风险,影响种子质量,制种难度较大,生产公司不能够大面积生产,种子销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探索总结玉米杂交种同玉609品种的制种关键技术,2020—2021年通过多地试制,基本掌握了同玉609品种的适宜制种区域,并探索总结出了该品种"两早两快""一薄一勤两保证""生产环节五注意"等制种技术成功经验,制种产量显著提高,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有效提升了同玉609品种的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生产的种子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杂交种本玉18(审定编号2006016),是充分利用本单位玉米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外来抗病基因,经过了五年八个世代,于2000年冬在海南选育出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优良性状突出,特别是由马齿型改变成硬粒型,是玉米育种领域重大突破,在国内外处于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在推广过程中,同知名种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