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SWOT分析的陕南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十三五"的核心问题是精准扶贫、消灭贫困。旅游精准扶贫正是通过发挥陕南的旅游优势,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契机。文中选取秦巴山区陕南段为研究对象,借助SWOT分析法,对陕南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4大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发展旅游扶贫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陕西秦巴山扶贫区域是全省贫困人口的主要所在地,贫困发生面广,贫困发生率高.但秦巴山扶贫区域具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深厚等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了秦巴山扶贫区域的贫困因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出秦巴山扶贫区域的乡村旅游扶贫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界的焦点和热点.旅游与扶贫相结合成为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贵州省都匀市坪阳村相关资源、贫困状况、扶贫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坪阳村存在旅游扶贫组织保障不力、旅游扶贫制度保障不完善、旅游扶贫资金保障来源单一、旅游扶贫人才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坪阳村实际情况出发,从组织保障力度、制度保障、资金来源与用途、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建立符合当地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从而使当地旅游扶贫得到全方面的保障,确保贫困户参与旅游并通过旅游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是帮助乡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发掘乡村优秀旅游资源、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创建美丽新农村的重要手段。邛崃市南宝山镇作为汶川震后羌族群众安置区之一也存在安置后的羌民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重新发掘自身优势资源进而摆脱贫困的问题。要精准扶贫就要先了解扶贫对象的特点和其面临的环境的优劣。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到当地羌民面临的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是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底蕴、民俗风情、自然资源,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把握"433"精准扶贫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陇南市实现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86.8万人,综合收入12亿元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东、西、北部经济仍然较为落后,清远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迎来了脱贫攻坚决胜之战,扶贫工作已成为广东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百度指数分析,新闻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进一步增进扶贫新闻对贫困地区的报道及效益影响,以连州丰阳镇"六村"为例,整合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发展,促成新闻资讯,并对当地的新闻扶贫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农村发展包括乡村社区发展和农户发展两个方面 ,二者不能偏废。以岷江上游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黑水为例 ,探讨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模式。社区贫困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传统习俗与贫困文化结合、道路交通贫乏、森林资源利用政策以及落后守旧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乡村社区扶贫不同于区域扶贫 ,应以新村建设和易地迁建为主 ,辅以劳务输出、旅游开发和教育扶持。  相似文献   

9.
保康县作为湖北省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一直以来都深受贫困问题桎梏,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脱贫(PPT)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各大贫困地区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乡村消灭贫困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基于分析保康县的现状和已有资源,探究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扶贫新时期背景下,"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精准扶贫"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旅游发展在实践中表明,对消除贫困区域作用最大的是乡村旅游,它不仅带动了乡村的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旅游扶贫精准性问题也在逐年显现,因此,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也值得深思。基于农旅融合的视角,以达州市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改善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移民系列民生问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了陕南地区贫困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5个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减贫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可持续减贫保障机制。当前,陕南地区绝对贫困基本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未来应聚焦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从扶贫扶志扶智到乡风文明、从基层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从扶贫主体到振兴队伍等策略的不断升级,完善制度供给与资金来源保障机制,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旅游扶贫是四川省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乌蒙山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乌蒙山区现状、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四川省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从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强化人才培训六个方面提出了乌蒙山区旅游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运行以来,沿线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改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提高了旅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方便了村民出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是,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忽略贫困家庭异质性、贫困农户旅游参与意识弱、旅游扶贫政策信息传播不顺畅、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初显等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旅游扶贫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以八尔湖库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库区贫困现状、旅游扶贫模式、贫困农户参与方式和其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基础上,对水库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扶贫模式对于贫困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景区带动型.各种旅游模式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不同,其中,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扶贫工作中,旅游的意义重大,因为开发旅游可以较快地带动一个地区脱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因此如何开发一个地区的旅游、创新扶贫模式,成为贫困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旅游扶贫的特色,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民族地区扶贫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旅游精准扶贫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引证,为试验奠定逻辑推理与理论分析的文献支持。选取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归纳提炼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理论构建基于贫困居民受益的4种典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即政府部门+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旅游企业+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村寨农户+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扶贫共同体+贫困居民参与模式,并阐释其模式特征与实施内容;综合比较4种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在模式特征、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参与方式、受益领域、实施要点的区别,为民族地区选择合适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本身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就业门槛较低的优势,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我国如火如荼的扶贫事业浪潮中,旅游扶贫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才是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推动了几轮的扶贫工作,由关注区域贫困问题到建档立卡式的扶贫,变"大水漫灌式"为"精准水滴式"扶贫策略,认识到关注贫困人口才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城镇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但与之相对的却是这些相对贫困地区存在丰富的生态资源。所以,就如何在保护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基础上,顺应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旅游真扶贫及旅游扶真贫的目标,成为业界和学界都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民脱贫减贫的一种重要途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庄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提出了"以房养老+民宿旅游"的精准扶贫思路,推动农旅融合、多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东庄村的成功转型为例,分析"以房养老+民宿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和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开展大量易地扶贫工作,农村的环境和贫困指数相较以前有极大提升。目前,易地搬迁虽使我国的扶贫工作成绩显著,但也使我国面临搬迁后村落旧址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优良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对移民搬迁村落旧址的发展制约因素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目的对移民村旧址进行开发利用的策略。文章探讨移民村旧址在景观改造中的开发利用,并对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