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仍面临着贫困居民参与意识淡薄、扶贫项目缺乏针对性、扶贫机构不健全、第三方考核滞后等困境。又由于农村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精准扶贫的措施也应"对症下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主体等原因采取相应的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施策"、"三位一体"等。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获得重大实践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脱贫主体缺失、内生动力不足、考核机制过于指标化的困境。针对具体的困境,提出了培育脱贫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完善考核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01-1705
精准扶贫作为新常态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发力点,是有效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实现精确甄别、协同帮扶、动态管理、分类考核以及相关对应治贫、减贫的重要举措。通过剖析贵州省毕节市"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该模式对于我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启示:注重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是精准扶贫的抓手;推动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动力;拓宽教育培训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加快扶贫生态移民步伐是精准扶贫的保障。这可为其他地区完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为解决我国金融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困境创造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进行互联网金融在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的SWOT分析,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金融扶贫提出了:政府应当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教育、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实施互联网涉农保险、促进金融扶贫项目与农村互联网电商密切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提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科技扶贫作为政府开发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培养相应支撑产业、消除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上发挥着显著作用。虽然陕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政策与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扶贫人才不足、科技扶贫资金短缺、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等问题,由此提出相应对策:一是要健全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多渠道资金支持,四是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五是完善农村培训机制,以科技发展助力陕西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缩减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鉴于当前农村贫困标准上调、相对贫困特征凸显、脱贫成本与难度增加、防止返贫任务艰巨、扶贫机制有待完善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等举措,调整扶贫开发政策,重构扶贫开发机制,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农村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比较注重农村的扶贫问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农村扶贫问题在国家战略方针中居于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仍需要理清扶贫对象、明确扶贫核心、平衡扶贫手段等。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农村扶贫工作,这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推进农村扶贫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老龄化、资金投入不足、新兴产业尚未完善等现实因素,农村科技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境还有待突破。就政府的政策激励、社会企业的关照、个人下乡创业等这三个层面展开探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共同构建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的重要手段,但教育扶贫在具体实施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新形势下我国扶贫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资源分配不均一直是造成我国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一直是影响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落后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教育尤为严峻。贵州省在全国各地贫困县个数排在第二名,其脱贫任务不可谓不重。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农村的教育现状,提出具体的扶贫策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扶贫之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是仍存在着扶贫力度不够、扶贫对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的相关优化路径选择,旨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彭建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7):145-146,151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湖南省农村贫困状况发生根本性改观,专项扶贫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深度参与,脱贫成效显著。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实施,助推湖南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不断丰富、产品载体不断创新、金融生态不断优化,呈现整体上升态势。但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还有供给主体有待多元化、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以川西北高原藏区中比较典型的民族区域——理县为研究区域,在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省级验收考核第三方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理县的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并通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出理县的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理县精准扶贫面临的精准识别难、扶贫难度大和脱贫难、返贫易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以"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互联网+"这3种扶贫模式,来实现理县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通过湖南邵阳县A村150位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成效。结果表明,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完善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但还存在扶贫工作不到位,资金匮乏以及教育落后等问题,因此,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加扶贫资金投入与用好扶贫资金,以及发展农村教育等措施,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要领导贫困人口摘去穷困帽子,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本文以解决驻村干部工作困境、优化驻村扶贫工作过程为目的,对驻村干部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面临能力不足、工作适应性慢、职责不清、工作任务重、环境较差等困境,针对以上驻村干部工作面临的困境,从机制完善、人员素质提高、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提出解决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境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贫困地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照"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重庆市委定在2017年以前脱贫,农村脱贫是整体脱贫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围绕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面临的扶贫对象识别、扶贫资源配置、扶贫效果评估和制度困境等问题,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路径的实践服务,力求探寻和解决农村精准扶贫"被动脱贫现象严重,地情阻碍多,政策落实难,扶贫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探索社会工作构建目标识别体系、资源配置体系、本土人才培养体系、扶贫内生动力激发机制等,提炼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扶贫可以有效斩断贫困代际遗传,武陵山片区教育资源普遍不均衡,教育扶贫问题众多,主要体现在:贫困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度低、贫困孩子的失学原因多样化及贫困地区学校师资流动频繁等一系列问题。应从明确主体职责、完善贫困地区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加强扶贫过程透明化与程序化及创新"信息扶贫+教育扶贫"互联网加模式等方面优化动力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要想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明确扶贫先扶智、加强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视。 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开展农村文化扶贫工作,也能突破传统农村文化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解决所存在的农村 文化扶贫工作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分析当前农村文化扶贫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然后提出精准扶贫 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的策略,以期推动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30-131
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颇丰,曾为全球减贫工作贡献过半。然而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农村坚持开发式的区域扶贫工作缺乏针对性,容易产生错保、漏保等扶贫对象识别失范与异化问题。从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入手,探讨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在此时代背景下的意义与困境,并提出对我国识别机制的优化与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产业扶贫、集体经济项目增收、服务福利类扶贫和扶贫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精准报表"耗费过多行政资源,扶贫资金投入效率不高,扶贫工作存在形式化,忽视扶贫对象类型化特点,精准帮扶措施出现偏差,少数扶贫产业脱离市场实际,扶贫工作中各方整合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扶贫机构的建设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创新精准考核督查机制,加强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建设,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分类,建立多维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完善精准帮扶的长效机制,加强村级能力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改进精准扶贫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佳 《湖北农业科学》2021,(17):209-213
农村基础教育扶贫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在于提高农村人口职业技能与意识,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振兴;同时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从根本上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夯实精准扶贫成果。以层次分析结果为定量依据,以农村基础教育扶贫价值为导向,探索了农村基础教育扶贫路径。经济层面,积极拓展教育扶贫资金的渠道与来源;文化层面,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家庭教育理念;成效考核层面,加紧构建农村基础教育扶贫的成果考量体系,在教育振兴帮扶下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