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从交流走向融合。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在西方传播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趋势的影响,使得这种传播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共通共融的元素,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反思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运动休闲已成为我国当代重要的运动方式、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尽管西方流行的运动休闲项目也成为当前中国的时尚运动休闲活动,但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传统运动休闲项目必将与外来休闲运动产生相互影响,形成具有更广泛文化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运动休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也大大促使全球体育文明成果惠及不同种族的人们。现代休闲运动作为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的运动形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迅速传入中国并植根于中国的本土文化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与排斥的博弈中,休闲运动必将被中国各阶层接纳,成为大众化的时尚健康运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中西方节日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对西方情人节和七夕节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西方节日"受宠"和传统节日遭"冷遇"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在借鉴西方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也应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保护和创新,以此来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运动休闲的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体系的核心源于西方,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趋势的蔓延,西方运动休闲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发展,其所承载着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成为人们的传统体育观转变的具象表现。  相似文献   

7.
陈诗高 《甘肃农业》2006,2(9):142-143
中西方管理思想各自有自己的辉煌的一面,中国的管理思想曾经一度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沿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而西方管理思想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了比之前所有财富之和还要多的财富,确实让叹为观止。当世界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在继承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同时少不了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的管理思想它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借鉴的时候有必要对中西方管理思想进行文化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认识不一样,它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而恰恰是这些构成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正是由于它们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管理思想的约束、激励机制的差异,管理目标也就不一样了。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做进一步的文化探源会发现中西管理思想为什么产生种种的差异,这对我们有的放矢的学习、借鉴西方的管理方法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取向,成为中国和韩国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和西方个体本位价值观念的冲击,克服现代文明病,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并用他的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从而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体系呈现出“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色彩。由于他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同时又改革中国封建政体的问题上,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故其政治变法不能不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在 2 1世纪改革开放的中国 ,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西方文化必将全方位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 ,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西方文化和以道德理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走到一起 ,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个领域被应用。就国际动画市场来说,对我国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改编与开发的动画片越来越多,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对国际动画产业影响越来越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势力的增强,也能看到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影响力扩大,并被世界各国开始接受,从这一方面来讲,国外优秀动画片对我国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改编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意识,当前国外优秀动画片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改编与开发存在抹杀与扭曲的现象,往往借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扬本国价值观。国外优秀动画片对我国传统文化改编与开发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国产动画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必将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杰出代表,其最突出的文化性是在张元济主政时期奠定的。考察张元济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活动可以从其注重中华古籍和汉译名著的出版行为背后,看出其 “温故知新,两者并重”的出版理念。出版业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理念和行为也反映出清末民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之间交汇、碰撞,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派的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明确,在大力宣扬五四斯文化运动功缋的同时,对它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论争的简述,客观的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应处理的各种关系,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学巨匠林语堂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西文化交流更是有深远的影响。林语堂自幼受到西方式的教育,成年后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他也由此获得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林语堂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描述、对幽默闲适之风的推崇、对翻译文学理念的革新,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作品中的不实描写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16.
青年时期的冯友兰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在借鉴吸收西方哲学思想中创立了“新理学”。“新理学”是比较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哲学体系,也是中国正统派哲学与西方正统派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亦即中国古典理性主义与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形成的中庸的思想风貌和文化性格来自于儒家的经权、常变思想。经权、常变思想在先秦儒学的推崇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特质。在现代,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的挈合又使它在中国新的社会制度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时产生了对现代化的不适感。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这一不适感产生的传统哲学渊源,在与西方伦理的“对话”中寻找完善中国伦理哲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典范符号,李泽厚“实践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是中西美学与文化艺术理论融汇、提炼的过程,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乃至现代西方文化理论成为这一美学体系的西学符号,“巫史”传统、实用理性以及“乐感文化”则成为李泽厚借鉴西学思想烛照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论产物,其化合中西、融会贯通的理论驾驭范式不仅成就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奇观,也引发了对美学与艺术理论延展的无尽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西方"洋节"盛行,中国传统节日遭受冷遇切入,从"洋节"PK传统节日的无奈、中国部分传统文化产品在国外"遭鄙弃"和"被抢注"的尴尬以及国人对传统文化"自虐""自残"乃至"自戕"的滑稽等方面举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一个富有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人们创新的思想和内容。今天,在举国上下倡导和实施创新的时候,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克服创新活动中某些文化障碍,无疑将更加有利于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