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炜  何开祥  谭微峰 《农技服务》2009,26(7):12-12,50
在纳雍县高海拔特殊生态区进行了小麦品种毕2003-1、丰优9911、贵农03-9的比较种植,结果表明,毕2003-1产量最高,为3 051.6 kg/hm2,其次是丰优9911,为2 976.8 kg/hm2,贵农03-9居第3为2 827.2 kg/hm2,分别比小红麦(对照)增产26.7%、23.6%、17.4%。上述3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晚12~16 d;均表现为抗倒伏,高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属相好。毕2003-1可在在纳雍县产麦区推广种植,丰优9911和贵农03-9建议在纳雍县产麦区小面积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适宜金沙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2011—2012年度引进1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K104、川农11、贵农26号、贵农25号、贵农18、贵农28号、黔麦17号产量较对照贵农19增产明显,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金沙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6):10-14
为毕节市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相关小麦项目的实施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20个小麦新品种(品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丰优7号、黔0507、黔0504、98-2-538、川育25、黔麦19等6个品种(品系)比黔麦18(对照)产量高,增幅为5.81%~31.22%,生育期适中,植株性状、穗粒性状优良,抗性较强,适宜在毕节市海拔1 300~1 750米及类似的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试验探寻出适应贵阳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栽培的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试验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场进行,以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98-22"为试验材料,统计分析了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在各品种(系)上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了单株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蘖数>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产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黔麦15、黔98353、贵农15与其他6个品种(系)都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有效分蘖数与穗长达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与单株产量、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与穗粒数、株高与穗长、株高与有效穗数、株高有效分蘖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筛选出的黔麦15、黔98353、贵农15是适应现阶段在贵阳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7,(13):20-21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市栽培的优良小麦品种,2014-2015年度引进12个小麦新品种,对12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本试验用贵农19为对照,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黔育22,单产217.8kg/666.7m~2,第二是黔0509,单产216.0kg/666.7m~2,第三是B13-7,单产212.3kg/666.7 m~2,第四是兴育0336单产209.0kg/666.7m~2,第五是贵农12-6,单产207.8kg/666.7 m~2,5个品种的产量表现与对照及其余参试品种增产显著,抗逆性等综合经济性状较好,是我市种植的首选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10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黔兴205、毕试2011、干单4号比对照品种兴黄单892产量高,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黔兴205,为4 655 kg/hm2,比对照增产15.51%。  相似文献   

7.
贵州铜仁市碧江区花生新品种引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贵州铜仁市碧江区种植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花生品种,2016年碧江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花生新品种花小宝、粤油44、黔花生6号和花育44号,以黔花生1号为对照(CK)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油44、花育44号和黔花生6号比对照品种黔花生1号增产,幅度分别为50%、46.8%和18%,适宜性、抗性、品质表现好,适宜在碧江区海拔约500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淮麦45(参试名称为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8和淮麦25杂交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4年在江苏省预备试验中,比对照淮麦20增产11.07%;进入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5.4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2.87%;进入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721.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7.48%;推荐进入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49%。淮麦45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植株较矮,株型松散适中,抗逆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
为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其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8个品种的对比试验,比较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麦22、黔麦20、蜀麦126和黔麦18(CK)4个品种,各项特征特性表现均较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品系),可在纳雍县百兴、曙光2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和实施相关小麦项目时合理选用,也可在毕节市海拔1 400~1 500米的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在铜仁市种植的优良糯稻品种,优化铜仁市糯稻品种结构,对黔红两优13号、糯两优金丝、黔优黑841等11个糯稻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两优842产量最高,为618.35 kg/667m2,比对照黔糯优11增产16.20%;华香油糯产量第二,为598.35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44%;黔红两优13号产量第三,为586.84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28%。该3个品种生育期为134~145 d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了解菏麦22的产量特性,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略减产,减产不显著,2016—2018年两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均增产且增产显著,具有较好的丰产性;2015—2018年菏麦22的产量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均居参试品种的前列,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菏麦22试验3年的平均适应度与对照品种良星99、济麦22的平均适应度相当。除2015—2016年菏麦22的增产点率较低外,2016—2018年两年的增产点率分别达到89.5%、91.7%,表明在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表明,菏麦22集合了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生态区域有较高的推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靖江市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西麦0439""信麦7916"产量分列第1、第2,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14.54%、12.73%,但倒伏程度严重;"襄麦D31"产量位居第4,较对照增产5.45%,且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各小麦品种优缺点明显,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3号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2元-11”为母本、“贵农2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4年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7.35、5 506.35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CM4860增产3.88%,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减产1.4%。籽粒含粗蛋白111.3 g/kg、湿面筋249.0 g/kg、沉降值19.3 mL,吸水率67.1 g/kg,面团形成时间1.7 min,稳定时间0.9 min,最大抗延阻力128 E.U。该品种株高80-106 cm,长芒,千粒重40-46 g,生育期94-115 d,适宜在临夏、临洮、渭源或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 小麦新品种冀麦5418是个多穗类型品种,其分蘖力适中,个体和群体发育协调,成穗率(59~63.9%)和收获指数(45.40%)较高,对冻害、病害、干热风等抗耐力强,在同等条件下比对照豫麦2号和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其它品种粒重稳定。由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相对协调,所以在近年气候异常的各类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均比对照品种豫麦2号增产稳产。据笔者近年田间取样观察,冀麦5418与以往和近期利用的豫麦2号、陕农7859等品种的主要生育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生产上糯稻品种的多样性,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黔糯1A为母本、金糯恢8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育,聚合多个亲本优良基因,成功育成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贵州省特色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34.18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6.96%,2a累计增产点比例9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17.93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12.96%,增产点率100%。黔糯优88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性状表现好,抗逆性较好,于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90017),适宜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鲜食型辣椒新品种的审(认)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辛香二号为对照,在贵州遵义、贵阳、大方等8个县进行了9个品种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曼迪金条、元辣华帅、香辣四号和元辣红丰分别比对照增产17.66%、11.04%、9.40%和8.79%,适合在贵州推广种植;万山鲜椒1号、福塔、024A、贵农单生和亮优比对照减产12.71%、16.23%、19.31%、26.27%和26.50%,不适宜在贵州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物多样性豆麦高中抗品种行比的试验研究,筛选出豆麦行比均以19模式为最佳组合.高抗品种行比每公顷产量达7740kg,较对照1(净豆)增产27.72%,较对照2(净麦)增产13.16%.中抗品种行比每公顷产量达6292.5kg,较对照1(净豆)增产35.54%,较对照2(净麦)增产26.74%.混栽可减轻病虫对豆麦的危害.斑潜蝇虫指高抗品种行比较对照下降8.49;叶斑病病指下降7.85,条锈病病指下降1.2.中抗品种行比斑潜蝇虫指比对照下降10.12;叶斑病病指下降7.4,条锈病病指下降3.76.此模式操作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农户易接受,增产增收显著,建议在郊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19.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3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3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 749.0 kg/hm~2,在50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2位,增产点率为88.9%。2010—2012年度进入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年分别为8 820.0、7 621.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54%、4.83%,增产达极显著,增产点率为76.5%~90.0%,变异系数7.38%~9.1%,适应度82.35%~85%。2012—2013年度进入生产试验,产量为7 480.5 kg/hm~2,比对照增产6.20%,增产点率为85.7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淮麦35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田间发病轻,具有一定耐病性,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