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静  安佑志 《农学学报》2016,6(12):95-100
近年来,文化资源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省级正式名录和扩展名录为主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贵州省级非遗项目以省级正式名录为主,其中民俗类非遗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和传统美术项目数量较少;(2)非遗大部分集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黔东南州,其中少数民族类的非遗数量和种类都占较大比重,由此可知该地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本研究可为非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促进贵州省的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丰富多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天水市积极探索非遗发展的新路径,采取建立非遗工坊、举办特色活动等措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助力乡村振兴,但还存在人才基础薄弱、文化主角缺位、非遗价值重视不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维护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培育优秀非遗工坊及非遗展示平台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进而提出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手工技艺、加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社会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恭城油茶"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老百姓饮食、养生、生活息息相关。就中职学校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打造传承非遗文化标志,提出顺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体系融合非遗文化,培养标准化非遗技艺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结合新发展理念,实证研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非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非遗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非遗文化普及深度广度不够以及经济效益低的困境。要通过开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激活内生资源,协调运用多方平台助力传播,贴近生活盘活非遗,推进非遗开放共享等措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遗进入大众视野,主要工作着眼于对非遗传承的宣扬和保护,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本文简要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及现状,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从文化经济方面来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成都非遗文化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效果有待加强、途径需要创新,成都高校图书馆落实开放性保护和科学性保护措施的,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力量,应发挥其在非遗文化保护中应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非遗"进校园的观念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基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条件及其更高层次的非遗保护传承需求,高校应更强调开展一种观念教育。"非遗"观念教育关乎文化自觉与文化主体性的形成,一般包括非遗的包容性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与内部知识教育,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较为完整的观念教育系统。其中,三者分别树立起文化导向、审美导向与知识导向,对于转变当下所存在的重"技能"轻"观念"的非遗教育风气,真正优化、提升"非遗"进高校的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南京农业大学致力于将非遗的包容性教育、审美教育与内部知识教育有机结合,通过非遗课程建设、非遗审美教育、非遗体验创新活动等形式,为贯彻观念教育做出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9.
非遗技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是要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北张村楮皮纸非遗技艺为例,探索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找到非遗技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兰兆青  李茜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118-122+151
基于第八届孟母文化节的实地调查,构建游客满意度偏最小二乘模型,验证了非遗活动感知、非遗文化感知、环境、设施与游客整体满意度间的直接影响关系;游客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愿间的直接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设施、非遗活动感知通过游客整体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显著性影响游客重游意愿。研究认为节庆活动的文化属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公共设施服务的休息设施、厕所标识、路标指示牌方面有待改进。并从拓展营销方式、注重宣传质量;精准定位当地非遗文化特色、挖掘核心文化元素;注重周边环境的治理开发与设施的完善;找准文化创意点、延伸文旅产业链四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让非遗在生活中延续 当代贵州:对于非遗,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却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如何完整准确的把握这个概念? 陈平:要想了解非遗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先认识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部分.前者有形,后者无形,所以也分别叫做有形文化资产和无形文化资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比如故宫、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长城及其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在非遗传承的工作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出台文件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抢救濒危文化,将学科建设工作和非遗传承相结合,着力培养非遗传承人。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趋势,在培养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技能传承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其进行优势和运作模式分析就非常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高炎红  李珂  贾琦 《农业与技术》2023,(21):120-123
近10年来,非遗保护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保护的焦点,古城古镇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非遗文化保护面临的传承问题要比其他方面更为严峻,如何使非遗在历史街区当中得到在地化传承和共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洛阳东关街的非遗文化为例,通过对其在地化传承空间策略的研究,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本研究对洛阳东关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地化传承空间策略,包括社区参与、文化教育、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促进洛阳东关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非遗物质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结合,促使非遗物质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了解以及感受非遗物质文化的魅力,已成为非遗物质文化保护的新命题。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2014年入选国务院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因素影响,致其在传承中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开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传承途径的调查与研究,结合新媒体技术找到有效传承途径,实现以“新”方法解决“旧”传承问题,进而对非遗物质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非遗是贫困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非遗扶贫是文化扶贫的有效路径。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全国首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系统调查研究,在政府、社会力量、市场、传承创新、非遗传播、贫困群众主体地位等方面总结丰宁非遗扶贫工作经验,为其他地区实施非遗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高地,其项目类型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如何合理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苏省非遗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形成了苏锡常和宁镇扬两个高密度圈;从类型上看,传统技艺集中于苏州,民间文学集中于淮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主要分布在徐州;从级别上看,国家级和市级非遗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而省级相对均衡。江苏省非遗分布与河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河流等级越高非遗数量越多;与地方文脉有密切关系;有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深入挖掘青岛乡村非遗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青岛故事”,为非遗产品打造齐鲁样板。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研究了新媒体助推青岛乡村非遗产品创新与推广的可能性,重要性和价值,分析了青岛乡村非遗文创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非遗文化体系,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非遗文创品牌和IP,开发IP周边,以及利用新媒体展开线上线下推广的策略,从而能够实现青岛乡村非遗产品的创新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在非遗传承工作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非遗保护实施细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资金、创新、产业化、消费这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入手,搜集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略阐述了农文旅融合的具体内涵,介绍了农文旅融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的作用,并从积极打造非遗文旅资源、强化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以及加大力度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等几方面内容着手,对农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徽派非遗"集成设计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