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检测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环境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正确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指明方向,而且有利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铷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从而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环境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对环境检测技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党中央的明确指示下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工作,而生态文明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会带来严重恶果。今基于此亩,简单论述一下生态文明与中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就日益凸现出来,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在不断推动相关设备的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检测地下水环境和有效综合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还不够先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展开全面分析,以期能够给我国监测仪器的研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中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并对其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提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重建并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恢复和尊重现实,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诸如旅游业等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市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长沙市近10 a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而评估了长沙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长沙市2009~2013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长沙市近年来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的模式,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原荣  朱晓媚  吴安湘  周青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12-1213,1219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桂林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桂林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93 484 hm2,面临的生态压力低于全国和世界水平,资源环境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桂林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199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1.16倍,在全国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桂林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长沙市近10 a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而评估了长沙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长沙市2009~2013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长沙市近年来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的模式,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思想文明建设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生态林业则是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的重要发展方式,生态林业以追求最佳平衡状态的生态经济为核心。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采用建设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管理体制的方式来实现生态林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春  沈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52-8753,8762
首先对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复杂性分析,然后结合系统控制与数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多因素综合模型,并用系统科学分析问题,为人类摆脱资源、环境、社会困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单一性向系统性转变,从而使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2000~2008年长株潭地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238 4 hm2增加到2008年的2.096 1 hm2;到2008年底,其生态赤字超出生态承载力4.3倍,生态赤字是2000年的1.7倍,长株潭地区呈现出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长株潭地区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91-1993
分析了三角洲的现状和制约三角洲发展生态经济的因素,提出了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发展等3个方面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2000—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采用2维4象限法,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内江市2000年后从停滞的人类发展进入弱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对发展的约束已凸现;发展系统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产业空心化。③应用此方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揭示机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玉树地区生态现状,探讨玉树地区生态发展可持续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生态建设非常重要,提出逐步完善玉树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和龙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对策,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2000-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采用2维4象限法,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内江市2000年后从停滞的人类发展进入弱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对发展的约束已凸现;发展系统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产业空心化.③应用此方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揭示机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雁  杨存典  刘建林  左长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92-16693,16712
依据2001~2010年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选取15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上升态势,且各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必须进一步调整商洛市发展战略,切实地提升自身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我国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营林生产得以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林业资源的逐渐减少,我国的林业生态水平也大幅降低,如何调整好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之间的联系,然后提出一些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究神木县可持续发展问题,采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理论,综合测算县域生态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神木县生态赤字严重,煤炭资源过度开发是导致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今后应重点对生态脆弱性程度及生态约束进行分析,为神木县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府谷县为例,采用模糊综合的评价方法,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10 a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增长缓慢,且不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且缓慢上升。因此,府谷县在今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中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1997~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分析了高生态赤字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减小生态赤字,出现生态盈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土地类型结构,开发水电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