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和效率,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森林采伐调查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包括设计方式不合理、样点选取不合理、数量误差控制不合理、林业调查管理不合理等。然后对如何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和效率的措施进行探究,包括加强管理、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准确度、保证质量等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森林采伐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森林采伐设计规程规定的允许设计误差也由过去的±10%调整为现行的±5%,森林采伐依法实行限额管理,如果因采伐设计原因导致伐后出材量及采伐面积超出允许误差,设计者将依法承担责任.特别是集体林改制后,以户为单位进行采伐,采伐指标相对分散,对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对从事森林采伐设计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水准,如何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成为摆在每个采伐设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6):93-94
在我国森林采伐工作中,经营单位需要提高调查设计精度与效率,按照相关规定等,开展相关设计工作,做好森林资源安全防护工作,提高森林经营企业的工作质量,提升国家森林资源安全性与合理性,优化其工作体系,按照法定文件等,科学开展森林采伐的调查设计工作,提升其精确度,以此减少工作造价。  相似文献   

4.
林木采伐管理是实现合理采伐、限额采伐的有效方式,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模式不仅能优化森林的发展结构,还能保护森林的生态净化功能。在我国林木采伐管理上,我们要严格遵循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落实采伐管理的各项制度,控制好采伐调查、采伐设计、采伐验收等各个环节,不断地提高采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属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森林覆盖的相关调查等,对维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提高森林调查设计的策略分析对于青海省森林调查设计的现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森林调查设计的效率以及科学性。1.1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于整体的森林调查设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仅能够使调查设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其不仅给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物质,而且对调节大气环境温度、调节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森林调查包括一类调查(即连续性调查),二类调查和三类调查(森林采伐作业调查),其调查目的是: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调查的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管理,指导和规划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木采伐是林业活动中的重要工作,是维护森林资源平衡的重要措施,能够保证森林系统的稳定性。为了确保林木采伐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在采伐之前进行林木采伐调查设计,保证采伐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采伐过程中涉及到的树木数量以及种类较多,给林木采伐调查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更需要工作人员注意调查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提高林木采伐调查设计的质量。本文阐述了林木采伐的设计原则以及申报程序,并分析了调查设计的流程,力求能够提升调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业区是伐区调查设计中区划伐区的最基本单位。皆伐作业时,怍业区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伐区木材生产成本,而且也影响作业区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效果。现在实行的《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中规定:"皆伐作业区面积不许超过十公顷"。这个规定,对森林更新是有利的,但对伐区木材生产经济效益较差。皆伐作业时,最适宜的作业区面积,应该既有利于森林更新,森林的扩大再生产,又有利于降低伐区木材生产成本。以上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片面的强调那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本文就是从伐区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保证采伐后森林环境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来加以探讨,使森林采伐成为利用森林和保证森林生态平衡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林业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态林业的建设,还应当考虑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于粗放的采伐管理模式不但使得大材径林业资源越来越匮乏,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未来的森林采伐作业中,我们应切实遵循合理采伐、生态采伐的基本原则,逐渐恢复并增强森林的生态修复能力,全面实现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对森林采伐作业的执行力度变得越来越大,从传统的劳动力采伐发展到了今天的高度现代化采伐作业。现代化的采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但同时对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当前现代化才发作业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阐述并对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森林经营体制改革需求,吉林省森林采伐基本停止。森林管理逐渐实现"公益林"管理模式,森林停止采伐,将恢复森林原有功能,使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遏制。大量事实证明:保住森林生态安全,才能保住人类生存环境。森林"停采",不是放弃经营,而是科学改变经营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这对林业职工来说,经营手段虽发生了变化,但对森林生态建设、发展和保护都面临着一个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间接拉动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对于森林采伐,大部分人均片面地认为森林采伐会严重破坏我国林业资源,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合理的森林采伐却能够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此,本文对森林保护与森林采伐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给有关人员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平衡和自然界物质之间能量转化的重要动力。但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森林被大面积的砍伐现象越来越多,致使我国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国家出台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就是保护森林的重要举措。森林限额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合理的经营和利用,采伐限额制度推行的主要目的为控制森林采伐量的同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林业资源储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对采伐作业有明确规定,进行采伐作业前必须做好前期设计工作,采伐过程中定期对采伐工作进行细致检查,采伐后验收采伐作业成果,避免盲目采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正>一 引言 森林采伐,首先要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由于这项工作大部分在野外进行,作业范围大,特别是南方山地林区地形复杂,导致外业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航测技术来解决。利用它把大量的外业工作移至室内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设计精度。同时航片上所反映的信息很多,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立体观察,分析,测量和比较,这样在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时,便于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所选择的工艺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可行。由此可见利用航测技术进行森林采伐工艺设计,对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作业精度,以及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应用航测技术进行工艺设计做了些试验,探讨其可行性及适用程度。然而本文仅是最初的探讨,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讲一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是影响地球环境的重要资源,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减少自然危害,保证生态环境。林业采伐是国民经济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平衡林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需要对林业采伐伐区进行调查,提高调查设计精度技术对林业采伐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林业采伐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提高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园林不断减少,可利用资源损失过大,因此国家规定并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等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在林农种植商业林的同时也提出了商业林主伐面积限额控制法。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条法规来减少我国林业面积的损失,本文将对此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林业产业已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壮大。林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努力协调好森林保护与森林采伐之间的关系,许多人对森林采伐可能存在一些片面的想法和误区,认为森林采伐就是对林业资源进行破坏。其实,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对森林进行合理采伐是有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根本保证。本文具体分析了森林保护与森林采伐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林业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其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的平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使当地的森林资源锐减,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规范化的森林采伐设计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规范化森林采伐设计的主要意义进行规范化的森林采伐,其主要在于控制森林采伐的限额,也就是根据森林资源的以下几方面因素,(1)森林资源的  相似文献   

20.
采伐既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特征的关键因子,又是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控制采伐格局能构造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和谐的森林景观格局.采伐格局与森林景观的关系始终受到林学家和景观生态学家的特别关注.从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法入手,总结了国内外在景观尺度上研究森林采伐影响的现状,针对国内外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