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关中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结合关中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工程背景、区位特点及退耕还林目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法等建立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计算2001—2014年退耕还林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效益指数及综合效益指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安的增速一直最快,而且综合效益指数最高,渭南、宝鸡和铜川居中,咸阳较低;随时间的推移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的规模不断减少,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加,综合效益仍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林分现状全面调查与分析,根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在各类型林分上所选典型性样本上的监测数据,采用现代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初步评估得出退耕还林的水源涵养量为287.0070万m3,年效益为253.8万元,为效益监测、工程效益总体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汪树生  杨光道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81-783,785
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种森林效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对安徽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后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 :重点工程实施后 ,三大效益显著提高 ,其中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起主导作用 ,综合效益达到了 70 .97亿元 /年。  相似文献   

5.
杨艳芳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2-3023
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以及各评价指标基本内涵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参照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列出了能够反映各效益的评价指标,并简要介绍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中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相似文献   

6.
延边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延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按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提出搞好水土保持,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还木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a来,吴起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转移,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关于城市森林评价的成果与实践,在综合现有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的总量、质量、结构、功能、景观文化、社会管理及社会认知七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体系指标赋予权重值,并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保定市城市森林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数为0.808 9,城市森林发展状况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7项二级指标中,结构指标的评价指数最低,仅为0.626 5,与保定市城市森林现状相符,可为城市森林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梅容  周志翔  谢启娇  王燕燕  覃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41-6843,6846
笔者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森林的概念、功能与效益、评价、结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城市森林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退耕还林背景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效益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模式研究以及香港退耕还林情况予以介绍,并就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1.
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陕西榆林南部6县(米脂、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为例,对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10年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南部6县的固土保肥、固碳制氧和涵养水源效益是工程实施取得的主体生态效益,占总效益的99%;榆林南部6县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分别为50.5%、93.0%、4.2%、47.0%、5.0%和36.0%,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1、2.1、1.1、2.0、0.3、3.2人/hm2,农户对工程实施均持基本满意态度。构建了由固土保肥、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工程实施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第一产业占县域GDP比例、农户对工程实施的满意度和耕地压力指数8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综合效益为子洲米脂吴堡清涧绥德佳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阿坝州生态效应和农民收益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退耕还林面积为参考序列,以农民收入、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量和逐年森林面积增加为比较序列,分析退耕还林对生态效应和农民效益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适中。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效应的关联度适中,说明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适中。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关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高于对生态因子关系系数。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对生态效应影响大,还对农民收入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我国森林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森林效益扔定义与内涵、森林效益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十年我国森林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退耕还林就是以改善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为目的,将坡耕地及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二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一、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  相似文献   

16.
山地林道网对森林综合效益影响的计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定点观测研究山地林道网对林地土壤性质、土壤侵蚀影响的基础上 ,建立了评价山地林道网对森林综合效益影响的定量模型 ,为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生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退耕还林生态政策实施10年来森林覆盖率和GDP变化及二者相关度,对目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后续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提供参考。结合退耕还林实践经验和统计资料,对退耕还林前后森林覆盖率和GDP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对GDP和森林覆盖率的相关度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10年来,我国整体平均森林覆盖率和区域森林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区域差异性较大。GDP和森林覆盖率的纵向和横向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说,森林覆盖率和GDP二者高度相关,但区域关系表明二者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应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个性化退耕还林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退耕还林补贴标准,基于碳汇效益视角来研究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以确定在碳汇效益视角基础下的最优退耕年限,充分发挥政府相关政策的作用,以制定最为合适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建立完善而科学的退耕还林制度,以遵循碳汇效益原则,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据此,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退耕还林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内涵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国内外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总结了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10个退耕还林监测站2012—2017年连续6年的监测数据,遵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通过对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2017年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489.78亿元,是2000—2017年中央财政对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投资总额的4.5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