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的成穗率逐渐下降,有效穗数逐渐降低,每穗实粒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理论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见,在江苏盐城海丰地区,"南粳9108"作直播稻种植,最佳播种期为6月10日之前。  相似文献   

2.
对单季晚粳秀水134进行直播栽培方式下播种期与播种量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600 kg产量水平下,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27日至6月3日、播种量为2.5~3.0 kg,适期早播稀播,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生长前期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种植一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比较试验,优化马铃薯套种油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油菜按照正常的播期(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套种在马铃薯行间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小,油菜产量与对照(单独种植油菜)间差异亦不显著.同一栽培模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油菜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的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播期配套相应密度栽培油菜时,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够达到同一产量水平.综合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各种植模式中以9月25日种直播油菜、留苗密度225 00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兼顾油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4.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期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索适合江阴市的直播最佳播种期,2013年以早熟晚粳"南粳44"为试材,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明显推迟,干物质积累少,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趋减。因此,早熟晚粳"南粳44"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8日之前。  相似文献   

6.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不同播种量对扬辐粳8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耐迟播,是苏中地区理想的直播稻品种;明确用种量以67.5 kg/hm2为宜。秸秆还田优化了直播稻产量结构,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强了直播稻的生理功能,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讨论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扬辐粳8号高产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采用湿润育秧人工移栽和人工条直播种植方式,明确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研究3个不同种植方式的品种生育进程、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粳稻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采用人工条直播方式的播期延迟,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提高,但全生育期相比人工移栽的缩短,且产量增加;播种期推迟和全生育期缩短对水稻的亩有效穗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覆盖方式A(覆膜为A1,裸地为A2);播栽方式B(直播为B1,移栽为B2)等4种不同组合,研究覆盖和播栽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生长、产量及品质表现为覆膜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在同一覆盖方式下,育苗移栽与直播没有显著差异,但育苗移栽条件下各处理生长、产量及品质表现高于直播.育苗移栽能够增强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而裸地栽培需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以解决产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熟中粳品种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设立了7个播种期(05-05、05-15、05-25、06-05、06-15、06-25、07-05),调查扬粳301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扬粳3012产量在不同播期下差异显著,6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结实率、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播期推迟先下降后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播期与生育期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17日(与当地生产上播期相近)播种,早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早熟品种在让茬时间短的情况下有一定产量优势;在产量最低的最迟播期(7月1日)播种,杂交迟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反应出杂交组合具有高产潜力。综合表明,水稻直播播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水稻播期推迟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直播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 【方法】 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6月21日(S7)7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产量、生育期、日均温度、积温和日均辐射量的差异,水稻产量与日均温度、积温、日均辐射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 (1)随播种期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产量分别降低0.49 t·hm -2、0.63 t·hm -2。(2)随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天数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呈增加趋势,迟熟中粳S5—S7处理不能正常成熟,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缩短,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极显著正相关。(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显著升高,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显著下降。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4)2种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积温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全生育期积温分别降低106.6℃、123.1℃。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积温极显著正相关。(5)随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显著下降,中熟中粳产量与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迟熟中粳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辐射量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正相关。【结论】在稻麦两熟的淮北地区,与光照相比,产量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在播期范围内,各生育阶段积温越高,水稻产量越高。为了保证2种类型优质粳稻能够安全成熟,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应分别于6月14日和5月31日之前播种。当2种生育类型水稻播种期在5月10日至5月24日,水稻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9,(10):32-33
为筛选出适应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种植的水稻品种,2018年引进15个新品种(系)在雅周镇进行品比试验,并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粳805产量最高,为669.0公斤/亩;南粳505最低,为596.9公斤/亩;其他品种在602.5~667.3公斤/亩。各品种纹枯病均轻微发生,未发生其他病害;南粳505抗倒性较差,其他品种未见明显倒伏。南粳3908、淮稻5号、南粳5055、皖恳粳11036、盐粳15适宜在雅周镇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对直播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对直播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粪团育苗移栽+平作产量最高,产量为8287.5kg/hm2,玉米直播+平作产量次之,玉米直播+垄作产量最低,但从经济效益来看,净产值最高的是直播+平作,育苗移栽+平作与直播+垄作之间无太大差异,又都明显低于直播+平作;直播方面,4月6日播种的产量和效益低于4月11日,但高于4月16日、21日、26日;4月11日播种的产量和效益高于4月16日、21日、26日。因此,在劳动力比较富积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育苗移栽+平作的方式;在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相对欠缺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直播+平作的方式;建议该地玉米的最佳播期为4月11日。  相似文献   

15.
"南粳0212"是江苏省最新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具有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好等优点。机插稻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水稻种植的主要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大丰区机插稻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南粳0212"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适时移栽、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平湖市单季杂交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平湖市单季杂交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熟期适中,产量最高,比较适应在平湖市大面积推广。甬优12、浙优18作为超级稻品种,从田间长势、丰产性看,高产潜力大,但需要早播,才能发挥品种的高产水平,建议移栽稻播种期在5月中旬,直播稻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甬优8号作为粳型杂交稻,熟期早,季节宽,容易栽培。春优84作为新品种,丰产性好,需要进一步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18.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 (06-10)、S2 (06-17)、S3 (06-27)、S4 (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 (75 kg·hm~(-2))、D2 (112.5 kg·hm~(-2))、D3 (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等指标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对总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产量呈增加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和产量增加;随播期的后移,整精米率提高,且播期S3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增加。随播期的推迟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迟播和增密可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改善扬粳3012的食味品质。以S4D2和S3D1处理食味品质较好,说明适期迟播和增密可协同提高直播稻扬粳3012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出苗特性及产量表现,采取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粳稻品种、播期、播量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直播18个供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6.7%,表现较好的有龙粳21号、龙粳20号、龙粳26号、龙粳40号、龙粳25号等5个品种。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加,每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以5月11日播种,播量110 kg/hm2,产量最佳为7789 kg/hm2。采用旱种水管栽培平均产量7716.9 kg/hm2。  相似文献   

20.
贾娟花  张儒令  张荣  张艳 《农技服务》2014,(4):55-55,59
通过对酒用高粱育苗与直播进行对比试,结果表明,育苗移栽与直播产量差异与经济效益差异并不显著,育苗移栽亩产302.08公斤,直播亩产269.32公斤,育苗移栽比直播亩增产32.76公斤,增产12.16%。但直播比育苗节约成本育苗、移栽等成本约为200—300元/亩。说明直播与育苗移栽均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