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新时代应主要从增强其情感认同、创新培育方式方法以及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等方面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思想理论中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主要内容为论证无产阶级如何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以及如何获得人民群众信服的问题。借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问题,从发挥阵地战的燎原作用、知识分子的社会水泥作用、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等角度,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前国内外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迫切需要落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而培育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本文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群体。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培育可以从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个人修养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主流价值的认同障碍在大学生中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化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是高校思政课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等方面来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产品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得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路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丰富传播内容、净化传播环境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具有着深刻的价值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理解与认同呈现出多元主义色彩,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进程中,将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耦合、内容耦合、价值耦合三个层面探讨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耦合性,分析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认同主体具有价值多元性、认同关系具有价值多维性、认同历程具有价值时效性、认同教育难以实现针对有效、认同效果难以保持知行合一、认同环境难以保持稳定常态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以"大思政框架"为引领,构建新思路;以"三个统一"为依托,实现全覆盖;以"四个认同"为导向,推进全过程来提升大学生基于底线伦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今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个人主义、缺乏理想信念、功利化与价值观念弱化等情况.高校必须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问题的成因,找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与自身等方面找出问题成因,并提出培育建议,使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冲突中不迷失自我、突破价值困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教育是核心。目前,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对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认识有所偏差,对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践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教育与实践的途径、宣传工作与环境建设、评价体系与保障制度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以认同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主体间性哲学理论的生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传统时期的大学生价值教育模式多以理论灌输模式为主,然而时代的进步又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主体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只有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将传统的教育转化为交往式和对话式教育,才能有效实施主体间性教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本文即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价值观念激烈交锋、各种价值取向层出不穷的当下,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因此,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建构逻辑为理论依托,基于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的人的社会现状而建立的价值观体系,为中国当下价值共识的建设提供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由现实的人为逻辑前提,从现实的人的时代背景、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以及在劳动中的人格与尊严三方面展开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以人民为本位的基本路线为构建原则,其中包括个体与整体关系的唯物辩证法应用和群众史观的人民自主选择两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还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相联系,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未来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路径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六十多年,它的基本内涵是忠诚精神、敬业精神、仁爱精神和勤俭精神,暗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弘扬雷锋精神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对高校预科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及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以引导预科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观又被称之为兴国之魂,不仅对社会主导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还是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对于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而言,其培育的路径是多元的,培育的过程是复杂的,需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累积,通透理解,才能对其历史地位与内在逻辑进行充分把握。另外,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需道德规范提供所需的内在保障。而道德规范不仅要重视公民道德修养的提升,还需关注其品德建设以及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黄金阶段,他们朝气蓬勃,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之路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此文正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进行研究,以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以及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存在的障碍,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1考察大学生核心观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以获得有效方法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应时代生产力水平与文明水平的规律性认识和纲领性理论。其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前进的功能应该很好的体现在核心观对大学生思想与能力水平的实效化能力化提高和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调动观念积极的能力作用,要发挥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