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决定着我国第二产业的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机械制造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其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尤为迅速。本文主要就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进行阐述,并分析当代机械中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的关系,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提高稻谷的生产效率对于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9-2015年全国籼稻和粳稻主产省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各年度稻谷生产效率的DEA-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测算得出反映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sit指数,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结果表明:①稻谷主产区区域布局方面,水稻产业可以结合地区优势布局。②技术进步在稻谷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广水稻种植中,农业部门应充分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率,提高稻谷生产效率。未来稻谷产业仍以去库存、绿色发展、规模化经营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每年对食用菌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因此食用菌成为我国现在十分重要的农产品,并且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种植。在以前食用菌是人们主要的香料制品,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产培养技术的发展,食用菌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材。我国在食用菌的培养技术和生产加工工艺方面和国外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并且食用菌质量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用菌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提高食用菌培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谷的生产仅仅解决了优质米原料的来源问题,优质稻谷不等于是优质稻米.在优质稻米的加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优质稻谷的不同特性,不断研究、改进优质稻米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后处理技术.如何改进加工技术,提高优质稻米的加工技术水平,都是目前亟待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优质稻生产、加工及贮藏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在水稻育种及生产上重产量而轻品质,致使水稻稻米品质不佳品种比例较高。我国优质稻发展处于高产导向转向优质导向新阶段,相对于日本、韩国、泰国成熟的优质稻生产体系,整体稻米市场竞争乏力,已无法满足国内民众对优质米的需求。积极发展优质稻是顺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稻谷品种的遗传特性是决定稻谷品质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土壤和气象生态、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条件等对稻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优质稻的品种培育、栽培技术、贮藏条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优质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酵豆粕加工装备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发酵豆粕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应的加工装备相对落后。详细介绍了我国发酵豆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装备,涉及混合、发酵、干燥等工艺段,与国内外对比分析了加工装备的技术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简介了适于发酵豆粕生产的新型技术装备及其发展前景。通过总结我国发酵豆粕加工装备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其工业化生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国内外稻谷干燥加工现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稻谷干燥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稻谷微波干燥、红外干燥、变温干燥、加热增湿干燥和除湿干燥等新工艺的研究现状。此外,提出了今后我国稻谷干燥工艺和装备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1 项目需求 稻谷是我国最大的大宗农产品,近年来产量维持在1.8亿吨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居世界首位.稻谷及其制品一直是我国最大、最稳定而且最具有维持性的消费产品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稻谷加工仅处于满足人们口粮大米需求的初级加工状态,加工前后的产值比例仅为1:1.18,因而造成目前国内大多数稻谷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市场分析     
我国稻谷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近年,我国年产稻谷1.8亿吨左右,每年可产生3000万吨稻米副产品,这其中集中了64%的稻米营养素,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稻谷产后深加工前途广阔,不仅能把稻谷加工成优质米,而且可制成营养米、发芽糙米、米制方便休闲食品,还可加工成大米淀粉、大米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稻米区域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稻谷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明显,未能形成湖南稻米产业应有的整体优势。认为提升湖南省稻米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稻米品质,提高稻米生产的综合效益,实施产品质量战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机制,发展稻米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作物产业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能源作物、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对于解决能源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种类、优势,分析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环境效应、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概况。我国能源作物种类丰富,能源作物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但原材料价格高制约了我国能源作物产业发展,在生产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设备和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策略应从优化种质资源、推广丰产技术、提高转化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有机茶叶情有独钟,雷山县是茶叶生产基地,这里的茶叶不仅质量好,而且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从目前雷山县有机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加工工艺的之后性,而且有机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脱节。雷山县生产有机茶叶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要给予有机茶叶产业现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本论文针对雷山县有机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也影响着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改进玉米加工技术,改善加工工艺,提高生产率,大大增加了玉米的价值,拓宽了玉米的用途,对发展优质玉米产业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石榴加工产业发展现状的具体分析,结合国内石榴加工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制约我国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我国石榴加工产业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石榴标准化生产、增加石榴产业化基地、提升深加工技术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园艺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蔬菜园艺、景观园艺和苗圃园艺等,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的园艺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园艺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且不够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不过关、保鲜技术以及产后加工技术落后等。因此,本文基于园艺产业现存的问题,将要分析园艺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旨在促进我国园艺产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当前稻谷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从精米、碎米、米糠及稻壳等方面提出了稻谷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以促进我国稻谷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水稻种植业长期单一、线性、先生产再市场的发展模式,随着稻谷价格市场行情低迷,第一产业种植单位和种植户的技术提升缓慢、利润微薄、稻谷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融合具有同根性,是基于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纵向与横向两维融合形成的一体化产业发展~([1])。以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联合体,运用各自技术、运营、市场优势,整合形成水稻订单农业"1+3+X"模式,在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滁州市有效地将零散的水稻种植、稻米加工和大米销售等环节融合起来,统一种植规程和生产资料供给,保障绿色优质大米供给并实现优质优价,把种植户融入到订单农业的整条产业链,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了种植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研究表明,稻谷全身都是宝,被世人誉为人类营养之源。目前,我国对稻谷(米)资源的深加工与稻谷(米)加工后所产生的副产品的利用率还相当低,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通过深加工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稻谷除提供人们主食大米之外,既可转化为营养丰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又可转化为优质、廉价的医药化工原料,其加工后的副产品含有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生育酚,28醇等生理功能卓越的活性物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前景广阔,是我国稻谷(米)加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大宗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概况及湖南省稻谷、生猪、柑桔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现状和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大宗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30-232
烘干是稻谷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阐述了江西省稻谷产后烘干现状,分析了制约稻谷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稻谷烘干机械化的建议,以期为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