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蓓蓓 《河南农业》2011,(12):54-55
在宋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将自身际遇与人生理想寄托在“梅”的形象中,使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情相互交融,拓展了咏梅的深度,提升了梅的审美意蕴,开拓了咏梅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也是中国古代并不多见的才华之士。且不说他生前是游走于剧烈的政治漩涡,单说他在文章、诗词和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足以让后人仰之弥高了。他是个美食家,甚爱吃,也会吃,下箸千金他是鄙视的,而让普通食物化为奇味,却是他的嗜好所在。他  相似文献   

3.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6):214-220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苏轼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发展贡献良多。一、苏轼对中国食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成就与宋代文人的作为密切相关。宋代文人是宋代茶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践行者,是宋代茶文化精神内涵的体验者、赋予者。宋代文人拓展了茶文化的领域,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为中华茶文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本文将从茶文化行为主体的角度,对宋代文人的历史作为与文化价值进行定位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敏 《农业考古》2012,(2):119-123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比拟、无法超越的领跑者、但这只是概括了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而作为一个有血  相似文献   

7.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自产生起,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追颂。由起初可能讴歌“念奴”歌女而兴,起于“香艳”,经两宋文人整理扩充,词牌迭变.内涵渐丰富,脱离了曲调偏于香艳的本色限制,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轼词创的影响,其题材、神韵以及表现方式开始被后世词人广泛接受和沿袭,新风并出。《念奴娇》一调在宋代共有616首词作被用于依调歌唱,成为宋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大长调“金曲”之一。苏轼之革新更开启了后代词人对其声律特征和民族情感的沿袭之风。文章对《念奴娇》词牌、格律、声韵、以及诗风的发展和沿革略作考证,以探《念奴娇》源流演变以及其在宋词史上的领袖地位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丽苹 《农业考古》2012,(6):316-319
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诗人。近代学者王国维更是将他与屈原、杜甫、苏轼,并称为"四大天才诗人",并深情作论:"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推崇赞誉之情,无以复加。王国维之所以称许陶渊明,不仅是因为诗人突出的文学成就,更  相似文献   

10.
梅文化在宋代昌盛是雅文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梅象征着高人雅士的内在品质与外在风韵,得到宋代士人的青睐,并融合于士人的日常生活情趣之中,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  相似文献   

11.
林逋隐居孤山时,环居植梅三百六十树,对于林逋的隐逸、形象、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以植梅当作隐居生计,为做一个真隐士奠定了物质基础,植梅隐居是林逋选择孤山作为隐居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是绕屋而种的梅花营造了充满闲情逸致的隐居环境,陪伴林逋度过了寂寞难耐的隐居生活,梅花滋润着林逋的气节、充实着林逋的内心、丰富着林逋的精神,同时也造就了林逋清逸的形象;三是林逋与梅朝夕相伴,为他咏梅成千古绝唱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四是林逋在孤山植梅养鹤,产生"梅妻鹤子"的美谈,促进了林逋不仕不娶的隐逸名闻天下。与此同时,林逋的孤山植梅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隐逸植梅使梅花被后人视为人品高洁的象征;二是林逋因植梅而咏梅成千古绝唱,不仅影响大,引发后人歌咏不休,而且在咏梅中赋予梅花以人格,因此从林逋开始,梅花成为一种人格之花、道德之花、精神之花。  相似文献   

12.
刘晗 《农业考古》2023,(2):75-81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苏轼始终葆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在衣食住行细节处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形成了独特的日常生活美学。在日常饮茶中,苏轼葆有“安往而不乐?”的审美态度,化俗为雅,将日常饮茶与禅、香、文房四士相融合,彰显文人情趣,追求闲适自得之乐。苏轼一生仕宦沉浮,历尽磨难,却随缘放旷,触目皆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以诗意的心灵观照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 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4.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也是在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道教中的"道法自然"、隐逸以及矛盾对立并生的思想都在文人园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道法自然"是指园林中的选材、布置都尽可能与真正的大自然相一致,园林是一个小自然;隐逸思想的影响使得园林中的景点布置大多曲径通幽,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矛盾对立并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意境,使其更具文人气息。文章从道教的中心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建设的影响,并最终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建筑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5.
东晋陶渊明打破了诗坛的沉寂 ,“独起众类”地以自觉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成果而声名于后 ,在诗歌艺术的长河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文领域 ,实现了他的“以诗文传世”的创作理想。《陶渊明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相似文献   

16.
刘军丽 《农业考古》2012,(5):170-174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茶作为历代文人寄托精神、涵咏性灵的载体,表现其风骨人格和文心雅趣,品茗与文人精神紧密联系,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人文化精神的符号。自古以来,诗书画为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茶与文人书画则有了一种天然的默契,正如苏轼对茶与书画的精辟之论,"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作家和书法家,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和苏轼一起,合称“苏黄”。他又被推崇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学理论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东晋陶渊明打破了诗坛的沉寂,“独起众类”地以自觉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成果而声名于后,在诗歌艺术的长河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文领域,实现了他的“以诗文传世”的创作理想。《陶渊明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相似文献   

19.
正提到理财,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流行。那么,古代人究竟是如何理财的呢?他们当时有哪些理财方式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呢?苏轼:控制消费,开源节流,强制"储蓄"苏轼崇尚"禁止生活中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的理财之道,他曾被贬职,俸禄相继减少,为了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水墨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最早的水墨理论构建起源于宋代诗人苏轼,它在评价王维的《山水决》时就说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里就影射了王维的《山水决》有中国水墨画般的诗情画意,令人感叹唏嘘。在当代,传统水墨元素依然存在于,它作为一种传统中华文化可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独具匠心、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本文就简要探索了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实践过程,希望为当代广告设计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