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开启信息化时代的大门,互联网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热门话题,"互联网+水产养殖"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创新发展,完成生产方式转型的发展目标有极强的推进效果,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开创了现代化的新道路。笔者从科技信息发展的角度,将互联网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融合,进一步讨论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难题,希望能够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产业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现在我国经济在转型时期,对传统产业有一定的冲击,尤其耗能大的一些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传统的产业转型,以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论文主要从"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的现状分析、"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阐述,传统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希望为研究传统产业发展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红川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6):143-142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农业正在迈向现代化,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有效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阐述"互联网+农业"内涵,分析"互联网+农业"现状,认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迅速,针对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安全政策的"互联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比较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农产品品牌效应低以及物流覆盖范围较小等问题。提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融合互联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塑造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3 a行动计划,促使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利用SWOT方法,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天津市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探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天津路径,即3个发展方向、2种发展模式和4个发展策略,并从理清政府职责、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建设第四方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现状农业发展现状,从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健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信息平台功能及加强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农业各学科交叉融合呈活跃态势,"互联网+农业"对推动传统产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重点研究了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下,黑龙江省如何将互联网思维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服务在线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夏“互联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当前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对互联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对互联网+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环节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夯实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加大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力度等推动宁夏互联网+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目前农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太原市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对"互联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对"互联网+"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环节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夯实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加大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力度等推动宁夏"互联网+"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盐城市互联网农业"四电四务"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成效进行了阐述,剖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思路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推动广东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这种产业模式正在蓄势待发。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慧农业"是现代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却在农业上不能自给自足的主要途径之一。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互联网+"也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农业借助于"互联网+"发展路径研究对我国"互联网+农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地调查江村水产养殖的产售境遇发现,互联网+经养殖户在水产养殖业内推行非常困难,养殖户在此实践中处在极其被动的地位;经由养殖户子女代、中青代和中间商,互联网+在行内发展存在可能,但养殖户将面临话语权进一步丧失的风险;在互联网+实属现代商业运营范畴的情况下,其至今未深嵌江村水产养殖的根源在于,传统农民并未且难实现向现代商人的身份转变,同时当地也缺乏促进这种转变且兼具一定规模的中间集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迅速,许多产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代教育也不再与传统教育一样,教室不断智能化,教学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相较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如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观念陈旧、优质师资匮乏等问题。为改善农村教育现状,补足我国教育短板,农村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学习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推动农村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推动农业发展成为了我国首要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当前时期最为热门的话题,在现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实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农业电商也呈现越来越关阔的发展前景,这对农业发展即使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探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陈家滩乡位于沅陵县中东部,沅水中下游,距沅陵县城80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11人,行政区域面积11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公顷,其中稻田面积225公顷。由于五强溪电站的建设,全乡大部分田地被淹没,人均耕地约为200平方米。全乡境内群山连绵,溪沟纵横,在五强溪水电站蓄水季节,乡域内汇成2533公顷水面,百姓历来有水产养殖和水产捕捞的习惯。经过多年发展,该乡合理利用库区水面资源,大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党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道路上,"互联网+"理念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探究"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26-127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竞争力仍然很弱,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需要新理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视角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重塑产业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四个方面。最后从生产环节融合(主要包括全程实时监控、精准化生产、生产云服务)、流通过程融合、全产业链纵向融合(包括产销直接对接、链条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举措,近年来,西峰区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作,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现代农业领域不断渗透,"互联网+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寿光市为例,阐述了"互联网+农业"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分析了寿光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