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赣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植物景观配置。所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对植物景观配置加强认识,并且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景观配置,使其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海绵设施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在对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园林植物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青岛市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为例,结合工程实践从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植物种类选择、分区海绵设施植物配置等几方面对海绵项目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嘉兴市面临的城市内涝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问题,嘉兴水问题治理在规划转型的新常态下变革思路,借鉴国外低影响开发(LID)理念,进行海绵城市的改造。本文基于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对蒋水港绿道和勺园停车场试点的运作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本次调研对课题中地域性参数化试验研究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产生的不对等结构使得风景园林规划中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弹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建设中多方向的环境质量改善的措施在不断的颁布和实施。其中2015年国家颁布了"海绵城市"的试点项目,并通过评审选出了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他们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经过专家组的仔细审评确定的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目的是通过建设试点城市来观察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所起的作用,完善海绵城市并是它更大作用的发挥生态建设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使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更为广泛的推广,海绵城市的技术的完善提供相关的技术数据和实践经验,使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更为科学、合理、经济,通过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得到最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加速,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增大导致城市内涝的现象出现。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工程型缺水的区域,水的生态失衡十分显著,而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最为典型。喀斯特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探究正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的海绵城市的研究理念及成果,结合喀斯特地区的水文特征以及当前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水问题,认为喀斯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主要结合绿色建设、蓝色建设、灰色改造、智慧化建设的方法,兼顾水土流失防治,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来达到水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41-242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从国土管理角度服务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从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风险和水文化消失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从国土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宁市城市内涝问题以及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和海绵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要素、建设意义、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方法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其引起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并为进一步做好海绵城市绿化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通过吸收雨洪、储存水源、增加下渗、净化污水等方式收集和回收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总量,缓解城市缺水的现状,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公园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项目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情况;该项目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城市滨河公园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寻求提高滨河公园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入手介绍了其建设现状,从技术措施、绿地设计、PPP项目模式、气象问题等方面对其建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调蓄3层级技术措施,并从研究对象、横向、纵向全方位提出了下步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使城市更加聪明、更加便利,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缓解城市难题、提高城市质量、改善市民生活的重要措施.冀东南地区城市发展总体较为落后,2018年冀东南地区部分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了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旅游等项目,但由于经济、文化的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玉溪市红塔区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建设海绵小区、海绵道路、海绵广场的做法,指出了玉溪市红塔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功能弱等问题,总结了玉溪市红塔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三亚绿地系统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辨析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背景下的三亚绿地系统建设中的优势、劣势及现状做了分析,总结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立足当地,科学合理建设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即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是低影响开发,即利用分散的、小型的设施达到控制污水、收集雨水等功能。[1]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2014年12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组织申报试点。经过五年的发展,初期试点城市发挥了海绵城市的部分功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浅谈海绵城市的功能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因近几年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为减轻甚至消除雾霾,在加大污染源治理的同时,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向城市建设森林化转变。建设下沉式绿地,在城市建设中注入海绵城市蓄水、透水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疏通水脉,扩容湿地。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湿地""水系"的内在功能,建设自然生态,节能环保,健康宜居的海绵生态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发展及应用,海绵城市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很多城市逐渐积极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速度。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园林建设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对海绵城市建设整体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结合赣州市实际情况,在园林建设方面探讨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解读海绵城市的内涵入手,指出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的思路、环节和技术途径,并在研究西安市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难点的基础上,探讨西安市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西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理论,从福州市主城区的水文特征、地势特点,以及现有城市绿地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现有绿地的作用,综合城市水情与地势,利用绿地的截流、蓄水的能力,分担城市内涝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优化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迅速且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等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及内涵特征的研究,详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技术,以期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为城市合理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