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志士先贤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拓展学生的认同路径,为思政工作构筑坚固的堡垒,是创新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勤勉敬业、厚德仁爱、中庸之道等,并探讨了传统文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之维、主体之维、实践之维三个角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思政课教学发展规律,将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思政课程,增加课程的生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为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主流文化横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乏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化内化脱节,缺乏"问题意识"的引导和解决。思政课排除了高校辅导员的参与,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阵地作用,要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按照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其蕴含了比较多的德育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因此,对思想引领工作进行抓好,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建设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新的思政工作思路,提高思政工作效能,不断培养其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建是思政课教学"魂之所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强化思想引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深化思政课改革推动高院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当今,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单独适应网络化的社会,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多元化等特征,形成教育模式的新范式。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有效缓解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实践提供新思路。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供了选择,更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施,拓宽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促进其创新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诉求。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失效状况,文章从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出发,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本质,围绕实践性分析了当前思政课存在的种种局限性,提出实践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9.
宋奇 《河南农业》2023,(12):38-40
我国地域广博,成就了多属地的地方传统文化。江南文化的内涵底蕴与传播价值较高,再加上江南高校众多,故江南地区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库。江南传统文化精髓中孕育着浓厚的教育学理念,如尊古崇善、尊崇科学、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求新求变等,江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德育的形式,也对当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到积极作用。旨在为完善江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做建议式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规范、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以及青年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理解不到位等。结合当前实际,从形成实践育人共识、健全管理考评体制、完善操作保障机制、造就精干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理路。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在募课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与募课相结合,运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展基于募课的翻转课程改革,基于微格教学的课堂改革,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目标。1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来源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我国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课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改革的建议。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有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可借鉴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实效性不强、时空性不强、实践性不强的弱点。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有利于改进现阶段思政教学的现状,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增加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53-35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当前"95后"、"0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深刻影响到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认同。如何优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构建具有优秀政治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重点关注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时刻健全着人民的精神品格。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部部分能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生动,教育效果也会更加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微课"、"慕课"、"云课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强势推广,使得有关新技术植入和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两条似乎存在潜在冲突的发展路径:一条是技术革命带来的资源、观念和能力的扩大再生产,一条是"课堂教学为体,信息技术为用"的课程转型。一味地寻求技术主义的突破可能会走向美好愿望的反面,冲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传统与技术的创造性融合,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十九大报告的号召,各省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添砖加瓦。把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帮助高校老师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H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因受社会环境消极、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滞后、评教制度安排失当、考试制度显失科学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或不足。教学实践充分表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问题意识,提升教学内涵;加强过程管控,规范教学秩序;加大建设力度,强化教学支持;创新考核办法,注重知行合一是当前走出思政课教学困境、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