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聂玮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125-126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鄱阳湖区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出发,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在阐述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楚雄州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的历史使命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新形势下楚雄州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长海  张弛 《吉林农业》2009,(10):10-10
1.“生产发展”。农机化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劳动对象虽逐年有所变化,但基本固定。劳动者由于常规农业比较效益低,致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化在农业领域的体现,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的标志,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因此,农业机械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生产发展",农机化是基础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劳动对象虽逐年有所变化,但基本同定.劳动者由于常规农业比较效益低,致使大昔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相对匮乏,因此,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显得更加重要,而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因此大力发展农机化,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是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观光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一项新的旅游产品。然而其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农业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农业观光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农业观光旅游中与循环经济思想相矛盾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化在农业领域的体现,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的标志,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因此,农业机械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使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等方面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适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构想与举措,也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同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信息化已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合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对其产生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社会中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世界各国已经从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并且将信息化的优势应用于农业领域,为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规模大、分散、不易管理等现状。目前,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缺乏信息化支撑,农业发展只会止步不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就如何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万妍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06-22507,22524
从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江西农业特色和农业观光资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江西农业观光旅游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发展江西农业观光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开展,甘肃省就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自我经济发展的探索,以新农村方针,作为农业发展指导思想.本案依据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其发展下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旅游的个性化建设促进旅游行业的吸引力,而体验式的农业观光旅游集个性化、参与性、全过程于一体,全面创新传统旅游项目,更加注重游客的感受和体验。体验式的农业观光旅游有利于建设特色项目,满足旅游行业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的旅游增收。  相似文献   

16.
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农业合作与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福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决定了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从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提出、目标及内涵切入,对闽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和闽台农业合作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战略定位和发展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最后提出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新农村建设的提供重要的决策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产品。建立一个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予以综述,为我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产品。建立一个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予以综述,为我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普及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工程3个方面介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以期增强和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刘胜洪  洪维嘉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59-160,1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高等农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等农业教育要在转变社会服务功能、完善面向农村的高等农业教育、国家保障农业教育优先发展等方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